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燃混合油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5395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燃混合油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燃混合油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
现有的二冲程小型汽油发动机都是采用曲轴箱上设进气口,利用单向金属簧片阀门替代原来在气缸壁上设置进气口,进气口的开、闭由活塞裙部来控制的设计。气缸壁上只设计了换气口和排气口。由于这种结构简单可靠,所以被广泛用于小型汽油机上。但为了要解决曲轴箱中传动件的润滑,必须采取汽油和机油混合的进气方式,进入气缸燃烧的也是这种混合汽,因此这种结构的二冲程汽油机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严重超标。由于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机型必须逐步要遭淘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研制了四冲程小排量(50cc以下)汽油发动机,它虽在排污问题上得到了改善,但由于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易损坏、输出功率偏小等原因,也难以取代现有的二冲程汽油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结构简单,燃烧同样完善的,功率比同排量四冲程发动机大0.6倍以上的,不燃混合油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
本发明的不燃混合油的汽油发动机设计了一个与主气缸对置的副气缸,以及和同一曲柄连接的副连杆和副活塞,主活塞裙部的油环等来实现进气和润滑分开,以达到不燃混合油的目的。为使进气更充分,燃烧更完善另设计了换气单向阀。


图1是不燃混合油的二冲程发动机的示意图。
附图2是同一曲柄上主连杆和副连杆的安装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设计。
该机除有传统的二冲程小型汽油发动机的气缸1(现称其主气缸)、活塞2(称其主活塞)、连杆3(称其主连杆)、曲轴5和设计在主气缸缸壁上的换气口12、排气口15,还设计了副气缸8、副活塞7、副连杆6、副活塞油环10和设在副气缸8前部的进气口16和同换气口12连通的气道11,进气口16中设置了进气单向阀9,换气口12中设置换气单向阀13,主活塞2的裙部设置了裙部油环14,主连杆3和副连杆5由滚针轴承17滑动连接在主轴5的同一曲柄4上。
根据图1,因主连杆和副连杆安装在同一曲柄上,又因为主气缸和副气缸成对置布置,所以主活塞在上死点时,副活塞在下死点。主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在压缩终了,副气缸完成了可燃混合气从化油器经进气口和进气单向阀的进气过程。火花塞点燃可燃混合气,膨胀作功,推动主活塞向下死点移动,由主连杆推动曲柄旋转;由副连杆推动副活塞向上死点移动,副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开始被压缩,此时的进气单向阀是关闭状态,因气道同副气缸直通连接,所以气道内压缩的可燃混合气打开换气单向阀。当主活塞先打开排气口时,废气排出,然后换气口打开,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经换气口进入主气缸内。在主活塞从打开换气口到行至下死点时,主气缸完成换气过程。但当主活塞从下死点开始向上死点移动时,又在换气口未被完全关闭时,因副活塞由上死点向下死点移动,副气缸内产生负压,进气单向阀打开,可燃混合气开始进入副汽缸。此时,为了避免主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倒回到气道内,和排气管内的废气倒回到主气缸内,设置的换气单向阀关闭。主活塞裙部油环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曲轴箱内的机油窜入主气缸的换气口和排气口,进而窜入主气缸。同样副活塞油环是为了防止机油窜入副气缸。
为了加工装配方便,主气缸、副气缸和曲轴箱等应分体制造,图1只是示意图。也可制成外接气道,使副气缸和换气口连通。
副活塞与副连杆等因受力较小,所以可以比主活塞与主连杆制造得更轻型。
本发明不燃混合油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同传统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和四冲程小型汽油机比较有如下优点1.)本设计的汽油机改变了传统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燃烧混合油的方式,把进气和润滑分开,使进入气缸的是纯汽油和空气的可燃混合气,所以燃烧完善,排污减轻,也节约了润滑油的用量。
2.)本设计的汽油机比同排量的四冲程的小型汽油发动机功率可增大0.6倍以上,结构简单,造价低,工作可靠,燃烧同样完善等优点。
本设计适合制造小功率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
权利要求
1.本发明一种不燃混合油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和主气缸对置的副气缸;曲轴的同一曲柄上安装的副连杆、副活塞;主活塞的裙部设置了裙部油环;进气口设置在副气缸上,并设置了进气单向阀;副气缸有气道同主气缸的换气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主气缸的换气口中设置了换气单向阀。
全文摘要
不燃混合油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是利用同主气缸对置的副气缸,和在同一曲柄上安装的副连杆带动副活塞作主活塞运动相反的运动,改变传统汽油发动机曲轴箱进气为副气缸进气,从而使润滑和进气分开,达到二冲程汽油发动机不燃混合油的目的。另外,换气口内设置换气单向阀,避免主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和排气管内的废气回窜,使燃烧更完善。该机比同排量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功率增大0.6倍以上,适合二用车、助动车等作动力。
文档编号F02B33/02GK1205391SQ9711285
公开日1999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5日
发明者陈磊, 陈非常 申请人:陈磊, 陈非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