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清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434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油杆清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作业工程的辅助工具。
现有技术在油井修井作业时,要将抽油杆从油井中起出来,在起抽油杆的过程中,抽油杆会将油井中的原油粘带出来,散落在油井周围的地面上,污染环境,影响工人操作。若天气刮风时,还会将原油吹落在更大的地面范围内以及工人身上。为了减少散落在地面上的原油,不得不由工人蹲在井口旁,戴着手套将原油从抽油杆上撸下来,使它们落到井筒内。这样做工人又脏又累,非常辛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抽油杆清油器,使用它可以方便地将抽油杆上的原油清除掉,以减少污染,净化井场,做到文明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抽油杆清油器,其特殊之处是,(1)锥形的壳体由前壳体和后壳体构成,前壳体和后壳体内具有隔板,隔板和上盖之间形成填料间,在填料间内装有填料。(2)在前壳体和后壳体的侧面分别固定有把手,两个把手通过销钉联结在一起,销钉上装有弹簧。(3)在前壳体的前侧面和后壳体的后侧面固定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1)在油井起出抽油杆的过程中,将该抽油杆清油器夹持在抽油杆上,由装在壳体内的填料将粘附在抽油杆上的原油清除掉,原油可顺着壳体及下口流到油井内,减少污染,保持井场干净。(2)使用该抽油杆清油器,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作到文明生产。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是后壳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0.8-1.2毫米厚的铁皮制作锥形的壳体,上口直径大约150-180毫米,下口直径约55毫米,下口直径要小于油管内径,高约300毫米,分为前壳体1和后壳体10,各为锥形壳体的一半。前壳体1和后壳体10各有上盖,上盖为半圆形,中心处有半圆孔,分别铆固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10上口处。隔板12为半圆形,中心处有半圆孔,分别铆固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10内距上口约30毫米处,使上盖3和隔板12之间形成填料间,在填料间内填入棉纱头、毛毡或者海绵之类的填料14,和隔板12约成90°的竖隔板13可挡住填料落下。前壳体1和后壳体10的右侧分别铆固有把手7、9,两个把手通过销钉8联结在一起,销钉8上装有弹簧6,弹簧6的两端分别抵在两个把手7、9的内侧,在弹簧6的作用下,使前壳体1和后壳体10合拢在一起。在前壳体1的前侧、后壳体10的后侧分别铆固有吊环4。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10的左侧沿具有翻边2、11。
使用时,将把手7、9右端合拢,使前壳体1和后壳10的左侧张开,放到抽油杆上,松开把手7、9,在弹簧6的作用下,前壳体1和后壳体10合在一起,上盖的中间成一圆孔,抽油杆置于该圆孔中,抽油杆清油器即可夹持在抽油杆上,通过结在拉环4上的绳将它固定住,使它不能随抽油杆一起上升,抽油杆通过上盖3上的圆孔时,装在填料间内的填料14即可把抽油杆上粘附的原油清除掉,原油落到壳体内顺着壳体的内壁通过下口流入到井筒内,避免污染井场。
权利要求一种抽油杆清油器,其特征是①锥形的壳体由前壳体(1)和后壳体(10)联结在一起构成,前壳体(1)和后壳体(10)内分别具有隔板(12),隔板(12)和上盖(3)之间形成填料间,在填料间内装有填料(14);②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10)的侧面分别固定有把手(7、9),两个把手通过销钉(8)联结在一起,销钉(8)上装有弹簧(6);③在前壳体(1)的前侧面和后壳体(10)的后侧面固定有吊环(4)。
专利摘要抽油杆清油器,涉及一种油井作业工程的辅助工具。其特征是,锥形的壳体由前、后壳体构成,前、后壳体内具有隔板,隔板和上盖之间形成填料间,在填料间内装有填料,在前、后壳体的侧面分别固定有把手,两个把手通过销钉联结在一起,销钉上装有弹簧,在前、后壳体固定有吊环。有益之处是,使用该清油器将粘附在抽油杆上的原油清除掉,减少污染,保持井场干净,也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作到文明生产。使用在油井作业工程中。
文档编号E21B37/02GK2742127SQ20042009634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7日
发明者刘金仓, 李凤森, 张学臣, 卢克勤, 王渭江, 刘爱军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