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机的壳体背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0730发布日期:2019-06-06 00:1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氢氧机的壳体背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氧机的壳体背架结构,属于氢氧机领域。



背景技术:

近代工业进入自动化时代,大量使用石化燃料,借由燃烧产生动力以推动机械作动。然而燃烧石化燃料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其影响地球环境及气候甚巨,引起各界普遍的重视,开发其他来源的动力产生装置成为当务之急。据此,氢氧机的开发研究应运而生,其具有一盛装电解液(含有电解质的水)的电解槽,槽内设有电极板,其中电极板浸泡在电解液中,通以电流后可将水电解形成氢气与氧气。

上述氢氧机在进行电解时会伴随产生热能,而使电解液的温度上升,然而高温的电解液不利于电解作用,因而必须在氢氧机上安装散热器使其降温。习知的散热器72是如图4所示地直接固定在氢氧机的壳体71上,例如使用螺丝锁固或使用黏胶黏合,然而如此一来,散热器72与氢氧机壳体71之间不具用以通风的间隙,气流无法在两者之间流通,仅能吹过散热器72的表面,因此散热效率较差,进而难以维持电解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氧机的壳体背架结构,其可供固定散热器,并使散热器与氢氧机的壳体间隔设置,借此有益气流流动以提升散热效率,进而促进电解效率的功效。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氧机的壳体背架结构,其包括有:

两个直架体,各直架体的顶、底两端分别设有一结合部,各直架体以该结合部固定于氢氧机壳体的上、下两端;各直架体设有一供散热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该第一连接部可使所设置的散热器以一间隙相隔于氢氧机壳体;

两个横架体,分别设于两直架体上,且朝远离氢氧机壳体的方向伸出;各横架体设有一供电路模组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结合部是一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氢氧机的壳体背架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可使所设置的散热器以一间隙相隔于氢氧机壳体,从而增进散热效率,进而促进电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氢氧机及散热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氢氧机及散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习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氧机的壳体背架结构,其包括有两个固定于氢氧机的壳体上的固定架1,该固定架1用以固定散热器2及电路模组3等物。两个固定架1分别设置于氢氧机壳体5的背面的两侧。

承上,各固定架1包括有一直架体11及一横架体12。该直架体11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顶、底两端分别设有一结合部,该直架体11以该结合部固定在氢氧机壳体5的上、下两端。在本实施例中,该结合部是一挂钩13,可勾住氢氧机壳体5的上、下两端而固定该直架体11。

该直架体11上设有一第一连接部14,做为散热器2连接之用。上述该第一连接部14可使用目前已知的任一种连接方式,包括螺锁、卡榫、黏胶等。散热器2借由该第一连接部14固定在该直架体11上后,由于该直架体11本身具有厚度,令散热器2可以一间隙与氢氧机壳体5相隔。上述的散热器2用以降低氢氧机内电解液的温度,可采用目前已知的任一种散热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是利用一马达4将电解液抽出并通过散热器2中的散热鳍片,待散热降温后再回注氢氧机中,构成一循环流路。上述的马达4亦固定设置在该直架体11上。

此外,该横架体12一体地设于该直架体11上,且朝远离氢氧机壳体5的方向伸出,该横架体12与该直架体11构成一T形结构。该横架体12设有一第二连接部15可供电路模组3固定之用,其中该电路模组3包括有一电路板31及设于其上的电子元件32,用以驱动马达4及散热器2。

借由上述结构,散热器2及其附属装置皆可固定在该固定架1上,而可与氢氧机构成一整体。如图3所示,由于该直架体11的厚度将散热器2与氢氧机壳体 5隔开,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有一间隙6,此间隙6有利于阻隔散热器2与氢氧机壳体5之间的热交换,以免壳体5上的热能对散热器2加热,而影响散热效果;另一方面,此间隙6亦有利于气流在其中流通,借此提升散热器2的散热效果,确保注回氢氧机中的电解液的温度够低,进而促进电解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