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装注水井维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660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撬装注水井维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水井连续混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配液即配即用,节省配液费和特车费、降低生产成本,改变常规注水井作业模式的撬装注水井维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延长,注水水质不合格、机杂,细菌滋生和大量的垢进入地层,以及修井液及钻井液漏失造成地层粘土膨胀或泥浆堵塞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地层污染严重,注水压力逐渐升高,注水困难,甚至造成水嘴堵死、封隔器失效、管柱严重腐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目前经常使用特种泵车酸化解堵来达到配注要求,但该工艺施工时用的酸液需到指定配液站安排配液,再由酸罐车运输至现场,然后由特种泵车将酸液注入地层,完成酸化施工。由于配液到现场距离远,罐车和特车费用很高,又如有突发情况(如:特车故障等),配好的液体不能长时间存放等原因,造成浪费,施工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使配液即配即用、节配液费和特车费 、降低生产成本,改变常规注水井作业模式的撬装注水井维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撬装混配系统和液压系统,a、撬装混配系统包括车头,半挂拖车和设在半挂拖车上的混配装置,混配装置包括进液口、吸水泵、搅拌罐、传输泵、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发液泵、出液口,添加剂入口和酸液泵,其中,进液口通过管道依次与吸水泵,搅拌罐和传输泵相连,传输泵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相连,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通过管道分别与发液泵连接,发液泵通过管道与出液口相连,添加剂入口通过管道依次与酸液泵和搅拌罐相连,搅拌罐内设有搅拌装置;b、液压系统包括油箱,油箱通过管道与液压油泵组相连,液压油泵组内的油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水泵马达、搅拌装置马达、传输泵马达,酸液泵马达和发液泵马达相连,吸水泵马达、搅拌装置马达、传输泵马达,酸液泵马达和发液泵马达通过管道与回油管路相连,液压油泵组与吸水泵马达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电磁溢流阀和第一调速阀,液压油泵组与搅拌装置马达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电磁溢流阀和第二调速阀,液压油泵组与传输泵马达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三电磁溢流阀和第三调速阀,液压油泵组与酸液泵马达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电磁溢流阀,液压油泵组与发液泵马达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五电磁溢流阀和第四调速阀;所述回油管路与油箱相连通。所述传输泵与第一储液罐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传输泵与第二储液罐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与发液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第二储液罐与发液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油箱通过管道与液压油泵组之间设有滤网。所述连续混配装置上设有扶梯。[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使配液即配即用、节省配液费和特车费,降低生产成本,改变常规注水井作业模式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撬装混配系统和液压系统,a、撬装混配系统包括车头1,半挂拖车2和设在半挂拖车2上的混配装置,混配装置包括进液口 3、吸水泵4、搅拌罐5、传输泵6、第一储液罐7、第二储液罐8、发液泵23、出液口 9,添加剂入口 10和酸液泵11,其中,进液口 3通过管道依次与吸水泵4,搅拌罐5和传输泵6相连,传输泵6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储液罐7和第二储液罐8相连,第一储液罐7和第二储液罐8通过管道分别与发液泵23连接,发液泵23通过管道与出液口 9相连,添加剂入口 10通过管道依次与酸液泵11和搅拌罐5相连,搅拌罐5内设有搅拌装置;b、液 压系统包括油箱12,油箱12通过管道与液压油泵组13相连,液压油泵组13内的油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水泵马达14、搅拌装置马达15、传输泵马达16,酸液泵马达17和发液泵马达18相连,吸水泵马达14、搅拌装置马达15、传输泵马达16,酸液泵马达17和发液泵马达18通过管道与回油管路19相连,液压油泵组13与吸水泵马达14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电磁溢流阀20a和第一调速阀21a,液压油泵组13与搅拌装置马达15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电磁溢流阀20b和第二调速阀21b,液压油泵组13与传输泵马达16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三电磁溢流阀20c和第三调速阀21c,液压油泵组13与酸液泵马达1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电磁溢流阀20d,液压油泵组13与发液泵马达18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五电磁溢流阀20e和第四调速阀21d ;所述回油管路19与油箱12相连通。所述传输泵6与第一储液罐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24,传输泵6与第二储液罐8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25,第一阀门12与发液泵2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26,第二储液罐8与发液泵2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27。所述油箱12通过管道与液压油泵组13之间设有滤网22。所述连续混配装置上设有扶梯28。本实用新型中液体由进液口 3通过吸水泵4的作用进入搅拌罐5内,同时添加剂通过添加剂入口 10和酸液泵11进入搅拌罐5内,搅拌罐5中的搅拌装置将配液和添加剂搅拌均匀,均匀搅拌后的配液通过传输泵6进入储液罐内;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罐5通过第一阀门24和第二阀门25控制,使均匀搅拌后的液体分别储存在第一储液罐7和第二储液罐8中。当需要使用配液时,首先关闭第一阀门24和第四阀门27,打开第二阀门25和第三阀门26,打开发液泵23,一方面使第一储液罐7中的配液进入注水井中,另一方面使搅拌罐5中均匀搅拌后的配液源源不断的进入第二储液罐8中;当第一储液罐7中的配液使用完毕后,关闭第二阀门25和第三阀门26,打开第一阀门24和第四阀门27,打开发液泵23,一方面使第二储液罐8中的配液进入注水井中,另一方面使搅拌罐5中均匀搅拌后的配液进入第一储液罐7中;上述工作过程中传输泵6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调速阀21a、第二调速阀21b,第三调速阀21c和第四调速阀21d来调节液压油的流量,从而达到调节吸水泵马达14、搅拌装置马达15,传输泵马达16和发液泵马达18转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净重10吨, 出液口的排量为0.01-lm3/min,储液罐的容积为15_20m3,配液的性质为固一液混配或液-液混配,作业温度为:-20°C -+120°C。
权利要求1.一种撬装注水井维护装置,包括撬装混配系统和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a、撬装混配系统包括车头(I),半挂拖车(2)和设在半挂拖车(2)上的混配装置,混配装置包括进液口(3)、吸水泵(4)、搅拌罐(5)、传输泵¢)、第一储液罐(7)、第二储液罐(8)、发液泵(23)、出液口(9),添加剂入口(10)和酸液泵(11),其中,进液口(3)通过管道依次与吸水泵(4),搅拌罐(5)和传输泵(6)相连,传输泵(6)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储液罐(7)和第二储液罐(8)相连,第一储液罐(7)和第二储液罐(8)通过管道分别与发液泵(23)连接,发液泵(23)通过管道与出液口(9)相连,添加剂入口(10)通过管道依次与酸液泵(11)和搅拌罐(5)相连,搅拌罐(5)内设有搅拌装置; b、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2),油箱(12)通过管道与液压油泵组(13)相连,液压油泵组(13)内的油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水泵马达(14)、搅拌装置马达(15)、传输泵马达(16),酸液泵马达(17)和发液泵马达(18)相连,吸水泵马达(14)、搅拌装置马达(15)、传输泵马达(16),酸液泵马达(17)和发液泵马达(18)通过管道与回油管路(19)相连,液压油泵组(13)与吸水泵马达(14)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电磁溢流阀(20a)和第一调速阀(21a),液压油泵组(13)与搅拌装置马达(15)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电磁溢流阀(20b)和第二调速阀(21b),液压油泵组(13)与传输泵马达(16)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三电磁溢流阀(20c)和第三调速阀(21c),液压油泵组(13)与酸液泵马达(1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电磁溢流阀(20d),液压油泵组(13)与发液泵马达(18)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五电磁溢流阀(20e)和第四调速阀(21d);所述回油管路(19)与油箱(1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注水井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泵(6)与第一储液罐(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24),传输泵(6)与第二储液罐(8)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25),第一阀门(12)与发液泵(2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26),第二储液罐(8)与发液泵 (2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注水井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2)通过管道与液压油泵组(13)之间设有滤网(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注水井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混配装置上设有扶梯(2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撬装注水井维护装置。包括撬装混配系统和液压系统,a、撬装混配系统包括车头,半挂拖车和设在半挂拖车上的混配装置,混配装置包括进液口、吸水泵、搅拌罐、传输泵、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发液泵、出液口,添加剂入口和酸液泵,b、液压系统包括油箱,油箱通过管道与液压油泵组相连,液压油泵组内的油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水泵马达、搅拌装置马达、传输泵马达,酸液泵马达和发液泵马达相连,吸水泵马达、搅拌装置马达、传输泵马达,酸液泵马达和发液泵马达通过管道与回油管路相连;具有能够使配液即配即用、节省配液费和特车费,降低生产成本,改变常规注水井作业模式的优点。
文档编号E21B37/06GK203114249SQ201220756988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春雨, 张义勤, 宋峰, 张鹏 申请人:北京国海能源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