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1701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芯使用掏勺清理桩芯过程中,特别是清理桩芯淤泥时存在清掏费力,一次清掏量少,效率低,劳动力投入量大,桩芯清理深度受限当达到一米深时,采用掏勺在桩芯内的可操作范围极低等不足。而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桩芯清理深度一般在
I.5米以上,尤其当检测发现预制桩有裂纹时,各别桩需要清孔加固补强处理,桩芯清理深度将达到5米以上,这样采用掏勺清理桩芯很难达到施工要求,为此,有待需要一种更好的桩芯清理工具来满足实际桩芯清理施工的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现场易于加工制作,可操作性强,节省劳动力,清孔效率高,桩芯可清深度深的一种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
>J-U ρ α装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它包括螺旋外箍,所述的螺旋外箍的上部为圆台体并且螺旋外箍的下部为倒圆台体,在所述的螺旋外箍的顶部、中间和下部分别焊接有上、中、下内撑杆,在所述的螺旋外箍的底部焊接有切刀,一个传动撑杆在螺旋外箍的轴线方向与上、中、下内撑杆以及切刀焊接相连,一个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手握动力杆焊接在所述的传动撑杆的顶部,所述的切刀的切土一侧为楔形。本实用新型装置,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施工现场易于加工制作,可操作性强,桩芯清理深度深,清理效率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经工程实践证明,该装置很好的完成桩芯清理工作,满足不同深度的桩芯清理工程的实际需要。

图I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一种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装置中的取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详细描述。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它包括螺旋外箍5,所述的螺旋外箍的上部为圆台体并且螺旋外箍的下部为倒圆台体,在所述的螺旋外箍的顶部、中间和下部分别焊接有上、中、下内撑杆4,在所述的螺旋外箍5的底部焊接有切刀6,一个传动撑杆2在螺旋外箍的轴线方向与上、中、下内撑杆以及切刀6焊接相连,一个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手握动力杆I焊接在所述的传动撑杆的顶部,所述的切刀的切土一侧为楔形。传动撑杆长度根据桩孔深度确定。本装置中内撑杆4、螺旋外箍5、切刀6组成取土器3,取土器分为两大部分,即上部的旋转盛土装置部分7和下部的旋转切土装置部分8。优选的上、中、下内撑杆中相邻的两个内撑杆的间距为150mm。根据土质优选的螺旋外箍的螺旋间距为15 — 20mm。优选的螺旋外箍的最大直径比桩芯直径小20mm。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将简易装置的取土器3放入需清理的预制桩桩芯内,在手握动力杆I上沿一定方向施加外力,通过传动撑杆2使取土器3旋转切入土中,当取土器3的旋转盛土装置部分7完全切入泥土中时,握住手握动力杆I用力垂直向上提起清泥装置,将挂有泥土的取土器3 —并提出,将其上泥土在桩芯外清理干净后反复进行上述清泥过程,以达到清理桩芯泥土的目的,经工程实践证明,该简易预制桩桩孔清泥装置很好的完成桩芯清理工作,满 足不同深度的桩芯清理工程的实际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螺旋外箍,所述的螺旋外箍的上部为圆台体并且螺旋外箍的下部为倒圆台体,在所述的螺旋外箍的顶部、中间和下部分别焊接有上、中、下内撑杆,在所述的螺旋外箍的底部焊接有切刀,一个传动撑杆在螺旋外箍的轴线方向与上、中、下内撑杆以及切刀焊接相连,一个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手握动力杆焊接在所述的传动撑杆的顶部,所述的切刀的切土一侧为楔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中、下内撑杆中的相邻的两个内撑杆的间距为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外箍的螺旋间距为15—20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外箍的最大直径比桩芯直径小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预制桩桩芯清泥装置,它包括螺旋外箍,所述的螺旋外箍的上部为圆台体并且螺旋外箍的下部为倒圆台体,在所述的螺旋外箍的顶部、中间和下部分别焊接有上、中、下内撑杆,在所述的螺旋外箍的底部焊接有切刀,一个传动撑杆在螺旋外箍的轴线方向与上、中、下内撑杆以及切刀焊接相连,一个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手握动力杆焊接在所述的传动撑杆的顶部,所述的切刀的切土一侧为楔形。本实用新型装置,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施工现场易于加工制作,可操作性强,桩芯清理深度深,清理效率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E02D13/08GK202706033SQ2012203966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6日
发明者吉攀峰, 葛明星, 何旭, 周燕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