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7878发布日期:2020-04-03 13:44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自锁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吊挂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钩。



背景技术:

目前,在ktl(德语kataphorese-tauch-lackierung,电泳现象-浸入-涂装)涂装生产线上,部分吊挂物具有一向下弯曲的弯钩部,且吊挂物的密度较小或者具有空腔,针对这类吊挂物,大多采用l形的挂钩来吊装。l形的挂钩向上弯曲,并用来与弯钩部配合,从而钩住吊挂物。当利用l形的挂钩将吊挂物浸入水槽的电泳液时,吊挂物向上漂浮而容易脱离挂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自锁钩,以解决目前l形的挂钩钩住密度较小的吊挂物时,吊挂物容易脱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锁钩,包括主钩体和副钩体;主钩体包括主体部和固定连接于主体部的钩舌部,所述钩舌部呈向上弯曲;所述钩舌部用于钩住吊挂物;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第一吊孔,所述第一吊孔用于连接吊具;副钩体位于所述钩舌部的上方,并与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副钩体能够靠近所述钩舌部,进而使得所述钩舌部和所述副钩体共同夹持吊挂物;所述副钩体开设有第二吊孔,所述第二吊孔能够与所述第一吊孔相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吊孔用于与所述第一吊孔连接同一吊具,以限制所述副钩体和所述主体部发生相对转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副钩体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折弯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吊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部倾斜或垂直;所述第一吊孔对应于所述钩舌部布置,以使所述钩舌部和所述副钩体共同夹持吊挂物时,所述吊挂钩与吊挂物所组成的结构体的重心与所述第一吊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支撑单元和连接单元;所述支撑单元的侧部设有所述钩舌部;连接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垂直或倾斜,并对应于所述连接部布置;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处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折弯部的连接处;所述连接单元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吊孔。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钩舌部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插接固定有第一夹持件;所述副钩体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中插接固定有第二夹持件;在所述第二吊孔与所述第一吊孔相接并连通时,所述第二夹持件和所述第一夹持件共同夹持于吊挂物。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钩舌部和所述主体部均呈板状,且所述钩舌部和所述主体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钩舌部和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副钩体呈板状,且所述副钩体与所述主体部相平行。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呈板状,所述钩舌部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垂直,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折弯部相垂直。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件的顶面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底面具有第二凸起。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交错布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锁钩还包括销轴,所述主钩体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副钩体转动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主体部上固定有钩舌部,钩舌部用于钩住吊挂物,主体部上开设有第一吊孔,主体部还转动连接有副钩体,副钩体位于钩舌部的上方,副钩体开设有第二吊孔。副钩体远离钩舌部时,吊挂物的弯钩部挂在钩舌部上,副钩体转动,以调整副钩体与主钩体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吊孔和第二吊孔相接并连通,副钩体与钩舌部共同夹持于吊挂物,此时吊具同时连接于第一吊孔和第二吊孔,使得副钩体和主体部无法相对转动,从而有效防止吊挂物脱钩。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锁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锁钩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1、主钩体;11、主体部;111、支撑单元;112、连接单元;113、第一吊孔;12、钩舌部;2、副钩体;21、连接部;211、第二吊孔;22、折弯部;3、第一夹持件;31、第一凸起;4、第二夹持件;41、第二凸起;5、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锁钩,用于夹持住密度较小或具有空腔的吊挂物,以防止吊挂物在涂装过程中脱钩。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自锁钩包括主钩体1、销轴5、通过销轴5与主钩体1转动连接的副钩体2、安装于主钩体1的端部上的第一夹持件3,以及安装于副钩体2的端部上的第二夹持件4。

主钩体1用于钩住吊挂物。副钩体2能够相对主钩体1进行翻转,从而使得副钩体2的端部能够靠近主钩体1的端部,第二夹持件4靠近第一夹持件3,此时主钩体1和副钩体2用于被吊具连接,以使主钩体1和副钩体2相对固定,以将吊挂物稳定地夹持住。

主钩体1包括主体部11和固定连接于主体部11的钩舌部12。

主体部11包括支撑单元111,以及与支撑单元111固定连接的连接单元112。

连接单元112连接于支撑单元111的上端。钩舌部12、支撑单元111和连接单元112均呈板状,且钩舌部12、支撑单元111和连接单元112位于同一平面上。钩舌部12、支撑单元111和连接单元112一体成型。

连接单元112与支撑单元111圆滑过渡连接,且钩舌部12与支撑单元111圆滑过渡连接。钩舌部12的上端的角部为圆角,且连接单元112的上端边沿呈圆弧形,以防止应力集中。

支撑单元111的侧部设有钩舌部12,钩舌部12和支撑单元111之间具有卡槽。

连接单元112倾斜于支撑单元111,且连接单元112与支撑单元1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连接单元112和钩舌部12均突出于支撑单元111的同一侧。

连接单元112上开设有第一吊孔113,第一吊孔113用于连接吊具。第一吊孔113采用圆孔,以防止应力集中。

第一吊孔113对应于钩舌部12布置,即第一吊孔113大致位于钩舌部12的上方,且相对于钩舌部12稍微远离支撑单元111,以使钩舌部12和副钩体2共同夹持吊挂物时,吊挂钩与吊挂物所组成的结构体的重心与第一吊孔113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钩舌部12呈向上弯曲,并用于钩住吊挂物。钩舌部12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

副钩体2呈板状,且副钩体2与主体部11相平行。副钩体2位于钩舌部12的上方,并通过销轴5与主体部11转动连接,以使副钩体2能够靠近钩舌部12,进而使得钩舌部12和副钩体2共同夹持吊挂物。

副钩体2包括连接部21,以及与连接部21固定连接的折弯部22。具体地,连接部21和折弯部22均呈板状,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连接部21和折弯部22一体成型。

连接部21与折弯部22圆滑过渡连接,连接部21的远离弯折部22的一端的边沿呈圆弧形,折弯部的22的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的边沿呈圆弧形,以防止应力集中。

连接部21与折弯部22的连接处转动连接于支撑单元111与连接单元112的连接处,即销轴5连接于连接部21与折弯部22的连接处,并连接于支撑单元111与连接单元112的连接处。

连接部21上开设有第二吊孔211。第二吊孔211采用圆孔,以防止应力集中。

第二吊孔211对应于第一吊孔113布置,即第一吊孔113位于第二吊孔211的转动轨迹上。第二吊孔211用于与第一吊孔113连接同一吊具,以限制副钩体2和主体部11发生相对转动。

在第二吊孔211与第一吊孔113相接并连通时,第二夹持件4和第一夹持件3能够共同夹持于吊挂物。

折弯部22倾斜于连接部21,折弯部22与连接部21的夹角为钝角,当然,折弯部22与连接部21的夹角也可采用锐角。折弯部22的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

第一夹持件3插接固定于钩舌部12的端部上的第一安装槽中。第一夹持件3呈板状。第一夹持件3与钩舌部12相交,具体地,第一夹持件3与钩舌部12相垂直。第一夹持件3的顶面具有第一凸起31。

第二夹持件4插接固定于第二安装槽中。第二夹持件4呈板状。第二夹持件4与折弯部22相交,具体地,第二夹持件4与折弯部22相垂直。第二夹持件4的底面具有第二凸起41,且第二凸起41和第一凸起31交错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吊挂物具有一向下弯曲的弯钩部,弯钩部能够与卡槽相配合,而卡接于卡槽中。副钩体2转动,以调整折弯部22与钩舌部12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吊孔113和第二吊孔211相接并连通,折弯部22与钩舌部12共同夹持于吊挂物,此时吊具同时连接于第一吊孔113和第二吊孔211,使得副钩体2和主体部11无法相对转动,从而有效防止吊挂物脱钩。在折弯部22与钩舌部12共同夹持于吊挂物时,第一夹持件3和第二夹持件4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增强自锁钩的稳定性。

在其他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与钩舌部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夹持件与折弯部的夹角为锐角。

在其他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折弯部垂直于连接部。

在其他未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单元垂直于支撑单元。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副钩体2远离钩舌部12时,吊挂物的弯钩部挂在钩舌部12上,副钩体2转动,以调整副钩体2与主钩体1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吊孔113和第二吊孔211相接并连通,副钩体2与钩舌部12共同夹持于吊挂物,此时吊具同时连接于第一吊孔113和第二吊孔211,使得副钩体2和主体部11无法相对转动,从而有效防止吊挂物脱钩。

并且,第一夹持件3、第二夹持件4、折弯部22和钩舌部12相互配合,使得吊挂钩的夹持更为稳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