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腹板起吊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8106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叶片腹板起吊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叶片腹板起吊工装,包括:控制柱,于控制柱套设有套管,于套管的底端设置有止步部件;卡位连杆组件,卡位连杆组件包括有曲柄连杆以及直连杆,曲柄连杆的一端与套管或止步部件转动连接,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直连杆转动连接,直连杆的一端与控制柱转动连接,曲柄连杆具有弯折角,弯折角靠近控制柱设置,自曲柄连杆与直连杆连接的一端向弯折角延伸的部分形成有可与叶片腹板卡接的卡接段,卡位连杆组件包括有至少两组,全部的卡位连杆组件围绕控制柱对称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无需人为固定、安装、卸载,起吊工装可自动收缩卡紧,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
叶片腹板起吊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组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叶片腹板起吊工装。【背景技术】
[0002]在风力发电领域中,用于风力发电的叶片尺寸较大,质量也较大。为了保证叶片保持较高的结构强度,一般会在叶片内设置腹板。
[0003]腹板尺寸根据叶片尺寸设定,其结构尺寸也相对较大,腹板在制作加工过程中,由于形状特殊,而且过长(至少为30米),所以需要特殊的吊索具进行运输。
[0004]现有的吊索工装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吊装过程中存在与腹板结合不牢靠、使用不方便等问题。另外,吊索在每次使用时,都需要安装、拆解等操作,导致腹板吊装工作繁琐,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安全危险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5]( — )技术问题
[0006]如何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吊装时与腹板结合可靠的吊装工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片腹板起吊工装,包括:
[0009]用于与天车连接的控制柱,于所述控制柱的外侧滑动套设有套管,于所述套管的底端设置有可与叶片腹板相抵的止步部件;
[0010]卡位连杆组件,所述卡位连杆组件包括有曲柄连杆以及直连杆,所述曲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套管或所述止步部件转动连接,所述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柱转动连接,所述曲柄连杆具有弯折角,所述弯折角靠近所述控制柱设置,自所述曲柄连杆与所述直连杆连接的一端向所述弯折角延伸的部分形成有可与叶片腹板卡接的卡接段,所述卡位连杆组件包括有至少两组,全部的所述卡位连杆组件围绕所述控制柱对称设置。[〇〇11]优选地,所述止步部件为三脚架结构;所述止步部件具有与所述套管垂直连接的底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杆以及所述套管连接的斜置腰杆。
[0012]优选地,所述止步部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止步部件与所述套管焊接连接。
[0013]优选地,于所述底杆的两端并位于其下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叶片腹板晃动的稳定夹板。
[0014]优选地,所述稳定夹板与所述底杆垂直设置;所述稳定夹板与所述底杆焊接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控制柱、所述套管、所述曲柄连杆以及所述直连杆均为金属构件。
[0016](三)有益效果[〇〇17]在本实用新型中,叶片腹板起吊工装是由三部分组成。控制柱是活动部分,也是天车主梁和起吊工装相连接的部分;套管是活动部分,可沿着控制柱上下滑动;曲柄连杆以及直连杆共同组成连杆曲柄机构。当起吊工装下降遇到腹板的夹缝时,腹板阻挡止步部件以及套管下降,控制柱由于重力自动下垂,曲柄连杆以及直连杆组成的曲柄连杆拉长收缩,伸入到腹板夹缝中。当起吊工装吊起时,曲柄展开,撑起腹板。曲柄连杆撑起,其具有的卡接段能够撑住叶片腹板,使得腹板可以顺利吊起。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无需人为固定、安装、卸载,起吊工装可自动收缩卡紧,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腹板起吊工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0]控制柱1、套管2、止步部件3、曲柄连杆4、直连杆5。【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 “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腹板起吊工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片腹板起吊工装,该工装包括:用于与天车连接的控制柱1以及能够与叶片腹板卡接的卡位连杆组件。其中,于控制柱1的外侧滑动套设有套管2, 于套管2的底端设置有可与叶片腹板相抵的止步部件3;卡位连杆组件包括有曲柄连杆4以及直连杆5,曲柄连杆4的一端与套管2或止步部件3转动连接,曲柄连杆4的另一端与直连杆 5转动连接,直连杆5的一端与控制柱1转动连接,曲柄连杆4具有弯折角,弯折角靠近控制柱 1设置,自曲柄连杆4与直连杆5连接的一端向弯折角延伸的部分形成有可与叶片腹板卡接的卡接段,卡位连杆组件包括有至少两组,全部的卡位连杆组件围绕控制柱1对称设置。
[0026]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控制柱1的一端与天车连接,其另一端与直连杆5转动连接。在控制柱1上可滑动地套设有套管2,在套管2的底端设置一个能够与叶片腹板相抵止步的止步部件3,如此,当叶片腹板起吊工装随天车下降时,止步部件3与叶片腹板相抵后止步停止下降,套管2随止步部件3—起停止;此时,控制柱1可继续下降。由于在套管2(止步部件3)以及控制柱1之间设置了卡位连杆组件,卡位连杆组件可随控制柱1联动做出结构改变,从而伸入到叶片腹板内实现与叶片腹板之间的卡位连接。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叶片腹板起吊工装是由三部分组成。控制柱1是活动部分,也是天车主梁和起吊工装相连接的部分;套管2是活动部分,可沿着控制柱1上下滑动;曲柄连杆 4以及直连杆5共同组成连杆曲柄机构。当起吊工装下降遇到腹板的夹缝时,腹板阻挡止步部件3以及套管2下降,控制柱1由于重力自动下垂,曲柄连杆4以及直连杆5组成的曲柄连杆 4拉长收缩,伸入到腹板夹缝中。当起吊工装吊起时,曲柄展开,撑起腹板。曲柄连杆4撑起, 其具有的卡接段能够撑住叶片腹板,使得腹板可以顺利吊起。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无需人为固定、安装、卸载,起吊工装可自动收缩卡紧,使用方便、安全、可靠。[〇〇28]具体地,止步部件3为三脚架结构;止步部件3具有与套管2垂直连接的底杆以及两端分别与底杆以及套管2连接的斜置腰杆。
[0029]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强度,止步部件3为一体式结构;止步部件3与套管2焊接连接;稳定夹板与底杆垂直设置;稳定夹板与底杆焊接连接;控制柱1、套管2、曲柄连杆4以及直连杆5均为金属构件。
[0030]为了避免叶片腹板在起吊过程中发生晃动,于底杆的两端并位于其下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叶片腹板晃动的稳定夹板。在腹板起吊后,叶片腹板刚好卡入到两个稳定夹板之间, 从而保证叶片腹板稳定起吊。
[00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主权项】
1.一种叶片腹板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天车连接的控制柱(1),于所述控制柱的外侧滑动套设有套管(2),于所述套管 的底端设置有可与叶片腹板相抵的止步部件(3);卡位连杆组件,所述卡位连杆组件包括有曲柄连杆(4)以及直连杆(5 ),所述曲柄连杆 的一端与所述套管或所述止步部件转动连接,所述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连杆转动连 接,所述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柱转动连接,所述曲柄连杆具有弯折角,所述弯折角靠近 所述控制柱设置,自所述曲柄连杆与所述直连杆连接的一端向所述弯折角延伸的部分形成 有可与叶片腹板卡接的卡接段,所述卡位连杆组件包括有至少两组,全部的所述卡位连杆 组件围绕所述控制柱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腹板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步部件为三脚架结构;所述止步部件具有与所述套管垂直连接的底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杆以及所述套 管连接的斜置腰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腹板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步部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止步部件与所述套管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腹板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底杆的两端并位于其下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叶片腹板晃动的稳定夹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腹板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夹板与所述底杆垂直设置;所述稳定夹板与所述底杆焊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腹板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柱、所述套管、所述曲柄连杆以及所述直连杆均为金属构件。
【文档编号】F03D13/10GK205605362SQ20162023046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9日
【发明人】沈坤, 常明, 杨潺, 李冠宏, 李建秋
【申请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