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933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组合桩,所述复合式组合桩包括多根矩形桩、多根非预应力桩、多根竹节式桩、多根预应力管桩的组合,而组合成多种不同桩型的复合式组合桩,每种桩型的复合式组合桩的每上下二根桩的连接方式为机械连接。同时提供一种复合式组合桩的施工方法。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单桩抗压承载力高,桩身混凝土强度得到充分发挥,桩身抗拔性能得到大幅提高,桩身抗水平承载力大幅提高,施工对周围设施无影响,无噪声和空气污染,适应桩端持力层变化较大的地质条件;桩顶标高可控,可避免因截桩而造成桩头破坏或桩身预压应力的变化,特别是桩身接头部分受桩身内外水泥土的保护,桩身完整性更加可靠。接桩方式快速安全牢固,单桩承载力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
【专利说明】复合式组合粧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式组合桩。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可用于建设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因此房屋建筑向高层发展,各种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成为当前建设的主导。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沉降变形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设计往往采用深长大直径灌注桩桩基础。
[0003]现有预制桩虽然施工中广泛应用,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缺点:例如:软土地基中桩周侧阻力发挥不完全;软土地基中竖向抗压荷载下桩身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开挖施工不当时易发生桩身倾斜,造成对桩身的损害;焊接施工不当及桩头结构处理不当时,产生抗拔承载力无法满足要求;变形性能不够高,易脆性破坏等问题。
[0004]现有预制桩一般以锤击沉桩、静压沉桩施工为主,往往也存在着挤土,施工中对周围设施(地下构造物、管线)有影响;施工耗能高、产生噪声和空气污染;穿透各种夹层时有难度施工不当时易对桩身造成宏观或微观的损害;桩顶标高难以控制,而截桩不当易造成桩头破坏或桩身预应力的变化;桩长受限制,不能满足高层或超高层承载力要求等问题。另夕卜,现有灌注桩也存在以下问题:缩颈,泥浆排放成为社会问题;桩底沉渣等时有发生,桩身质量波动大不够稳定;桩顶标高易发生参差不齐现象,开挖施工时难度大;现场难以保持整洁;施工速度慢,效率低;单方混凝土换算承载力仅为PHC桩30%至40%,有限资源利用不充分等。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组合桩以利于达到节能减排无震动,低噪声、无污染,成桩质量好,接桩方式快捷安全牢固、单桩承载力高、泥浆排放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的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式组合桩,其中:所述复合式组合桩包括多根矩形桩组合,多根非预应力管桩、方桩组合,多根竹节式管桩、方桩组合,多根预应力管桩的组合,而形成多种不同桩型的复合式组合桩,每种复合式组合桩的每上下二根桩的连接方式为机械连接。
[0007]本发明的效果是与现有预制桩相比:
[0008]单桩抗压承载力高,桩身混凝土强度得到充分发挥,桩身抗拔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可用机械连接),桩身抗水平承载力大幅提高,无挤土,施工对周围设施无影响,无噪声和空气污染,可穿过各种夹层,适应桩端持力层变化较大的地质条件;不会对桩身造成因沉桩而产生宏观或微观的损害,桩顶标高可控,可避免因截桩而造成桩头破坏或桩身预压应力的变化,桩身,特别是桩身接头部分受桩身内外水泥土的保护,长期耐久性可靠,同时桩身完整性更加可靠。混凝土强度可达到C80?C100,桩身质量稳定,台班施工速度快4?5倍,单方混凝土承载力高2~3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械连接各部件示意图;
[0010]图2、图2-1是本实用新型机械连接装配图;
[0011]图3-1—图3-6是本实用新型不同桩型组合示意图。
[0012]图中:
[0013]1、预留丝扣2、钢板件3、连接孔4、螺栓5、桩顶螺栓
[0014]6、桩顶螺栓孔7、预应力管桩8、竹节式桩9、矩形桩10、非预应力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组合桩及其施工方法加以说明。
[0016]如图1、2、2_1所示,本发明的复合式组合桩,所述复合式组合桩包括多根矩形桩组合,多根非预应力管桩、方桩组合,多根竹节式管桩、方桩组合,多根预应力管桩的组合,而形成多种不同桩型的复合式组合桩,每种复合式组合桩的每上下二根桩的连接方式为机械连接。
[0017]所述每上下二根桩的机械连接结构为在每上下二根桩的桩端处外周设有均匀布置的预留丝扣孔1,上下二根桩的桩端处分别设有相互对应且均匀布置的桩顶螺栓和桩顶螺栓孔;上下二根桩的桩端处外部设有多块相同的带有连接孔的钢板件2,通过螺栓插入钢板件的连接孔3及相对应的预留丝扣孔I,将钢板件2紧固环抱在所述上下二根桩的桩端处的外周,形成上下二根桩的桩端连接,不同桩型组合的复合桩保证上下两节桩的接桩部分截面相同。
[0018]在组合桩的桩端处设有布置均匀的预留丝扣1,并配套加工设有连接孔的钢板件
2。所述连接孔3的位置与预留丝扣孔I对应。在组合桩的桩顶设有桩顶螺栓5和桩顶螺栓孔6。上下节桩接桩时先将桩顶螺栓5插入相应桩顶螺栓孔6内,再利用螺栓4穿过钢板件2上的连接孔3拧入预留丝扣孔I内,从而实现桩端的连接,如图3-1—图3-6所示的不同桩型组合的复合桩。
[0019]两节组合桩组合方式如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式组合桩,其特征是:所述复合式组合桩包括多根矩形桩组合,多根非预应力管桩、方桩组合,多根竹节式管桩、方桩组合,多根预应力管桩的组合,而形成多种不同桩型的复合式组合桩,每种复合式组合桩的每上下二根桩的连接方式为机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组合桩,其特征是:所述每上下二根桩的机械连接结构为在每上下二根桩的桩端处外周设有均匀布置的预留丝扣孔,上下二根桩的桩端处分别设有相互对应且均匀布置的桩顶螺栓和桩顶螺栓孔;上下二根桩的桩端处外部设有多块相同的带有连接孔的钢板件,通过螺栓插入钢板件的连接孔及相对应的预留丝扣孔,将钢板件紧固环抱在所述上下二根桩的桩端处的外周,形成上下二根桩的桩端连接,不同桩型组合的复合桩保证上下两节桩的接桩部分截面相同。
【文档编号】E02D5/50GK203569564SQ201320665521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崔凤祥, 刘永超, 苏永刚, 刘洁 申请人: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