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质炭素阳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46586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质炭素阳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质炭素阳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电解槽阳极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预焙阳极铝电解槽中,阳极的使用周期为28~31d,当阳极达到使用周期时,残极厚度约为15~17cm,如果继续使用,就会发生阳极钢爪熔化现象,因此,需要根据预焙阳极结构设计和组装情况,在保持一定残极高度情况下及时更换阳极,从而保证铝电解槽的正常稳定运行。铝电解槽中有温度场,物料场和电磁场。阳极的更换对“三场”都具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场。正常稳定运行的铝电解槽是处于热平衡状态的。换极前,正常运行的铝电解槽保持着相对的能量平衡,浸入电解质中的阳极部分温度和电解质温度是相同的,阳极上部分的温度也高达600~700℃当高温残极由电解槽中拔出时,一方面残极会从电解质中带走一部分热量;另一方面,拔出阳极的位置会出现一定的空间,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因为从拔出阳极到新阳极上槽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当室温新阳极安装到电解槽上并浸入电解质中时,由于二者之间巨大的温差,新阳极也会从电解质中吸收大量的热量,直至在二者界面达到新的热平衡为止。因此,换极过程实际上就是热平衡——破坏热平衡——建立新的热平衡的过程。通常,换极对电解槽的影响约持续24h。在这期间,新换的阳极浸入电解质部分由室温逐步被电解质加热,在换极后约24h,阳极温度基本与电解质温度相当。刚刚换入电解槽的新阳极几乎是不导电的,这是因为这时阳极与电解质之间存在巨大温差,在阳极浸入电解质的一刹那,与阳极底掌接触的电解质骤然遇到激冷,在阳极底掌表面形成一层电解质凝壳,这一层凝壳将液态电解质与阳极完全隔离,从而使得以导电性碳材料制造的阳极炭块失去导电作用。加之,在阳极底掌表面形成电解质凝壳的同时,由于热传导的作用,邻近阳极底掌部分的电解质失去的热量相对远离阳极处要快的多,从而使得阳极附近电解质的粘度增加。而电解质粘度的增加,也使得阳极气体不易排出,炭渣分离不清,增加了电解质的电阻率,导致该部分电解质导电性下降。因此,对于如何缩短由于阳极换极带来的电解槽内较长时间的不导电周期,不仅对于铝电解行业实现节能降耗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电解槽“三场”稳定,槽况运行良好的基础。关于改善换极温度对槽况的影响,目前采取的办法有实施阳极预热,如利用电解槽烟气余热对预焙阳极进行预热,但在国内尚无成功应用的报道,而利用换下的高温残极对阳极进行预热,与该技术相关的仅有一个实用新型专利,名为《阳极块预热交换装置》,授权公告为CN201347457Y,该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建设一系列中高温烟气管线,并要对管线进行防腐处理,而且要单独建设阳极预热间,不但投资大,并且运行成本高。因此,在不增加过多投资的的前提下,换极后阳极快速导电,缩短不导电周期对铝电解槽节能降耗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铝电解槽阳极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质炭素阳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一种改质炭素阳极包括:由普通炭颗粒与半石墨质炭颗粒的混合料构成的改质炭块(3),所述改质炭块(3)的石墨化程度为30-40%。本发明一种改质炭素阳极包括:铝导杆(1)、阳极钢爪(2)、改质炭块(3)、;所述阳极钢爪(2)的顶部与铝导杆(1)相连,阳极钢爪(2)的底部与铝导杆改质炭块(3)的顶部相连。本发明一种改质炭素阳极的制备方法,半石墨质炭颗粒、普通炭颗粒为原料,将半石墨质炭颗粒、普通炭颗粒与粘接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振动机中,振动后的,得到所述炭素阳极;所述所述粘接剂与原料的质量比为1-1.5:4-4.5。本发明一种改质炭素阳极的制备方法,所述粘接剂选自改质沥青、中温沥青、高温沥青中的一种,优选为改质沥青。其中全石墨化炭颗粒、半石墨质炭颗粒、普通炭颗粒越细碎越好,粒径小于12mm。本发明一种改质炭素阳极的制备方法,振动的频率为50-55Hz。本发明一种改质炭素阳极的制备方法,所述半石墨质炭颗粒是通过下述步骤制备的:按质量比,固体碳源:改质沥青=8-9:1-2,配取固体和改质沥青混合均匀后,于1000-1200℃进行焙烧20-40小时;得到半石墨质炭颗粒;所述固体碳源选自石油焦、沥青焦、残极、生碎及焙烧碎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煅后石油焦、半石墨质石油焦,人造石墨碎中的至少一中;进一步优选为煅后石油焦。本发明一种改质炭素阳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普通炭颗粒可采用现有碳素阳极制备方法进行制备;也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按质量比阳极主体:粘结剂=82-86:14-18,配取阳极主体和粘结剂后混合均匀,干燥,破碎,得到所述普通炭颗粒;所述阳极主体选自煅后石油焦、沥青焦、残极、生碎及焙烧碎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阳极主体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粗颗粒料14-20%、中颗粒料8-10%、细颗粒料45-54%、粉料22-25%;所述粗颗粒料的粒径为6-12mm,中颗粒料的粒径为3-6mm,细颗粒料的粒径小于3mm,粉料的粒径小于等于0.074mm。本发明的功能梯度炭素阳极在外观、钢爪配置、换极操作等方面与普通碳素阳极一致。原理和优势本发明一种改质炭素阳极的制备方法,将现有阳极进行改质化处理,改质阳极有半石墨质碳颗粒及普通碳颗粒等构成,改质阳极炭块由下至上,导电性、导热性提高,且性质均匀稳定,确保阳极换极后,炭块与电解质接触的面可快速导电,缩短不导电周期。这种梯度阳极与普通炭素阳极相比,由于石墨的导电、导热性能的增加,因此在阳极换极后能大幅度的缩短不导电周期,因而尽可能的减少了电解槽电流效率的损失以及能量消耗,并改善电解槽运行工况,从而实现节能降耗。本发明加工对当前阳极工艺不需做较大的改变,易于实现。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1快速生产改质炭素阳极生产的工艺图。附图2为本发明的改质炭素阳极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炭素阳极的工艺流程。图2中,1为铝导杆,2为阳极钢爪,3为改质炭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按图2所设计的结构,按图1所设计的流程进行操作:其具体操作包括改质阳极原料半石墨质炭块料的单独加工,然后将半石墨质炭块料与普通炭块料经过破碎筛分至合适粒度,按比例加入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振动机组中,经过高频振动加工成完整的阳极(振动频率为50Hz),然后与阳极钢爪2、阳极导杆1组合装配。其中半石墨质炭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粉碎、筛分、配料、混捏、振动成型、焙烧、破碎、筛分。本实施例中,制备半石墨质炭颗粒所用固体碳源可选为煅后石油焦、半石墨质石油焦、人造石墨碎;粘接剂为改质沥青;以固体碳源与改质沥青之和为百分之百,则固体碳源的质量占固体碳源与改质沥青质量之和的85%、改质沥青的质量占固体碳源与改质沥青质量之和的15%;配取固体和改质沥青混合均匀后,于150-180℃进行混捏;然后在130-150℃成型后,在1200℃进行焙烧20-40小时;冷却后破碎筛分得到半石墨质炭颗粒,半石墨质炭颗粒的粒度小于12mm。普通阳极炭颗粒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的准备、煅烧、破碎筛分、配料、混捏成型、焙烧等。其中阳极原料包括阳极主体组分(又称骨料)和粘结剂两大部分。主体组分包括煅后石油焦、残极、生碎,粘结剂为改质沥青。将主体部分和粘接剂的总质量计为百分之百,则煅后石油焦50%、残极30%、生碎6%、粘结剂沥青14%。阳极主体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粗颗粒料20%、中颗粒料10%、细颗粒料45%、粉料25%;所述粗颗粒料的粒径为6-12mm,中颗粒料的粒径为3-6mm,细颗粒料的粒径小于3mm,粉料的粒径小于等于0.074mm。将上述制得的半石墨质炭颗粒、普通炭颗粒、粘接剂按设计的量(加入振动机中,振动后(其频率为50Hz),得到所述炭素阳极;所述所述粘接剂与原料(由半石墨质炭颗粒和普通炭颗粒组成)的质量比为4:16。得到石墨化程度为30%-35%的改质炭块。本实施例中,半石墨质炭颗粒、普通炭颗粒所占的重量比为1-1.5:1-1.2。改质炭块和铝导杆、阳极钢爪组装后得到改质炭素阳极,并将改质炭素阳极用于500KA(电解槽的型号)制备电解铝时,换极对电解槽的影响约持续15-17小时。与现有的24小时相比较,其大大缩短了影响的持续时间。加工出来的阳极炭块性能对比见表2,可见本例的改质碳素阳极炭块的导电性、导热性与普通阳极炭块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表1我国最新预焙阳极质量标准(YST285-2007)表2阳极炭块性能对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