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过渡舱式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911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过渡舱式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矿井安全的救生舱,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过渡舱式救生舱。
背景技术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作为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遇险人员快速救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科研主旨就是用来研究解决矿山企业的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为矿工在灾变环境下提供稳定可靠、保障齐全的维生空间,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我国的煤炭生产安全提供技术保障,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舱,包括救生主舱、救生主舱的连接有过渡舱,过渡舱的进口端设有防护密闭门,过渡舱出口端设有密闭门,过渡舱内布置有气幕喷淋装置,气幕喷淋装置可以在过渡舱内将避险人员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清出舱外,避险人员可以通过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舱,再通过过渡舱出口端的密闭门进入救生主舱,这种结构的救生舱由于只有一个入口,这样就不能及时的进入到救生主舱内。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使遇险人员能及时进入救生舱的双过渡舱式救生舱。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过渡舱式救生舱,包括救生主舱,所述救生主舱的一端连接有前过渡舱,所述救生主舱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过渡舱。进一步的,所述前过渡舱的进口端设前防护密闭门,所述前过渡舱的出口端设前密闭门。进一步的,所述后过渡舱的进口端设后防护密闭门,所述后过渡舱的出口端设后密闭门。进一步的,所述前过渡舱和后过渡舱内均设有气幕喷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救生主舱的一端连接有前过渡舱,救生主舱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过渡舱,这样在救生主舱的两端同时设置过渡舱,提高了救生效率,并且使遇险人员进入救生主舱的时间缩短,从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损失。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过渡舱式救生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参见图1,包括救生主舱3,救生主舱3的一端连接有前过渡舱1,前过渡舱I的进口端设前防护密闭门4,前过渡舱I的出口端设前密闭门6,救生主舱3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过渡舱2,后过渡舱2的进口端设后防护密闭门5,后过渡舱的出口端设后密闭门7,前过渡舱I和后过渡舱2内均设有气幕喷淋装置8。综合上述,避险人员可以从前过渡舱I的前防护密闭门4进入前过渡舱1、再通过前密闭门6进入救生主舱3内或从后过渡舱2的后防护密闭门5进入后过渡舱2、再通过后密闭门7进入救生主舱3内,提高了救生效率,并且使遇险人员进入救生主舱的时间缩短,从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损失。在前过渡舱I内设有气幕喷淋装置8,在后过渡舱2内设有气幕喷淋装置8,所以避险人员从救生主舱3两端进入可以通过气幕喷淋装置8可以将避险人员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清除,前过渡舱I和后过渡舱2做的较小,有毒有害气体的清除更容易。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过渡舱式救生舱,包括救生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主舱的一端连接有前过渡舱,所述救生主舱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过渡舱,所述前过渡舱的进口端设前防护密闭门,所述前过渡舱的出口端设前密闭门,所述后过渡舱的进口端设后防护密闭门,所述后过渡舱的出口端设后密闭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过渡舱式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过渡舱和后过渡舱内均设有气幕喷淋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矿井安全的救生舱,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过渡舱式救生舱,包括救生主舱,所述救生主舱的一端连接有前过渡舱,所述救生主舱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过渡舱,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救生舱只有一个进口而造成遇险人员不能及时进入救生舱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使遇险人员能及时进入救生舱的双过渡舱式救生舱,本实用新型由于救生主舱的一端连接有前过渡舱,救生主舱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过渡舱,这样在救生主舱的两端同时设置过渡舱,提高了救生效率,并且使遇险人员进入救生主舱的时间缩短,从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损失。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2926379SQ2012202799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王武魁, 李玉贵, 许佩霞, 咸士玉, 王进强, 祝利涛, 刘勇 申请人:长治清华机械厂,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