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基纠偏方法

文档序号:5405670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柱基纠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涉及一种柱基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当已施工完成的工业厂房柱基或独立设备的基础,因涉及变更或其他原因位置需要调 整,以前的办法是炸掉或凿掉柱基或设备基础而重新施工,该方法既浪费材料又浪费时间 和人工,极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柱基纠偏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炸掉或凿 掉而重新施工,费时费工的缺陷。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柱基纠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朝调整方向据纠偏量调整 基坑尺寸,(2)补充砼垫层,(3)在调整方向的对面的基坑和柱基之间安装千斤顶,在千 斤顶和基坑之间加装枕木,而在基坑、枕木、千斤顶和柱基中间均以钢板间隔。(4)使用 千斤顶实施纠偏作业,根据阻力增加千斤顶的数量及调整枕木的受力面积,用测量仪器跟 踪柱基的位移,调整柱基到设计位置。
砼的体积在50 60m3。
在纠偏作业时要补充砼垫层。
千斤顶采用QW100或QW200型卧式千斤顶或QY50型千斤顶。千斤顶至少为两台。 钢板厚度为20mm,基坑与枕木间钢板高度不小于60(T800mm,枕木与千斤顶间钢板 高度不小于400mm,千斤顶与柱基间钢板高度不小于300mm。
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大型千斤顶柱基纠偏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既浪费材料又浪费时间和人 工,极不经济的缺陷,而效果又非常好。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1调整基坑尺寸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步骤2补充砼垫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步骤3安装千斤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定的范围。
实施例1
砼的体积为60m3,现在因变更需要调整位置,可采用大型千斤顶来纠偏,纠偏方法
如下(1)朝调整方向据纠偏量调整基坑尺寸,如图1所示,原基坑边线3根据调整方向
调整至新基坑边线4。 (2)补充砼垫层,无论是调整方向还是纠偏作业都要根据需要补充 砼垫层,如图2所示,原砼垫层2增加砼垫层5和砼垫层6。 (3)在调整方向的对面的基 坑和柱基1之间安装千斤顶7,在千斤顶和基坑之间加装枕木8,而在基坑、枕木、千斤 顶和柱基中间均以钢板9, 10, 11间隔。如图3所示,钢板厚度为20mm,钢板9高度为 800mm,钢板10高度为500mm,钢板11高度为400mm,千斤顶采用QW200型卧式千斤顶, 千斤顶为两台。(4)使用千斤顶实施纠偏作业,在前期作业阻力大时,可增加千斤顶的数 量及调整枕木的受力面积,当柱基开始松动后,阻力会大幅减少,当柱基调整至设计位置 时,用测量仪器跟踪柱基的位移达到设计要求。当柱基的水平位移达到要求时,还要测量 柱基的顶面标高,通常顶面标高会略有提高,但不会影响使用。
实施例2
砼的体积为50m3,现在也需要调整位置,也可采用千斤顶来纠偏,纠偏方法如下(1) 朝调整方向据纠偏量调整基坑尺寸,如图1所示,原基坑边线3根据调整方向调整至新基 坑边线4。 (2)补充砼垫层,无论是调整方向还是纠偏作业都要根据需要补充砼垫层,如 图2所示,原砼垫层2增加砼垫层5和砼垫层6。 (3)在调整方向的对面的基坑和柱基1 之间安装千斤顶7,在千斤顶和基坑之间加装枕木8,而在基坑、枕木、千斤顶和柱基中 间均以钢板9, 10, ll间隔。如图3所示,钢板厚度为20咖,钢板9高度为600mra,钢板 10高度为400mm,钢板11高度为300mm,千斤顶采用QY50型千斤顶,千斤顶为两台。(4) 使用千斤顶实施纠偏作业,在前期作业阻力大时,可增加千斤顶的数量及调整枕木的受力 面积,当柱基开始松动后,阻力会大幅减少,当柱基调整至设计位置时,用测量仪器跟踪 柱基的位移达到设计要求。实施例3
砼的体积为55m3,现在需要调整位置,可采用千斤顶来纠偏,纠偏方法如下(1) 朝调整方向据纠偏量调整基坑尺寸,如图1所示,原基坑边线3根据调整方向调整至新基 坑边线4。 (2)补充砼垫层,无论是调整方向还是纠偏作业都要根据需要补充砼垫层,如 图2所示,原砼垫层2增加砼垫层5和砼垫层6。 (3)在调整方向的对面的基坑和柱基1 之间安装千斤顶7,在千斤顶和基坑之间加装枕木8,而在基坑、枕木、千斤顶和柱基中 间均以钢板9, 10, ll间隔。如图3所示,钢板厚度为20mm,钢板9高度为700mm,钢板 10高度为450mm,钢板11高度为350mm,千斤顶采用QW100型千斤顶,千斤顶为两台。(4) 使用千斤顶实施纠偏作业,在前期作业阻力大时,可增加千斤顶的数量及调整枕木的受力 面积,当柱基开始松动后,阻力会大幅减少,当柱基调整至设计位置时,用测量仪器跟踪 柱基的位移达到设计要求。
权利要求
1. 一种柱基纠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朝调整方向据纠偏量调整基坑尺寸,(2)补充砼垫层,(3)在调整方向的对面的基坑和柱基之间安装千斤顶,在千斤顶和基坑之间加装枕木,而在基坑、枕木、千斤顶和柱基中间均以钢板间隔。(4)使用千斤顶实施纠偏作业,根据阻力增加千斤顶的数量及调整枕木的受力面积,用测量仪器跟踪柱基的位移,调整柱基到设计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基纠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砼的体积在5(T60m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基纠偏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4纠偏作业时要补充砼 垫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基纠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千斤顶采用QW100或QW200型 卧式千斤顶或QY50型千斤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基纠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千斤顶至少为两台。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基纠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钢板厚度为20mm,基坑与枕木 间钢板高度不小于600 800mm,枕木与千斤顶间钢板高度不小于400mm,千斤顶与柱基 间钢板高度不小于30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基纠偏方法,其步骤为朝调整方向据纠偏量调整基坑尺寸,补充砼垫层,在调整方向的对面的基坑和柱基之间安装千斤顶,在千斤顶和基坑之间加装枕木,而在基坑、枕木、千斤顶和柱基中间均以钢板间隔,使用千斤顶实施纠偏作业,在前期作业阻力大时,可增加千斤顶的数量及调整枕木的受力面积,当柱基开始松动后,用测量仪器跟踪柱基的位移,调整柱基到设计位置。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重新施工,费时费力的缺陷。
文档编号E02D35/00GK101294399SQ20081003829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吴蕴威 申请人: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