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8051发布日期:2018-08-04 15:0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设备,尤其涉及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是指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通过电解作用,使镀液中欲镀金属的阳离子在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出来,形成镀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

而目前传统的电镀设备,普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只具备基本的电镀作用,无法根据需要,在加工件电镀前对其进行有效的加热清洗,此外当电镀完后,也无法对电镀液进行及时的过滤处理,最终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来解决目前传统的电镀设备,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便加工件清洗以及无法及时对电镀液进行过滤处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包括固定座、控制面板、温控器、绝缘套、导电棒、转换器、电镀池、第一排液管、第一过滤池、加热器、隔热套、导热棒、清洗池、第二排液管、第二过滤池,所述的控制面板位于固定座上端左侧,所述的控制面板与固定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温控器位于固定座上端右侧,所述的温控器与固定座螺纹相连,所述的绝缘套位于固定座内部右侧,所述的绝缘套与固定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导电棒贯穿绝缘套内部,所述的导电棒与绝缘套紧配相连,所述的转换器位于固定座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转换器与固定座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转换器与导电棒电线相连,所述的电镀池位于固定座右侧,所述的电镀池与固定座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液管贯穿电镀池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排液管与电镀池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过滤池位于电镀池右侧,所述的第一过滤池与电镀池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过滤池与第一排液管螺纹相连,所述的加热器位于固定座内部中端,所述的加热器与固定座螺纹相连,所述的隔热套位于固定座内部左侧,所述的隔热套与固定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导热棒贯穿隔热套内部,所述的导热棒与隔热套紧配相连,所述的清洗池位于固定座左侧,所述的清洗池与固定座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液管贯穿清洗池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排液管与清洗池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过滤池位于清洗池左侧,所述的第二过滤池与清洗池焊接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过滤池与第二排液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座内部上端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固定座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内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滤芯,所述的滤芯分别与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活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顶部还均设有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分别与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过滤池右侧下端和第二过滤池左侧下端还均设有排液阀,所述的排液阀分别与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使用前,工作人员首先根据需要,将相应清洗液倒入到清洗池内,再将电镀液倒入到电镀池内,接着,

工作人员将所需电镀的加工件放入到清洗池内,使加工件浸泡于清洗液内,即实现了对加工件的清洗,同时可根据需要,若需要对清洗液进行加热时,工作人员可打开温控器,再操作温控器,即通过温控器的作用,使加热器对导热棒进行加热,当导热棒升温后,通过导热棒的传递,即实现对清洗液的加热升温,此时,通过清洗液加热升温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对相应加工件清洗的效果,当加工件清洗完毕后,工作人员可操作温控器,使加热器关闭,再打开排液阀,使清洗池内的清洗液通过第二排液管流入到第二过滤池内,接着清洗液通过滤芯的过滤由排液阀向外界排污管道流出,当清洗液排光后,工作人员便可将加工件从清洗池内取出沥干,再将加工件放入到电镀池内,然后工作人员可打开控制面板,再操作控制面板,使转换器将蓄电池内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导电棒进行传输,即通过导电棒的作用,使直流电对电镀池内的电镀液进行电解,即使电镀液中阳极和阴极构成回路,从而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到阴极加工件表面上,即实现了加工件的电镀,当加工件电镀完毕后,工作人员可操作控制面板,使转换器关闭,再打开排液阀,使电镀池内的电镀液通过第一排液管流入到第一过滤池内,接着电镀液通过滤芯的过滤由排液阀向外界排污管道流出,当电镀液排光后,工作人员便可将加工件从电镀池内取出即可,该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简单方便的操作,不仅能够实现对加工件的电镀,还能够预先对加工件进行方便的加热清洗,此外还能够对清洗液以及电镀液进行过滤后再排出,最终在实现了高效作业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时,可将密封盖旋转打开,再将滤芯从第一过滤池或第二过滤池内取出更换即可,蓄电池是为了给控制面板、温控器、转换器以及加热器提供能量供应,因蓄电池与控制面板、温控器、转换器以及加热器都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固定座剖视放大图。

固定座1、控制面板2、温控器3、绝缘套4、导电棒5、转换器6、电镀池7、第一排液管8、第一过滤池9、加热器10、隔热套11、导热棒12、清洗池13、第二排液管14、第二过滤池15、蓄电池101、滤芯901、密封盖902、排液阀90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包括固定座1、控制面板2、温控器3、绝缘套4、导电棒5、转换器6、电镀池7、第一排液管8、第一过滤池9、加热器10、隔热套11、导热棒12、清洗池13、第二排液管14、第二过滤池15,所述的控制面板2位于固定座1上端左侧,所述的控制面板2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温控器3位于固定座1上端右侧,所述的温控器3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绝缘套4位于固定座1内部右侧,所述的绝缘套4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导电棒5贯穿绝缘套4内部,所述的导电棒5与绝缘套4紧配相连,所述的转换器6位于固定座1内部右侧上端,所述的转换器6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转换器6与导电棒5电线相连,所述的电镀池7位于固定座1右侧,所述的电镀池7与固定座1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液管8贯穿电镀池7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排液管8与电镀池7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过滤池9位于电镀池7右侧,所述的第一过滤池9与电镀池7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过滤池9与第一排液管8螺纹相连,所述的加热器10位于固定座1内部中端,所述的加热器10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隔热套11位于固定座1内部左侧,所述的隔热套11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导热棒12贯穿隔热套11内部,所述的导热棒12与隔热套11紧配相连,所述的清洗池13位于固定座1左侧,所述的清洗池13与固定座1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液管14贯穿清洗池13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排液管14与清洗池1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过滤池15位于清洗池13左侧,所述的第二过滤池15与清洗池13焊接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过滤池15与第二排液管14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座1内部上端还设有蓄电池101,所述的蓄电池101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过滤池9和第二过滤池15内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滤芯901,所述的滤芯901分别与第一过滤池9和第二过滤池15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过滤池9和第二过滤池15顶部还均设有密封盖902,所述的密封盖902分别与第一过滤池9和第二过滤池1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过滤池9右侧下端和第二过滤池15左侧下端还均设有排液阀903,所述的排液阀903分别与第一过滤池9和第二过滤池15螺纹相连。

该多功能加工件电镀装置,使用前,工作人员首先根据需要,将相应清洗液倒入到清洗池13内,再将电镀液倒入到电镀池7内,接着,工作人员将所需电镀的加工件放入到清洗池13内,使加工件浸泡于清洗液内,即实现了对加工件的清洗,同时可根据需要,若需要对清洗液进行加热时,工作人员可打开温控器3,再操作温控器3,即通过温控器3的作用,使加热器10对导热棒12进行加热,当导热棒12升温后,通过导热棒12的传递,即实现对清洗液的加热升温,此时,通过清洗液加热升温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对相应加工件清洗的效果,当加工件清洗完毕后,工作人员可操作温控器3,使加热器3关闭,再打开排液阀903,使清洗池13内的清洗液通过第二排液管14流入到第二过滤池15内,接着清洗液通过滤芯901的过滤由排液阀903向外界排污管道流出,当清洗液排光后,工作人员便可将加工件从清洗池13内取出沥干,再将加工件放入到电镀池7内,然后工作人员可打开控制面板2,再操作控制面板2,使转换器6将蓄电池101内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导电棒5进行传输,即通过导电棒5的作用,使直流电对电镀池7内的电镀液进行电解,即使电镀液中阳极和阴极构成回路,从而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到阴极加工件表面上,即实现了加工件的电镀,当加工件电镀完毕后,工作人员可操作控制面板2,使转换器6关闭,再打开排液阀903,使电镀池7内的电镀液通过第一排液管8流入到第一过滤池9内,接着电镀液通过滤芯901的过滤由排液阀903向外界排污管道流出,当电镀液排光后,工作人员便可将加工件从电镀池7内取出即可,同时,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滤芯901进行更换时,可将密封盖902旋转打开,再将滤芯901从第一过滤池9或第二过滤池15内取出更换即可,蓄电池101是为了给控制面板2、温控器3、转换器6以及加热器10提供能量供应,因蓄电池101与控制面板2、温控器3、转换器6以及加热器10都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