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8864发布日期:2018-10-30 16:0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



背景技术:

导电布是以纤维布(一般常用聚酯纤维布)为基材,经过前置处理后施以电镀金属镀层使其具有金属特性而成为导电纤维布。

可用于从事电子,电磁等高辐射工作的专业屏蔽工作服,屏蔽室专用屏蔽布;it行业屏蔽件专用布,当下流行触屏手套,防辐射窗帘等。导电布衬垫采用高导电性和防腐蚀性的导电布,内包高弹性的pu泡棉,经过精密加工而成。导电布衬垫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屏蔽效果。可按照客户要求加工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emi/emc防治。

导电布材料是在聚酯纤维上,先化学沉积或金属物理转移金属镍到聚酯纤维上,在镍上再镀上高导电性的铜层,在铜层上再电镀上防氧化剂防腐蚀的镍金属,铜和镍结合提供了极佳的导电性和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屏蔽范围在100k-3ghz。导电布衬垫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防静电(esd)和接地等场合。它的形式多样,广泛用于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和手机等产品上。

由于导电布的用途使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抗氧化,保证正常使用,延长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适用于通讯行业屏蔽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包括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的生产方法:

步骤一:选料:选取由聚酯纤维织成的布料为基底布料,且该基底布料的厚度为0.04mm~0.055mm,宽度为1100mm~1500mm;

步骤二:镀膜:通过镀膜技术在基底布料的正面进行镀膜,所述基底布料的正面从内至外依次为降温层、金属层和抗氧化层,所述金属层包括第一镍层、铜层和第二镍层,基底布料正面镀膜完毕后对基底布料的反面进行同理镀膜,所述基底布料正反面所镀的降温层为天然矿物质层;

步骤三:镍层和铜层镀层方法为:电镀镍层中所采用的电镀液包括:氯化镍20-30份、次磷酸钠20-3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0-40份、乙酸钠5-10份、苯基二磺酸钠0.5-1份,镀镍后第一镍层的厚度为10-15微米,第二镍层厚度5-10微米。

镀铜层中所采用的电镀液包括:氯化铜3.5-4.5份、硫酸铜1.5-2份、乙二胺四乙酸钠15-20份,丁二酸二己酯磺酸钠10-20份,苯基二硫丙烷磺酸钠0.5-2份,使用naoh调节ph值至7.0-8.0,电镀时温度为55-60摄氏度,电镀时间为1h-1.5h,镀铜后铜层的厚度为10-20微米。

步骤四:抗氧化层包括质量分数如下的组分:抗氧剂1-2份、无水氯化钙1-2份、马来松香0.6-1份、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4-7份、聚氯乙烯25-30份、聚苯乙烯20-27份、3,4-二甲基吡唑酸盐1-13份、磷酸铝15-30份、聚甘油脂肪酸酯2-10份、月桂酸单甘油酯2-10份、磷酸三乙酯2-16份、萜烯树脂5-20份、聚磷酸铵2-10份、磷酸三苯酯2-10份、桐油改性酚醛环氧树脂2-20份、可膨胀石墨10-30份、聚四氟乙烯3-5份、氧化铜粉末2-4份、浓盐酸5-11份、硅烷15-21份、丙烯沥青树脂4-10份;

将所述物料混合均匀,并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8.0,后将抗氧化层热压粘结于镀膜层,热压条件为80-120℃,15-30s,抗氧化层厚度10-15微米。

步骤五:热压:通过热压机对导电布进行多次热压,热压完毕后进行磨光,制成单面抗氧化导电布,热压条件为:120-160℃,20-30s。单面抗氧化导电布的抗氧化一面和外界接触,非抗氧化一面用于制备或包裹屏蔽线一侧。

在此基础上,所述步骤二中的天然矿物质层为天然玉石粉、滑石粉和云母粉的混合物,其中天然玉石粉的质量分数占比为10%~15%,滑石粉的质量分数占比为40%~60%,云母粉的质量分数占比为20%~50%。

在此基础上,所述步骤一中所述聚酯纤维织成的布料为基底布料还包括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为植物纤维织成的织物,所述植物纤维包括棉纤维和其他植物纤维,其中棉纤维的质量分数占比为45%~80%,其他植物纤维的总质量分数占比为20%~55%,所述其他植物纤维包括稻草纤维、和/或芦苇纤维、和/或蔗纤维、和/或麦秆纤维。

在此基础上,所述散热层织物的每根经纬纱宽度大于基底布料的每根经纬纱的宽度。

在此基础上,所述散热层织物的经纬纱的纵横间距大于基底布料经纬纱纵横间距。

本发明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具有很好的抗氧化防火性能,使用材料安全,方便易得,将本发明的有机层状膦酸铝添加到聚苯乙烯中制备抗氧化材料,由于层状有机膦酸铝特殊的片层状结构,其在高分子基体中均匀的分散,在长时间在外界环境工作下有效地发挥片层阻隔作用,阻止外界燃料及腐蚀氧化物质的进入,抑制高分子基体链降解过程,当其受热热解时产生的一些组分诸如co2、co、含磷化合物等气体,提升材料的抗氧化稳定性,阻止材料的氧化,降低材料的氧化值。同时,有机层状膦酸铝在降解时还会促进共聚物生成部分稳定的致密炭层,从而降低聚合物基体的降解速率并因此抑制了氧化气体的进入,提高材料的抗氧化安全性。本发明的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抗氧化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包括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的生产方法:

步骤一:选料:选取由聚酯纤维织成的布料为基底布料,且该基底布料的厚度为0.05mm,宽度为1000mm;

步骤二:镀膜:通过镀膜技术在基底布料的正面进行镀膜,所述基底布料的正面从内至外依次为降温层、金属层和抗氧化层,所述金属层包括第一镍层、铜层和第二镍层,基底布料正面镀膜完毕后对基底布料的反面进行同理镀膜,所述基底布料正反面所镀的降温层为天然矿物质层;

步骤三:镍层和铜层镀层方法为:电镀镍层中所采用的电镀液包括:氯化镍20份、次磷酸钠21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2份、乙酸钠5份、苯基二磺酸钠0.5份,镀镍后第一镍层的厚度为10微米,第二镍层厚度5微米。

镀铜层中所采用的电镀液包括:氯化铜3.5份、硫酸铜1.5份、乙二胺四乙酸钠15份,丁二酸二己酯磺酸钠10份,苯基二硫丙烷磺酸钠0.5份,使用naoh调节ph值至7.5,电镀时温度为55摄氏度,电镀时间为1h,镀铜后铜层的厚度为10-20微米。

步骤四:抗氧化层包括质量分数如下的组分:抗氧剂1份、无水氯化钙1.5份、马来松香0.6份、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4份、聚氯乙烯27份、聚苯乙烯20份、3,4-二甲基吡唑酸盐6份、磷酸铝15份、聚甘油脂肪酸酯5份、月桂酸单甘油酯4份、磷酸三乙酯6份、萜烯树脂15份、聚磷酸铵6份、磷酸三苯酯5份、桐油改性酚醛环氧树脂7份、可膨胀石墨11份、聚四氟乙烯3份、氧化铜粉末2份、浓盐酸6份、硅烷15份、丙烯沥青树脂4份;

将所述物料混合均匀,并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后将抗氧化层热压粘结于镀膜层,热压条件为100℃,15s,抗氧化层厚度10微米。

步骤五:热压:通过热压机对导电布进行多次热压,热压完毕后进行磨光,制成单面抗氧化导电布,热压条件为:120℃,30s。单面抗氧化导电布的抗氧化一面和外界接触,非抗氧化一面用于制备或包裹屏蔽线一侧。

在此基础上,所述步骤二中的天然矿物质层为天然玉石粉、滑石粉和云母粉的混合物,其中天然玉石粉的质量分数占比为15%,滑石粉的质量分数占比为45%,云母粉的质量分数占比为40%。

在此基础上,所述步骤一中所述聚酯纤维织成的布料为基底布料还包括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为植物纤维织成的织物,所述植物纤维包括棉纤维和其他植物纤维,其中棉纤维的质量分数占比为45%,其他植物纤维的总质量分数占比为55%,所述其他植物纤维包括稻草纤维、和/或芦苇纤维、和/或蔗纤维、和/或麦秆纤维。

在此基础上,所述散热层织物的每根经纬纱宽度大于基底布料的每根经纬纱的宽度。

在此基础上,所述散热层织物的经纬纱的纵横间距大于基底布料经纬纱纵横间距。

实施例2:

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包括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的生产方法:

步骤一:选料:选取由聚酯纤维织成的布料为基底布料,且该基底布料的厚度为0.08mm,宽度为1500mm;

步骤二:镀膜:通过镀膜技术在基底布料的正面进行镀膜,所述基底布料的正面从内至外依次为降温层、金属层和抗氧化层,所述金属层包括第一镍层、铜层和第二镍层,基底布料正面镀膜完毕后对基底布料的反面进行同理镀膜,所述基底布料正反面所镀的降温层为天然矿物质层;

步骤三:镍层和铜层镀层方法为:电镀镍层中所采用的电镀液包括:氯化镍22份、次磷酸钠2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4份、乙酸钠5份、苯基二磺酸钠0.5份,镀镍后第一镍层的厚度为10微米,第二镍层厚度5微米。

镀铜层中所采用的电镀液包括:氯化铜3.5份、硫酸铜1.5份、乙二胺四乙酸钠15份,丁二酸二己酯磺酸钠10份,苯基二硫丙烷磺酸钠0.5份,使用naoh调节ph值至8.0,电镀时温度为60摄氏度,电镀时间为1.5h,镀铜后铜层的厚度为10微米。

步骤四:抗氧化层包括质量分数如下的组分:抗氧剂1份、无水氯化钙2份、马来松香0.6份、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4份、聚氯乙烯25份、聚苯乙烯20份、3,4-二甲基吡唑酸盐6份、磷酸铝15份、聚甘油脂肪酸酯2份、月桂酸单甘油酯5份、磷酸三乙酯6份、萜烯树脂11份、聚磷酸铵7份、磷酸三苯酯4份、桐油改性酚醛环氧树脂12份、可膨胀石墨10份、聚四氟乙烯3份、氧化铜粉末2份、浓盐酸5份、硅烷15份、丙烯沥青树脂4份;

将所述物料混合均匀,并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5,后将抗氧化层热压粘结于镀膜层,热压条件为100℃,20s,抗氧化层厚度15微米。

步骤五:热压:通过热压机对导电布进行多次热压,热压完毕后进行磨光,制成单面抗氧化导电布,热压条件为:120℃,25s。单面抗氧化导电布的抗氧化一面和外界接触,非抗氧化一面用于制备或包裹屏蔽线一侧。

在此基础上,所述步骤二中的天然矿物质层为天然玉石粉、滑石粉和云母粉的混合物,其中天然玉石粉的质量分数占比为15%,滑石粉的质量分数占比为60%,云母粉的质量分数占比为25%。

在此基础上,所述步骤一中所述聚酯纤维织成的布料为基底布料还包括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为植物纤维织成的织物,所述植物纤维包括棉纤维和其他植物纤维,其中棉纤维的质量分数占比为65%,其他植物纤维的总质量分数占比为35%,所述其他植物纤维包括稻草纤维、和/或芦苇纤维、和/或蔗纤维、和/或麦秆纤维。

在此基础上,所述散热层织物的每根经纬纱宽度大于基底布料的每根经纬纱的宽度。

在此基础上,所述散热层织物的经纬纱的纵横间距大于基底布料经纬纱纵横间距。

对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进行试验考察,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备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进行考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考察项目

由以上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备抗氧化屏蔽线导电布抗氧化性能高,发明先选取具有散热层聚酯纤维织成的布料为基底布料,后进行抗氧化层及镀膜层相连,镀膜层又有镀镍层、镀铜层,也进一步提高该复合材料在成品屏蔽线导电布中的屏蔽性及抗氧化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