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导电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5470发布日期:2019-03-15 20:33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导电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能损失少,导电效率高,能够有效提高大型电镀槽体导电稳定性,可确保工件镀层厚度均匀性,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的电镀导电座。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饰件大型电镀槽体的导电装置包括导电座和电镀极杆。然而,现有导电座与电镀极杆的接触紧密性差,导电效率低,增加能源的消耗,适应性差。并且,导电座的冷却采用水冷方式,冷却水的流量受导电座结构的限制较大,带走热量缓慢、冷却效果差;同时,冷却水形成的水垢,严重影响导电性能,且导电座的日常维护非常不便。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电镀导电装置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能损失少,导电效率高,能够有效提高大型电镀槽体导电稳定性,可确保工件镀层厚度均匀性,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的电镀导电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镀导电座包括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由连接弯板构成,连接弯板的水平段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支撑立板,各支撑立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组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弹簧固定孔;两个支撑立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组对称布置的导电单元,且对称布置的导电单元之间设置有极杆卡接槽;所述导电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立板上部外侧的导电接触压片,导电接触压片的竖直面朝向极杆卡接槽布置,导电接触压片远离极杆卡接槽的一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导电电缆,导电电缆的上端通过电缆连接套与导电接触压片的端部相连,导电电缆的下端通过电缆连接套与固定底座的连接弯板相连;所述各导电接触压片内侧与支撑立板上相应的弹簧固定孔之间,设置有压片弹簧。

所述固定底座支撑立板的各组弹簧固定孔内,分别设置有调节螺柱,调节螺柱的外壁与弹簧固定孔内壁之间设置有挤压导向套;所述调节螺柱前端的外螺纹,与导电单元的导电接触压片竖直面上设置的连接螺孔相连;所述压片弹簧套设在挤压导向套的外侧,且压片弹簧的一端布置在弹簧固定孔朝向导电接触压片一侧的内部,压片弹簧的另一端与导电接触压片竖直面的内侧相接触。以利用调节螺柱来调整压片弹簧弹压导电接触压片的力度,进而将电镀极杆弹性夹紧于导电座的极杆卡接槽内,防止接触导电过程中的松动,有效提高导电能力。

所述导电单元可拆卸式设置在支撑立板上,且导电单元的导电电缆下端的电缆连接套,与固定底座连接弯板上相应设置的电缆套安装孔活动相连。以根据电镀工艺所需电流的大小,灵活地增减支撑立板上导电单元的数量、调整接触面积;并且,由于导电单元拆卸方便,所以在出现使用异常的情况时,无需更换整个导电座,提高了装置的维修效率。

所述固定底座连接弯板上设置的两个支撑立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端部挡板;端部挡板由挡板主体构成,挡板主体的中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中部豁口,中部豁口的上端设置有卡接开口。以便于电镀极杆卡接在极杆卡接槽内;同时,对导电单元的导电电缆进行隔挡防护,提升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由连接弯板构成的固定底座,连接弯板水平段上设置的两个对称布置的支撑立板上,分别设置若干组弹簧固定孔;两个支撑立板上、分别对称布置的各组导电单元之间设置极杆卡接槽;导电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立板上部外侧的导电接触压片,导电接触压片的竖直面朝向极杆卡接槽布置,导电接触压片远离极杆卡接槽的一端设置竖直向下布置的导电电缆,导电电缆的上端与导电接触压片的端部相连,导电电缆的下端与固定底座的连接弯板相连;各导电接触压片内侧与支撑立板上相应的弹簧固定孔之间设置压片弹簧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利用压片弹簧弹压导电接触压片,进而将电镀极杆弹性夹紧于导电座的极杆卡接槽内,有效防止接触导电过程中的松动,提高导电能力;同时,根据电镀工艺所需电流的大小,可灵活地增减支撑立板上导电单元的数量、调整接触面积。该电镀导电座的电能损失少,导电效率高,无需水冷亦可保证导电座不发烫;能够有效提高大型电镀槽体导电稳定性,可确保工件镀层厚度的均匀性,生产效率高。并且,由于导电单元拆卸方便,所以在出现使用异常的情况时,无需更换整个导电座,维修效率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固定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导电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的端部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固定底座、2导电单元、3极杆卡接槽、4端部挡板、5连接弯板、6支撑立板、7弹簧固定孔、8挡板安装孔、9电缆套安装孔、10导电接触压片、11连接螺孔、12电缆连接套、13导电电缆、14调节螺柱、15压片弹簧、16挤压导向套、17挡板主体、18中部豁口、19卡接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电镀导电座包括由连接弯板5构成的固定底座1,其中,固定底座1连接弯板5的水平段上侧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支撑立板6。两个支撑立板6的板体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组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弹簧固定孔7。固定底座1的两个支撑立板6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组对称布置的导电单元2;且两侧对称布置的导电单元2之间,设置有用于与电镀极杆端部相连接的极杆卡接槽3。固定底座1连接弯板5上设置的两个支撑立板6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隔挡导电单元2的端部挡板4。端部挡板4由挡板主体17构成,挡板主体17的中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中部豁口18,中部豁口18的上端设置有卡接开口19;端部挡板4与支撑立板6端部设置的挡板安装孔8活动连接;进而在方便电镀极杆卡接在极杆卡接槽3内的同时,对导电单元2的导电电缆13进行有效的隔挡防护,提升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导电单元2包括设置在固定底座1支撑立板6上部外侧的导电接触压片10,两侧对称布置的导电单元2的导电接触压片10的竖直面,分别朝向中部的极杆卡接槽3布置;而导电接触压片10远离极杆卡接槽3的一端,则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导电电缆13。导电电缆13的上端通过电缆连接套12与导电接触压片10的端部相连接,导电电缆13的下端通过电缆连接套12与固定底座1的连接弯板5相连接。为了根据电镀工艺所需电流大小,来灵活地增减支撑立板6上导电单元2的数量、调整接触面积,导电单元2可拆卸式设置在支撑立板6上;并且,导电单元2的导电电缆13下端的电缆连接套12,与固定底座1连接弯板5上相应设置的电缆套安装孔9活动相连接。同时,由于导电单元2的拆卸方便,所以在出现使用异常的情况时,无需更换整个导电座,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维修效率。

固定底座1支撑立板6的各组弹簧固定孔7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整压片弹簧15弹压力的调节螺柱14;调节螺柱14的外壁与弹簧固定孔7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为调节螺柱14受压滑动进行导向的挤压导向套16。调节螺柱14前端的外螺纹,与导电单元2的导电接触压片10竖直面上设置的连接螺孔11相连接。各导电接触压片10内侧与支撑立板6上相应的弹簧固定孔7之间设置有压片弹簧15,且压片弹簧15套设在挤压导向套16的外侧;压片弹簧15的一端布置在弹簧固定孔7朝向导电接触压片10一侧的内部,压片弹簧15的另一端,则与导电接触压片10竖直面的内侧相接触;从而利用调节螺柱14来调整压片弹簧15弹压导电接触压片10的力度,以将电镀极杆弹性夹紧于导电座的极杆卡接槽3内,防止接触导电过程中的松动,有效提高导电能力。

该电镀导电座使用时,首先,将两个导电座分别布置在电镀槽上部的两端;然后,将下部设置有电镀挂具的电镀极杆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个导电座中部的极杆卡接槽3内;进而利用各导电单元2的压片弹簧15弹压导电接触压片10的力度,将电镀极杆端部弹性夹紧于导电座的极杆卡接槽3内,以防止接触导电过程中的松动,有效提高导电能力。并且,使用过程中,可根据电镀工艺所需电流的大小,灵活地增减支撑立板6上导电单元2的数量、调整接触面积。该电镀导电座的电能损失少,导电效率高,无需水冷亦可保证导电座不发烫;能够提高电镀槽体的导电稳定性、确保工件镀层厚度的均匀性,生产效率高,维护方便,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