汽车尾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514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尾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现有的汽车均无尾气净化器,其汽油燃烧不充分,尾气中一氧化碳含量高,不仅耗油量大,对环境污染也较严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使汽油充分燃烧的汽车尾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器,它由壳体、导管、喉座、电子高压发生器和放电网组成,其特征在于a、电子高压发生器和放电网F设置在壳体1内,电子高压发生器由振荡电路和倍压电路组成,振荡电路由电容C1,电阻R1、R2、R3,晶体管BG和中频变压器B构成,倍压电路由电容C2-C7、二极D1~D6采用倍压连接方式构成,振荡电路的电源输入接在汽车直流电瓶P上,其输出从中频变压器B的次级一端送出,它与倍压电路的输入即电容C2的一端相连,倍压电路的输出从二极管D6的正极引出接放电网F的一极,F的另一极接振荡电路中频变压器B次级输出的另一端,构成回路,该电子高压发生器设置在壳体1左半壳内,且左半壳体外壁设有进气孔2;b、放电网F由环形外电极3和直杆齿条式中心内电极4构成,外电极3环形面上布满放电孔5,它的两端固接在两圆形绝缘瓷座6的两相对面上,中心内电极4的两端亦固接在两圆形绝缘瓷座6的中心,它们连成一放电网整体固设在壳体1右半壳内,该右半壳中心出孔与导管7相连。
本实用新型首次在汽车发动机前置处设置本净化器,它产生臭氧与化油器雾化后的汽油分子混合,使汽油充分燃烧,从而可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大大降低,约下降60%以上,使尾气的净化率大大提高,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具有节油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右半壳内,其放电网F外端绝缘瓷座6的外端面与右半壳内表面之间连有减振弹簧8,以提高瓷座的防振性能;放电网F的环形外电极3上开有横向开口11,以便于安装。

图1、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壳体1安装在汽车化油器旁,其喉座9与汽车化油器底座结构相同,它的中心向下连有一空心管式吸口10,该吸口10上端侧壁孔通过喉座9对应位置侧壁孔与导管7出口连接,喉座9安装在化油器底座下部与气缸上口之间。当汽车电瓶P的+12V电源打开时,通过振荡器产生一个高频电压,该高频电压经倍压电路倍压后输出一个一万多伏高电压接在放电网F两极,放电网F的内、外电极4、3在高压作用产生电弧,电离从壳体1进气孔2送来的空气,使之变成臭氧气体,再从壳体1右半壳中心出口送至导管7内,经导管7和喉座9侧壁孔进入吸口10,此时由于吸口10位于化油器出口与气缸上口通道之间,则在气缸负压作用下,其上端侧壁孔送出的臭氧气体就与化油器送出的雾化后的汽油分子混合,使汽油充分燃烧,达到净化尾气和节油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器,它由壳体、导管、喉座、电子高压发生器和放电网组成,其特征在于a、电子高压发生器和放电网F设置在壳体(1)内,电子高压发生器由振荡电路和倍压电路组成,振荡电路由电容C1,电阻R1、R2、R3,晶体管BG和中频变压器B构成,倍压电路由电容C2-C7、二极D1~D6采用倍压连接方式构成,振荡电路的电源输入接在汽车直流电瓶P上,其输出从中频变压器B的次级一端送出,它与倍压电路的输入即电容C2的一端相连,倍压电路的输出从二极管D6的正极引出接放电网F的一极,F的另一极接振荡电路中频变压器B次级输出的另一端,构成回路,该电子高压发生器设置在壳体(1)左半壳内,且左半壳体外壁设有进气孔(2);b、放电网F由环形外电极(3)和直杆齿条式中心内电极(4)构成,外电极(3)环形面上布满放电孔(5),它的两端固接在两圆形绝缘瓷座(6)的两相对面上,中心内电极(4)的两端亦固接在两圆形绝缘瓷座(6)的中心,它们连成一放电网整体固设在壳体(1)右半壳内,该右半壳中心出孔与导管(7)相连。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右半壳内,其放电网F外端绝缘瓷座(6)的外端面与右半壳内表面之间连有减振弹簧(8),以提高瓷座的防振性能。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放电网F的环形外电极(3)上开有横向开口(11),以便于安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器,它由壳体、导管、喉座、电子高压发生器和放电网组成,其中电子高压发生器由振荡电路和倍压电路组成,该电子高压发生器设置在壳体左半壳内,且左斗壳体外壁设有进气孔;放电网由环形外电极和直杆齿条式中心内电极构成,外电极环形面上布满放电孔,它的两端固接在两圆形绝缘瓷座的两相对面上,中心内电极的两端亦固接在两圆形绝缘瓷座的中心,它们连成一放电网整体固设在壳体右半壳内,该右半壳中心出孔与导管相连。
文档编号F01N3/24GK2263712SQ9624728
公开日1997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6日
发明者储达川, 黄震 申请人:储达川, 黄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