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122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技术领域中进行井下流量测试时使用的井下堵塞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油田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大规模应用分层注聚工艺,聚驱分层测试工作量急剧增加,现有聚驱分层测试工艺,需要反复投入井下流量计和井下堵塞器,来取得井下注入层段内合格的流量曲线,测试过程工作量大,测试效率低。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在聚驱分层测试时,井下流量可以通过该可调式堵塞器进行调整控制,从而提高测试效率;另外该堵塞器还可以适应不同浓度、不同黏度、不同注入量的分层注聚井测调工作。[000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包括旋转式捞头、水嘴上体及凸轮,其中旋转式捞头,包括调节杆、螺帽及弹簧,凸轮主体为中空结构,内部镶嵌有卡簧,调节杆从凸轮中间穿过,凸轮通过销钉固定在水嘴上体上;其特征在于:该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还包括水嘴下体、螺旋推动杆及阻流体,水嘴下体与水嘴上体螺纹连接,水嘴下体的外壁套有密封圈,螺旋推动杆外套有弹簧,螺旋推动杆的上端面与调节杆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滑套,滑套外也套有弹簧,螺旋推动杆通过卡环固定在水嘴下体内,阻流体的主体为锥状,阻流体与螺旋推动杆的下端螺纹连接。[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可以同现有测试工具和井下工具相配套,实现单次完成堵塞器投入、捞起及井下固定等动作,不需反复操作;另外,特殊的阻流结构可以适应聚合物溶液特点,在最大限度降低溶液黏度损失情况下,可以在井下建立层间压差0-1.2兆帕,实现井下流量的调整。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的结构示意图。[0007]图2是凸轮的结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09]由图1结合图2所示: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包括旋转式捞头、水嘴上体4及凸轮5,旋转式捞头包括调节杆1、螺帽2及弹簧3,凸轮5主体为中空结构,内部镶嵌有卡簧,调节杆I从凸轮5中间通过,凸轮5通过销钉固定在水嘴上体4上;上述结构与现有的井下堵塞器结构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该堵塞器还包括水嘴下体7、螺旋推动杆11及阻流体12,水嘴下体7与水嘴上体4螺纹连接,水嘴下体7的外壁套有密封圈9,螺旋推动杆11外套有弹簧10,螺旋推动杆11的上端面与调节杆I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滑套6,滑套6外也套有弹簧7,螺旋推动杆11通过卡环固定在水嘴下体7内,阻流体12的主体为锥状,阻流体12与螺旋推动杆11的下端螺纹连接。[0010]通过投捞器将本申请的可调式堵塞器投入井下配水器,可调式堵塞器的凸轮结构,在投入过程中开启并与配水器卡槽对应,实现堵塞器在配水器上固定,然后井下测调仪与其旋转式捞头相对接, 通过测调仪机械臂内旋转头左右调整,堵塞器旋转式捞头带动螺旋推动杆,推动可调式堵塞器阻流体在配水器注水通道上下移动,最终达到调节水量的目的。
权利要求1.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包括旋转式捞头、水嘴上体及凸轮,其中旋转式捞头,包括调节杆、螺帽及弹簧,凸轮主体为中空结构,内部镶嵌有卡簧,调节杆从凸轮中间穿过,凸轮通过销钉固定在水嘴上体上;其特征在于:该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还包括水嘴下体、螺旋推动杆及阻流体,水嘴下体与水嘴上体螺纹连接,水嘴下体的外壁套有密封圈,螺旋推动杆外套有弹簧,螺旋推动杆的上端面与调节杆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滑套,滑套外也套有弹簧,螺旋推动杆通过卡环固定在水嘴下体内,阻流体的主体为锥状,阻流体与螺旋推动杆的下端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驱井下可调式堵塞器,解决了现有井下堵塞器测试效率低的问题;该堵塞器在原有井下堵塞器的基础上,还包括有水嘴下体、螺旋推动杆及阻流体,水嘴下体与水嘴上体螺纹连接,水嘴下体的外壁套有密封圈,螺旋推动杆外套有弹簧,螺旋推动杆的上端面与调节杆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滑套,滑套外也套有弹簧,螺旋推动杆通过卡环固定在水嘴下体内,阻流体的主体为锥状,阻流体与螺旋推动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在聚驱分层测试时,井下流量可以通过该可调式堵塞器进行调整控制,并可一次完成堵塞器投入、捞起及井下固定等动作,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文档编号E21B47/00GK203114235SQ201320159168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李喜春, 程祥, 李濛, 马思远, 杨学智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