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起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08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7所示,在第三固定铁芯32的U字状槽43嵌合设置于第二绕线架31的U字状凸部41和U字状凸部42。通过该嵌合,阻止第三固定铁芯32的相对于线圈壳9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另外,卷绕起始端引出线39和卷绕末端引出线40没有直接接触第三固定铁芯32,能够电绝缘。此外,后面对设置于第三固定铁芯32的贯通孔58进行描述。
[00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将触点开关5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即触点开关线圈20、第一绕线架21、第一固定铁芯18、第二固定铁芯19、第一可动铁芯17这四个构成部件作为子组件进行装配,将该子组件称为触点开关线圈体57。
[0048]下面,利用图2、图8、图9、图10、图11、图12对触点开关线圈体57进行说明。
[0049]如图8所示,在第一绕线架21的轴向I侧,设有局部在轴向开口的圆筒状凸部34,将触点开关线圈20的卷绕起始端引出线44引出,且设有局部在轴向开口的圆筒状凸部45,将触点开关线圈20的卷绕末端引出线46引出,以这种方式将触点开关线圈20卷绕于第一绕线架21,从第一绕线架21的轴向I侧开口部插入第一可动铁芯17。此外,通过在第一绕线架21的内周部设有台阶19a来进行第一可动铁芯17的轴向II侧的定位,由此无需重新追加部件就能够进行第一可动铁芯17的轴向定位。
[0050]如图8、图9所示,第一固定铁芯18将轴向的厚度设为比圆筒状凸部34和圆筒状凸部45的高度H3小的轴向厚度H4。另外,在第一固定铁芯18的、与圆筒状凸部34和圆筒状凸部45相对的两个位置分别设有U字状槽47。第一固定铁芯18的U字状槽47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一绕线架18的圆筒状凸部34和圆筒状凸部45嵌合。通过该嵌合,第一固定铁芯18相对于第一绕线架21在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被阻止,另外,引出线44和引出线46没有直接接触第一固定铁芯18,能够电绝缘。
[0051]如图8、图10所示,第一绕线架21的轴向II侧,设有两个高度H5的圆筒状突起47,且设有两个高度H6的圆筒状突起48。另外,如图11所示,在将轴向厚度H7设定得比圆筒状突起47的高度H5和圆筒状突起的高度H6小的第二固定铁芯19上,在与圆筒状突起47相对的位置设有两个贯通孔49,且在与圆筒状突起48相对的位置设有两个贯通孔50,将设置在第二固定铁芯19的贯通孔49和贯通孔50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一绕线架21的圆筒状突起47和圆筒状突起48嵌合。
[0052]如图3、图12所示,在第一绕线架21的轴向II侧,在与设置在第二绕线架31的轴向I侧的U字状凸部41和U字状凸部42相对的位置,还设有高度H8的圆筒上突起51和圆筒状突起52。进而,在第一绕线架21的轴向I侧,在与圆筒状突起51同轴上设有与圆筒状凸部43为相同高度H3的圆筒状突起53,在与圆筒状突起52同轴上设有与圆筒状凸部43为同一高度H3的圆筒状突起54,以连接圆筒状突起51和圆筒状突起53的方式设有贯通第一绕线架21的引出线保护孔55,在该引出线保护孔55设有螺线管线圈30的卷绕起始端引出线39。另外,以连接圆筒状突起52和圆筒状突起54的方式设有贯通第一绕线架21的引出线保护孔56,在该引出线保护孔56设有电磁螺线管线圈30的卷绕末端引出线40。
[0053]如图14所示,该引出线保护孔55和引出线保护孔56通过设置于比卷绕于第一绕线架21的触点开关线圈20的内径更靠半径方向内侧,而形成为贯通树脂制的第一绕线架21的隧道状,因为将电磁螺线管线圈30的卷绕起始端引出线39和卷绕末端引出线40设置于引出线保护孔55和引出线保护孔56,所以电磁螺线管线圈30的卷绕起始端引出线39和卷绕末端引出线40不需要重新突出设置保护.保持引出线的部件,例如,由于相对于线圈壳9、第一固定铁芯18、第二固定铁芯19能够电绝缘地进行设置,所以在第二绕线架37上卷绕螺线管线圈时的作业性不会变差,另外,也不会发生突出地延伸设置的引出线保持部分在生产工序或绕线架的输送工序中等受损伤等问题。
[0054]接着,利用图8、图13对触点开关线圈体57向线圈壳9的设置进行说明。
[0055]在触点开关线圈体57的状态下,设置于第一绕线架21的高度H5的圆筒状突起47,从轴向厚度H7的第二固定铁芯19的轴向II侧端面起,仅突出从高度H5减去轴向厚度H7所得的高度H51,通过圆筒状突起47的端面与设置于线圈壳9的第三固定铁芯32的轴向I侧端面接触,能够将触点开关线圈体57固定在磁力开关10的轴向位置。此外,高度H51成为磁力开关10中的第二固定铁芯19与第三固定铁芯32的轴向间隙,该轴向间隙的尺寸设为穿过触点开关5的构成部件即第二固定铁芯19的磁通和穿过电磁螺线管8的构成部件即第三固定铁芯32的磁通不干涉或不给彼此的固定铁芯的吸引力带来不良影响的尺寸。
[0056]在触点开关线圈体57的状态下,设置于第一绕线架21的轴向II侧的高度H6的圆筒状突起48,从轴向厚度H7的第二固定铁芯19的轴向II侧端面起,仅突出从高度H6减去轴向厚度H7所得的高度H61,与在图5所示的第三固定铁芯32上设置于与圆筒状突起48相对的位置的贯通孔58嵌合。通过该嵌合,触点开关线圈体57经由第三固定铁芯32和第二绕线架31,被阻止相对于线圈壳9在旋转方向上旋转。
[0057]此外,因为开关线圈体57的轴向位置由圆筒状突起47固定,所以圆筒状突起48的高度H6设定为比第二固定铁芯19的轴向厚度H7、和第二固定铁芯19与第三固定铁芯32的轴向间隙即H51的合计即H7+H51大(H6 > H7+H51),且以圆筒状突起48的前端与第二绕线架31的端面设有间隙的方式设定为H6 < H7+H51+H2。
[0058]此外,如图8所示,当假设没有设置第二固定铁芯的半径方向内侧弯曲部19a,而是第二固定铁芯19形成为单纯的圆盘状时,为了即使第一可动铁芯17被吸引而向第一固定铁芯18侧移动,第一可动铁芯17和第二固定铁芯也在轴向上持续搭接,需要采用加大第一固定铁芯17的板厚等对策,磁力开关10的全长变长,但通过设置第二固定铁芯的半径方向内侧弯曲部19a,即使第一可动铁芯17被吸引而向第一固定铁芯18侧移动,第一可动铁芯17和第二固定铁芯也在轴向上持续搭接,所以能够持续构成触点开关5的磁电路,所以能够提供小型的磁力开关10。
[0059]接着,利用图2、图15对触点壳体15的向线圈壳9的设置进行说明。
[0060]在触点壳15a的轴向II侧端面上,在与设置于第一绕线架18的轴向I侧的圆筒状凸部34相对的位置设有凹状孔59,在与圆筒状凸部45相对的位置设有凹状孔60,在与圆筒状突起53相对的位置设有凹状孔61,在与圆筒状突起54相对的位置设有凹状孔62,以连接凹状孔59和凹状孔60的方式设有凹状槽67,以连接凹状孔61和凹状孔62的方式设有凹状槽68,使各个凸部或突起与凹状孔彼此嵌合,经由触点开关线圈体57、第三固定铁芯32和第二绕线架31,触点壳体15被阻止相对于线圈壳9在旋转方向上旋转。
[0061]触点壳体15经由设置于第一固定铁芯18与触点壳体之间的弹性体63进行轴向的定位,将线圈壳9的轴向I侧的开口部通过铆接等固定在触点壳15a的外周部。在该铆接时,通过使弹性体35和弹性体63弯曲,能够抑制住内部构成部件的松动,因为第一固定铁芯18的轴向II侧的端面与设置于线圈壳9的轴向I侧的台阶部9a接触,所以线圈壳9和第一固定铁芯18电性地、机械性地、磁性地接合。
[0062]此外,在凹状孔59还设有小径的贯通孔59a,在凹状孔62内还设有小径的贯通孔62a,卷绕起始端引出线44和卷绕起始端引出线39通过这些贯通孔59a和贯通孔62a,被引出到触点壳15a的轴向I侧,与各个外部连接端子64和外部连接端子65电连接。卷绕末端引出线40经由设置在圆筒状凸部45的端部的缺口 45a与第一固定铁芯18通过焊接等而电接合,且经由线圈壳9进行接地连接,卷绕末端引出线46经由设置在圆筒状凸部53的端部的缺口 53a,与第一固定铁芯18通过焊接等而电接合,且经由线圈壳9进行接地连接。
[0063]如图16所示,外部连接端子64和外部连接端子65与控制单元66连接,通过来自控制盒66的指示,对外部连接端子64或外部连接端子65进行通电。此外,控制盒66可以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