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479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具内防喷工具,是一种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
背景技术
以井口压力控制为内容的"二次井控"是整个井控的关键核心过程。目前对井筒 环空的控制手段较多,如环型防喷器、单闸板、双闸板等。在一定情况下,环空井喷失控还有 手段补救。但是,钻具内一旦失控则很难补救,而使用剪切钻具只是一种无奈的措施,且大 部分井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制约未配剪切闸板。目前常用的钻具防喷工具主要有旋塞、箭形 止回阀、投入式止回阀、弹簧强制式止回阀、蝶形止回阀等。以上产品的优点是在入井钻 具安装使用时一旦发生井喷都能反相关闭(特别是止回阀)。其缺陷是正常钻井或静止状 态时, 一、不能通过自浮式单多点测斜仪、爆炸松扣切割仪、密闭取芯投球、丽D打捞器等,造 成出现井下事故时无法处理或难以处理;二、无法测量立管压力;三、产生一定流动循环阻 力,且现有直冲阀芯极易造成冲蚀损坏失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既 能实现有效防喷的效果,又能使各种入井仪器或工具顺利下入或起出,从而解决现有钻具 内因防喷工具主通径无法下入各种入井仪器或工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包 括阀体、左阀板、右阀板和固定套筒;在阀体内有通道,左阀板和右阀板均呈半圆锥形,在左 阀板和右阀板的上端均有向外伸出的外凸缘,在阀体内有内凸台,左阀板和右阀板的外凸 缘挂在内凸台的上端面上并呈打开状而使通道处于畅通状态,在内凸台上方的阀体内安装 有能对左阀板和右阀板起限位作用的固定套筒,左阀板和右阀板向上翻转后呈闭合状并能 封住阀体的通道。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内凸台的下端面可呈上窄下宽的锥台形状,在左阀板和右阀板下方的阀体内
有不少于二个的扶正导流块,扶正导流块呈梯形,每个扶正导流块的长边固定安装在阀体 内壁上,每个扶正导流块的短边与左阀板和右阀板的内壁上下相平齐。 上述阀体上可有螺钉安装孔,每个扶正导流块的长边通过螺钉和螺钉安装孔固定 安装在阀体内壁上。 上述扶正导流块可为四个并均匀安装在阀体内。 上述左阀板或/和右阀板的内壁上可安装有第一密封圈。 上述左阀板或/和右阀板上可有流道孔,在流道孔内安装有堵头。 上述固定套筒的底部可安装有第二密封圈。 上述固定套筒的外侧与阀体的内侧之间可安装有第三密封圈。 上述固定套筒的外侧与阀体的内侧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固定套筒的内壁上对应的有两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在正循环或在静止状态下锥形阀板能全 部打开与钻具通道畅通,因此减小了循环压耗,对阀芯基本无冲蚀,且能通过外径小于一定 尺寸的各种仪器、工具而进行相应的作业操作,在钻井作业时一旦发生钻具内井喷,全通径 钻具内防喷器在液体动力的推动下能自动关闭而起到防喷的作用,因此在发生井下事故时 极大地提高了处理率,而且还提高了该阀的耐冲蚀能力;还能进一步测量立管压力。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在打开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在关闭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阀体,2为左阀板,3为右阀板,4为固定套筒,5为外凸
缘,6为内凸台,7为通道,8为凹槽,9为扶正导流块,10为螺钉,11为第一密封圈,12为堵
头,13为第二密封圈,14为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 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包括阀体1、左阀板2、右阀板3和固定套
筒4 ;在阀体1内有通道7,左阀板2和右阀板3均呈半圆锥形,在左阀板2和右阀板3的上
端均有向外伸出的外凸缘5,在阀体1内有内凸台6,左阀板2和右阀板3的外凸缘5挂在
内凸台6的上端面上并呈打开状而使通道7处于畅通状态,在内凸台6上方的阀体1内安
装有能对左阀板2和右阀板3起限位作用的固定套筒4,左阀板2和右阀板3向上翻转后呈
闭合状并能封住阀体1的通道7。这样,在正循环或在静止状态下,锥形阀板即左阀板2和
右阀板3能全部打开并与钻具通道畅通,因此减小了循环压耗,对阀芯基本无冲蚀,且能通
过外径小于一定尺寸的各种仪器、工具而进行相应的作业操作,在钻井作业时一旦发生钻
具内井喷,本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能自动关闭而起到防喷的作用。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内凸台6的下端面呈上窄下宽的锥台形状,在左阀板2和右阀板
3下方的阀体1内有不少于二个的扶正导流块9,扶正导流块9呈梯形,每个扶正导流块9
的长边固定安装在阀体1内壁上,每个扶正导流块9的短边与左阀板2和右阀板3的内壁
上下相平齐,这样,通过扶正导流块9的导向作用,就能有效地避免井下工具在上行时挂到
左阀板2和右阀板3上。 如附图1、2所示,在阀体1上有螺钉安装孔,每个扶正导流块9的长边通过螺钉10 和螺钉安装孔固定安装在阀体1内壁上。 如附图1、2所示,根据实际情况,扶正导流块9最好为四个并均匀安装在阀体1 内。 如附图1、2所示,为了增加密封性,在左阀板2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1,或者,在右 阀板3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1 ,或者,在左阀板2和右阀板3的内壁上都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1。 如附图1、2所示,在左阀板2或右阀板3上有流道孔,或者,在左阀板2和右阀板 3上同时有流道孔,在流道孔内安装有堵头12。当需要传递立管压力时,卸下堵头12使左 阀板2和右阀板3下方的压力通过流道孔传递到左阀板和右阀板3上方的通道7内,即可 进行测压工作;当不需要传递立管压力时,将堵头12装上即可。 如附图1、2所示,为了增加密封性,固定套筒4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密封圈13。 如附图1、2所示,为了增加密封性,固定套筒4的外侧与阀体1的内侧之间安装有 第三密封圈14。 如附图1、2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维修,固定套筒4的外侧与阀体1的内侧通过螺 纹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固定套筒4的内壁上对应的有两个凹槽8,两个凹槽8用于用安装工 具来安装固定套筒4。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 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首先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钻杆与钻挺之间或 根据需要安装在其它位置,在正常钻井循环时(即钻具内正循环),由于通道7是完全打开 的,因此减小了循环压耗,对左阀板2和右阀板3基本无冲蚀。对于符合SY/T5215《钻具止 回阀》行业标准的本实用新型在正压状态下,一旦出现井下事故,外径小于58毫米的各种 仪器、工具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通道7而进行相应的作业操作;在钻井作业时,一旦发生钻 具内井喷,本实用新型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能在0. 2MPa压强下自动关闭,从而起到防喷的 作用。
权利要求一种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左阀板、右阀板和固定套筒;在阀体内有通道,左阀板和右阀板均呈半圆锥形,在左阀板和右阀板的上端均有向外伸出的外凸缘,在阀体内有内凸台,左阀板和右阀板的外凸缘挂在内凸台的上端面上并呈打开状而使通道处于畅通状态,在内凸台上方的阀体内安装有能对左阀板和右阀板起限位作用的固定套筒,左阀板和右阀板向上翻转后呈闭合状并能封住阀体的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内凸台的下端面呈上窄下 宽的锥台形状,在左阀板和右阀板下方的阀体内有不少于二个的扶正导流块,扶正导流块 呈梯形,每个扶正导流块的长边固定安装在阀体内壁上,每个扶正导流块的短边与左阀板 和右阀板的内壁上下相平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阀体上有螺钉安装孔,每 个扶正导流块的长边通过螺钉和螺钉安装孔固定安装在阀体内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扶正导流块为四个并均匀 安装在阀体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左阀板或/ 和右阀板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左阀板或/ 和右阀板上有流道孔,在流道孔内安装有堵头。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左阀板或/和右阀板上有 流道孔,在流道孔内安装有堵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套筒的底部安装有第 二密封圈。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套筒的外侧与阀体的 内侧之间安装有第三密封圈。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套筒的外侧与阀体 的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固定套筒的内壁上对应的有两个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在阀体内有通道,左阀板和右阀板均呈半圆锥形,在左阀板和右阀板的上端均有向外伸出的外凸缘,在阀体内有内凸台,左阀板和右阀板的外凸缘挂在内凸台的上端面上并呈打开状而使通道处于畅通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在正循环或在静止状态下锥形阀板能全部打开与钻具通道畅通,因此减小了循环压耗,对阀芯基本无冲蚀,且能通过外径小于一定尺寸的各种仪器、工具而进行相应的作业操作,在钻井作业时一旦发生钻具内井喷,全通径钻具内防喷器在液体动力的推动下能自动关闭而起到防喷的作用;因此在发生井下事故时极大地提高了处理率,而且还提高了该阀的耐冲蚀能力;还能进一步测量立管压力。
文档编号E21B33/06GK201474649SQ20092014035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
发明者万云祥, 刘海密, 景英华, 段江, 潘仁杰, 潘登, 王 华, 王洪涛, 艾波, 茶拉, 高成军, 黄华富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准东钻井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