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方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300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础方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建筑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基坑工程的一种方桩,特别是一种建筑 基础方桩,尤其是一种具有良好摩擦力、抗压、抗拔能力;并具有特有的外形;能更好的用 于摩擦力、抗压、抗拔能力要求高的工程的基础方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促使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涌 现,基础埋置越来越深,同时,作为车库等功能的广场式建筑的纯地下室部分、裙房或相对 独立的地下结构物(如下沉式广场、地下车库、地下铁道等)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由 此,地下结构物的抗浮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高层建筑 的大量的涌现,建(构)筑物承受上拔荷载的情况愈来愈多。工程中许多场合都采用抗拔 桩解决基础上拔问题。抗拔桩,也叫抗浮桩,是指当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如果有在低于周边土 壤水位的部分时,为了抵消土壤中水对结构产生的上浮力而打的桩。抗拔桩主要靠桩身与 土层的摩擦力来受力以抵抗轴向拉力为主的桩,如锚桩、抗浮桩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建筑物的基础抵抗上拔荷载作用的情况越来越多。随着这种情况的增加,对于抗拔桩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解决地下工程结构物的抗浮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经常面临的问题。因 地下水浮力作用或抗浮措施不当而造成地下工程的破坏,在国内已有不少的事例,现有的 桩存在的接触面积不大、抗拔力达不到要求或者是造价比较高、施工条件比较困难等一些 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础方桩,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 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础方桩,该基础方桩具有方形横 截面,在所述基础方桩的四个角上、沿所述基础方桩长度方向呈螺旋形错落设置有多个凹槽。优选地,所述凹槽为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底边为20mm-30mm,开口边为50mm-60mm, 深度为20mm-30mm。沿所述基础方桩长度方向的所述凹槽的间距为8mm-20mm。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或三角形槽。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凹槽的存在,增加了桩与土层的接触面积,经过计算,可增加 10%的桩的外表面积;增大了摩擦阻力,有效地提高了抗拔力。另因槽凹进而减少的混凝土 体积可减少3%,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和减少了资源浪费。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其中,[000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方桩的正面视图;图2显示的是图1所示基础方桩的立体透视图;图3显示的是图2所示基础方桩的I-I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方桩的立体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方桩的正面视图;图2显示的 是图1所示基础方桩的立体透视图;图3显示的是图2所示基础方桩的I-I剖视图。如 图所示,该基础方桩具有方形横截面,在其四个角上、沿所述基础方桩长度方向呈螺旋形错 落设置有多个凹槽1。如图所示,凹槽1为梯形槽,梯形槽的底边为20mm-30mm,开口边为 50mm-60mm,深度为20mm-30mm。这些凹槽沿基础方桩长度方向的间距为8mm-20mm。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凹槽也可以为矩形槽或三角形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桩是在桩的四个边角开 设梯形槽1,为了不影响桩的保护层厚度,梯形槽1的中心位置要离开桩壁最薄处,因此设 在壁较厚的四个角上,这样对桩的保护层厚度没有影响。梯形槽1的中心线如在同一平面 上,此平面就形成了一个应力集中处,损失了桩的抗剪、抗弯性能,所以四个角的梯形槽1 不能在同一平面,于是梯形槽1形成近螺旋形的槽位布置。此桩形类似日常使用的搓板。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梯形槽1的存在,增加了桩与土层的接触面积,经过计算,可 增加10%的桩的外表面积;增大了摩擦阻力,有效地提高了抗拔力。另因槽凹进而减少的 混凝土体积可减少3 %,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和减少了资源浪费。本实用新型所优选的凹槽之所以取梯形,是为了桩的脱模方便。在钢模板上可焊 梯形突出钢板。国外和国内有“竹节”桩,但其模板制作明显不如槽形方便。如图1-3所示,梯形槽1为螺旋状排布于桩的四个角落,增加了抗拔力,抗剪力与 预应力空心方桩比几乎差不多。在施工时,由于梯形槽1坡度很小且平缓,消除了其应力集中,可以使用和现在的 预制桩同样的方法打入土层,及静压或者锤击等,打入土层的桩与土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其 抗拔值随之增大,改变了有些桩的抗拔不足的问题。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方桩的立体透视图,其中的凹 槽也可变成如图4所示的贯穿整个桩面的螺旋状。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凹槽的存在,使得基础方桩具有良好的摩擦力、抗压、抗拔能 力;能更好的用于摩擦力、抗压、抗拔能力要求高的工程,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承 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单桩具有更大的与土层的接触面积,同时,周围土进入槽中,可更 加体现了它的抗拔作用,并进一步节省了混凝土用量。可广泛用于有特殊要求的抗拔工程 或一般工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 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基础方桩,该基础方桩具有方形横截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方桩的四个角上、沿所述基础方桩长度方向呈螺旋形错落设置有多个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底边为20mm-30mm,开口 边为 50mm-60mm,深度为 20mm-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方桩,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基础方桩长度方向的所述凹 槽的间距为8mm-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或三角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础方桩,该基础方桩具有方形横截面,在所述基础方桩的四个角上、沿所述基础方桩长度方向呈螺旋形错落设置有多个凹槽。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凹槽的存在,增加了桩与土层的接触面积,经过计算,可增加10%的桩的外表面积;增大了摩擦阻力,有效地提高了抗拔力。另因槽凹进而减少的混凝土体积可减少3%,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和减少了资源浪费。
文档编号E02D5/48GK201762703SQ20102029666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9日
发明者张后禅, 朱建舟 申请人: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