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2985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吸气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



背景技术:

稀土金属又称稀土元素,稀有金属,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从中国进口稀土的主要三个国家有:日本、韩国、美国。其中,日本、韩国没有稀土资源,而美国拥有稀土资源但禁止开采,如果中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出口量,20年后,中国可能成为稀土小国或稀土无国,从精矿提取所得的混合稀土化合物中分离提取单一稀土元素,不仅要将这十几个化学性质极其相近的稀土元素分离出来,而且还必须将稀土元素和伴生的杂质分离开来,根据电解质的种类可分为氯化物熔盐体系和氟化物-氧化物熔盐体系电解法,多用于制取以镧铈为主的混合稀土金属以及镧、铈、镨、钕等单一稀土金属,熔盐电解法为连续性生产过程,产量较大,设备简单,成本较低,但电解槽需用耐高温氯化物或氟化物腐蚀的结构材料制造。

目前稀土金属电解槽,为解决环保问题,一般只采用钕,现在的电解槽上设置的吸尘吸气装置,都是直接讲炉口排出的气体收集,未能将气体和尘土分离,收集不方便,而且收集的不完全,有时炉口排放量过大,而来不及收集,为此,我们急需设计出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上水平设置有炉盖,且炉盖上开设有炉口,所述炉盖上设置有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收尘管、吸风机和除尘室,所述炉盖正上方设置有吸风机,且吸风机上连接有四个收尘管,所述收尘管设置在吸风机和炉盖中间位置,且收尘管上远离吸风机的一个管口上连接有吸尘罩,所述吸风机的正上方设置有除尘室,且除尘室和吸风机通过出风管连接,所述除尘室内设置有两条S形除尘管,且S形除尘管的一端穿过除尘室底部,所述收尘管上远离吸尘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C形的固定架的一端,且固定架的另一端插入炉盖的边缘处,所述固定架插入炉盖上的一端设置有卡销锁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吸尘罩设置在炉口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的两端连通除尘室和吸风机。

优选的,两组所述S形除尘管沿除尘室的垂直中心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S形除尘管内填装有冷凝水。

优选的,所述除尘室上端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收气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四个吸尘罩吸收炉口的气体,可有效的吸尘吸气,防止气体和尘土挥散到周围环境中,吸风机上的除尘室可以将气体中带有的尘土清除,完成气体和尘土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解槽、2炉口、3吸尘罩、4炉盖、5固定架、6收尘管、7吸风机、8出风管、9S形除尘管、10除尘室、11收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包括电解槽1,电解槽1上水平设置有炉盖4,且炉盖4上开设有炉口2,炉盖上设置有吸尘装置,吸尘装置包括收尘管6、吸风机7和除尘室10,炉盖 4正上方设置有吸风机7,且吸风机7上连接有四个收尘管6,收尘管6设置在吸风机7和炉盖4中间位置,且收尘管6上远离吸风机7 的一个管口上连接有吸尘罩3,吸尘罩3设置在炉口2的上方,吸风机7的正上方设置有除尘室10,且除尘室10和吸风机7通过出风管 8连接,除尘室10上端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收气装置11,出风管8的两端连通除尘室10和吸风机7,除尘室10内设置有两条 S形除尘管9,且S形除尘管9的一端穿过除尘室10底部,S形除尘管9内填装有冷凝水,两组S形除尘管9沿除尘室10的垂直中心轴对称设置,收尘管6上远离吸尘罩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C形的固定架 5的一端,且固定架5的另一端插入炉盖4的边缘处,固定架5插入炉盖4上的一端设置有卡销锁紧装置。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电解槽1在工作中产生的尘土和气体,经由炉口2排出,炉口2上四周设置有吸尘罩3,吸尘罩3可以四周包裹式吸收排放的尘土和气体,然后吸风机7将尘土和气体由出风管 8传递到除尘室10内,气体由S形除尘管9底部的两个进气孔进入, S形除尘管9内的冷凝水会将气体中的尘土吸附,将不带尘土的气体排到另一端,再由收气装置11收集起来,完成电解槽吸尘吸气,本装置设置的四周包裹式吸气,可有效的防止炉口2中排出的气体和尘土挥散到周围环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