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293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热交换器的维修作业中,在将冷却液从热交换器排出时,不需要钻入机体下方进行作业,而顺利地进行维修作业,通过发动机室(75)的侧盖(90),使发动机室(75)的侧面可开闭,散热器(61)具有排出所述冷却液的排液口(69),在该排液口(69)中连接有排液管(71)的一端,通过打开所述侧盖(90)能将该排液管(71)的另一端取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
【专利说明】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压挖掘机、反铲挖掘机等的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具备热交换器(散热器)的作业机械的技术已为众所周知(例如专利文献I)。
[0003]以往,在作业机械中,在散热器的下方配置有底盖,底盖上留出用于从散热器排出冷却液的底孔。
[0004]但是,在作业人员进行散热器的维修作业的情况下,在将冷却液从散热器排出到发动机室的外部时,为了使冷却液通过所述散热器的下方的底孔排出,必须钻入机体下方进行作业,难以顺利地进行维修作业。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6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在作业人员进行热交换器的维修作业的情况下,在将冷却液从热交换器排出到发动机室的外部时,不需要钻入机体下方进行作业,可顺利地进行维修作业。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 ] 本发明在发动机室内具备将发动机用的冷却液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所述发动机室的侧面通过该发动机室的侧盖可开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排出所述冷却液的排液口,在所述排液口中连接有排液管的一端,通过打开所述侧盖能将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取出到所述发动机室的外部。
[0012]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排液管中设有阀构件。
[0013]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设有排液塞。
[0014]本发明具备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风扇与所述热交换器的风机罩,在所述风机罩的侧面形成有维修口,在所述维修口设有维修盖。
[0015]在本发明中,设于所述维修口的维修盖被配置于发动机罩侧。
[0016]发明的效果
[0017]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取得如下所示的效果。
[0018]根据本发明,作业人员可通过打开侧盖,将排液管的另一端取出到发动机室的外部,在将冷却液从热交换器排出到发动机室的外部时,不需要钻入机体下方进行作业。由此,作业人员可顺利地进行热交换器的维修作业。
[0019]根据本发明,作业人员可通过打开侧盖,将排液管的另一端取出到发动机室的外部,打开阀构件,从而排出热交换器内的冷却液。
[0020]根据本发明,作业人员可通过打开侧盖,将排液管的另一端取出到发动机室的外部,将排液塞卸下排液管的另一端,从而排出热交换器内的冷却液。
[0021 ] 根据本发明,作业人员可打开维修盖,从维修口将手伸入风机罩内,进行热交换器的维修作业。
[0022]根据本发明,作业人员可通过打开发动机罩,进行维修盖的开闭作业以及经由维修口的热交换器的维修作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右视反铲挖掘机的图。
[0024]图2是俯视反铲挖掘机的图。
[0025]图3是表示驾驶操纵部的图。
[0026]图4(a)是右视发动机、散热器、风机罩、以及管道的图,(b)是仰视发动机、散热器、风机罩、以及管道的图。
[0027]图5(a)是正视发动机、散热器、风机罩、以及管道的图,(b)是后视发动机、散热器、风机罩、以及管道的图。
[0028]图6(a)是表示打开了排液管的另一端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由排液塞闭塞排液管的另一端的开口的状态的图。
[0029]图7(a)是打开了维修盖的状态的风机罩的立体图,(b)是关闭了维修盖的状态的风机罩的立体图,(C)是图7(b)的部分放大侧视图。
[0030]图8是在打开了侧盖的状态下右视反铲挖掘机的图。
[0031]图9是在打开了发动机罩的状态下后视反铲挖掘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业机械(反铲挖掘机I)进行说明。
[0033]如图1以及图2所示,反铲挖掘机I为回转式的作业机械。反铲挖掘机I具备:履带式行走装置2 ;机体3,配置于履带式行走装置2的上部中央,并可左右回转地装载于履带式行走装置2 ;作业装置4(动臂18、动臂油缸19、斗杆20、斗杆油缸21、铲斗22、以及铲斗油缸23),安装于机体3的前部;推土装置5 (推土铲29以及推土铲油缸30),安装于履带式行走装置2的前后一侧;以及控制阀装置10。
[0034]履带式行走装置2具有:履带形式的行走部6L、6R,配置成左右一对;以及油压促动器(行走马达),用于分别驱动左右的行走部6L、6R。
[0035]机体3具有:回转机架9,可左右回转地支承于履带式行走装置2的上部;以及油压促动器(回转马达),用于使机体3左右回转。在回转机架9的前部侧装载有控制阀装置10,在回转机架9的后部侧装载有发动机11,在发动机11的右方配置有将发动机11用的冷却液冷却的热交换器(散热器)61,发动机11以及散热器61配置于发动机室75内,由发动机罩91覆盖。散热器61的详细说明以后叙述。在发动机11的前上侧配置有驾驶操纵部12,驾驶操纵部12由驾驶室13覆盖。如图3所示,驾驶操纵部12中设有:驾驶席14 ;行走杆15L、15R,用于操纵履带式行走装置2 ;第一作业杆16L,用于进行斗杆20的操纵以及机体3的回转;第二作业杆16R,用于操纵动臂18以及铲斗22 ;以及用于操纵推土铲29的推土伊操纵杆17等。
[0036]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作业装置4具有:动臂18,与机体3连接;油压促动器(动臂油缸19),用于使动臂18上下转动;斗杆20,与动臂18连接;油压促动器(斗杆油缸21),用于使斗杆20上下转动;铲斗22,与斗杆20连接;以及油压促动器(铲斗油缸23),用于使韦产斗22上下转动。
[0037]动臂托架24被支承于机体3的前部,动臂18的一端部经由动臂托架24可转动地安装于机体3。动臂18在中途部向前方折曲,形成为侧视呈大致“ < ”字状。在动臂18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有斗杆20,在斗杆20的顶端部可转动地安装有作为作业用配件的铲斗22。
[0038]在动臂托架24与设于动臂18的中途部前面的动臂油缸托架25之间,插装有动臂油缸19 ;在设于动臂18的中途部背面的斗杆油缸底部托架26与设于斗杆20的基端部的铲斗油缸托架27之间,插装有斗杆油缸21 ;在铲斗油缸托架27与连结于铲斗22的铲斗托架28之间插装有铲斗油缸23。
[0039]推土装置5具有:推土铲29,与履带式行走装置2的前后一侧连接;以及油压促动器(推土铲油缸30),插装于推土铲29与履带式行走装置2之间,用于使推土铲29上下转动。
[0040]上述油压促动器(行走马达、回转马达、动臂油缸19、斗杆油缸21、铲斗油缸23、以及推土铲油缸30)由来自油压泵(未图示)的油压驱动,所述油压泵由发动机11的动力驱动。
[0041]在所述油压促动器与所述油压泵之间插装有控制阀装置10。控制阀装置10由驾驶操纵部12的各种操纵工具(行走杆15L、15R ;第一作业杆16L ;第二作业杆16R ;以及推土铲操纵杆17)操纵,通过切换对所述油压促动器的来自所述油压泵的油压油的供给与排出,控制所述各油压促动器的动作。
[0042]以下,关于散热器61进行说明。
[0043]如图4(a)、图4(b)、图5(a)以及图5 (b)所示,散热器61具有:上罐63 ;下罐64 ;以及散热器芯65,介置于上罐63以及下罐64之间。在上罐63中设有上管安装口 66和装配了散热器盖67的冷却液注入口,在下罐64中设有下管安装口 68和排液口 69。上管安装口 66经由回液管70与发动机11的水套(未图示)的管路的一端连接,下管安装口 68经由供给管72与所述水套的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却液注入口中设有分岔路,所述分岔路的一路由散热器盖67闭塞,所述分岔路的另一路经由储液管74与储液罐76连接。
[0044]散热器61内的冷却液通过以发动机11的动力驱动的水泵(未图示)压送向发动机11的水套,并在水套与散热器61之间循环。流经发动机11的水套而将发动机11冷却后的高温冷却液通过回液管70,从发动机11的水套返回到散热器61的上罐63中,到达了上罐63的冷却液通过散热器芯65的许多软管流到下罐64,在通过散热器芯65时,由固定设置于散热器芯65的软管中的许多散热片进行散热而冷却。流到下罐64的冷却液通过供给管72被压送到发动机11的水套中。
[0045]在散热器61的右方配置有管道73。在散热器61的下罐64的排液口 69中连接有排液管71的一端。排液管71的中途部配置于散热器61以及管道73的下方,排液管71的另一端配置于管道73的前部下侧。另外,排液管71的另一端配置于后述的形成于散热器61的右方的侧维修口 75a的旁边,并具有能通过侧维修口 75a被取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的长度(参照图8)。
[0046]在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中设有可开闭该开口的排液塞77。如图6(a)以及图6 (b)所示,排液塞77具备:栓78,可与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内周嵌合;以及固定带79,可压接在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外周上。排液塞77在使栓78与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内周嵌合的状态下,使固定带79由螺钉79a压接在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外周上,通过以栓78和固定带79夹住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而安装于排液管71的另一端,闭塞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而且,从排液塞77被安装于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状态,通过松开固定带79的螺钉79a,而从排液管71的另一端卸下排液塞77 (栓78以及固定带79),打开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通过由排液塞77打开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而成为允许基于排液管71的散热器61内的冷却液的排出的状态,通过闭塞排液管71的另一端的开口,成为切断基于排液管71的散热器61内的冷却液的排出的状态。
[0047]此外,也可使用龙头等的阀构件来代替排液塞77。
[0048]如图4(a)、图4(b)、图5(a)以及图5 (b)所示,在散热器61的前方配置有燃料罐80。在散热器61的左方配置有发动机11,在散热器61与发动机11之间配置有风机罩81。
[0049]风机罩81的左右两端具有开口的四角筒形状。在风机罩81的后部侧面形成有连通风机罩81内的空间与风机罩81的外部的维修口 82(参照图7(a))。维修盖83以堵塞维修口 82的状态安装于风机罩81的外周侧面。维修盖83为可开闭维修口 82的构件,且在风机罩81的外周侧面自由装卸地构成。
[0050]以下,关于风机罩81与维修盖83之间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a)、图7(b)以及图7(c)所示,在维修盖83的下端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凸部84,在风机罩81的维修口82的下方,形成有可嵌入维修盖的凸部84的嵌入部85。
[0051]维修盖83在其凸部84嵌入风机罩81的嵌入部85,凸部84通过在凸部84与嵌入部85之间插入弹性构件86而被按压在风机罩81的外周侧面的状态下,其上部通过以螺钉87、87拧紧于风机罩81(维修口 82上方)从而安装于风机罩81。由此,维修口 82成为了由维修盖83堵塞的状态。
[0052]另外,维修盖83从安装于风机罩81的状态,通过卸下螺钉87、87,从嵌入部85拔出其凸部84,而从风机罩81卸下。由此,维修口 82成为打开的状态。
[0053]如图4(a)、图4(b)、图5(a)以及图5(b)所示,风机罩81的左端的开口将发动机11的冷却风扇(排气扇)88覆盖,风机罩的右端的开口与散热器61紧连。由此,发动机11的冷却风扇88与散热器61由风机罩81相连通。冷却风扇88与发动机11的输出轴连接,利用发动机11的动力进行转动。在风机罩81内的左右中央部配置有将润滑油、油压机器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89。
[0054]在反铲挖掘机I中,通过在风机罩81设置维修口 82以及维修盖83,作业人员可打开维修盖83,将手从维修口 82伸入风机罩81内,进行散热器61以及油冷却器89的维修作业成为可能。
[0055]发动机11、散热器61以及风机罩81配置于发动机室75内。
[0056]发动机室75的右方由侧盖90覆盖,发动机室75的后方由发动机罩91覆盖
[0057]如图1、图2以及图8所示,侧盖90配置于散热器61的右方,覆盖散热器61的右方,使发动机室75的右方可开闭。在侧盖90形成有多个用于排出发动机室75内的空气的孔92,在侧盖90与散热器61之间配置有管道73,在散热器61与发动机11的冷却风扇88之间配置有风机罩81。由此,侧盖90的孔92经由管道73以及风机罩81,与发动机11的冷却风扇88连通。
[0058]通过转动发动机11的冷却风扇88,外气向发动机室75内流入,而且,流入发动机室75内的外气通过风机罩81以及管道73,从侧盖90的孔92排出。由此,散热器61以及油冷却器89被冷却。
[0059]在侧盖90的外周的前部设有把手90a,侧盖90的后部经由托架95以及铰链96可转动地安装于形成侧维修口 75a的框架的侧机架94。作业人员通过握住把手90a,将侧盖90向前后转动而进行侧盖90的开闭。通过关闭侧盖90,散热器61的右方成为由侧盖90覆盖的状态,通过打开侧盖90,在散热器61的右方形成开口(侧维修口 75a),散热器61的右方经由侧维修口 75a而成为打开的状态。
[0060]如上所述,排液管71的另一端配置于侧维修口 75a的旁边,且配置于管道73的前部下侧,具有能通过侧维修口 75a取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的长度(参照图8)。由此,作业人员通过打开侧盖90,握住排液管71的另一端,将排液管71的另一端从侧维修口 75a取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从排液管71的另一端卸下排液塞77,从而可以由排液管71将散热器61内的冷却液通过散热器61的右方的侧维修口 75a排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由此,作业人员不需要钻入机体3的下方进行作业,可顺利地进行散热器61的维修作业。
[0061]如图1、图2以及图9所示,发动机罩91配置于发动机11、散热器61以及风机罩81的后方,并覆盖发动机11、散热器61以及风机罩81的后方。在发动机罩91的上下中央部设有把手91a,发动机罩91的上部经由铰链98可转动地安装于反铲挖掘机I的机体盖97。作业人员通过握住把手91a,将发动机罩91向上下转动而进行发动机罩91的开闭。通过关闭发动机罩91,发动机11、散热器61以及风机罩81的后方成为由发动机罩91覆盖的状态,通过打开发动机罩91,在发动机11、散热器61以及风机罩81的后方形成开口(后维修口 75b),发动机11、散热器61以及风机罩81的后方成为经由后维修口 75b而打开的状态。
[0062]形成于风机罩81的维修口 82以及设于维修口 92的维修盖83,设于风机罩81的后部,并配置于发动机罩91侧,且以与后维修口 75b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作业人员可打开发动机罩91,从后维修口 75b将手伸入发动机室75内,进行维修盖83的开闭作业及经由维修口 82的散热器61以及油冷却器89的维修作业。
[0063]如上所述,反铲挖掘机I
[0064]在发动机室75内具备将发动机11用的冷却液进行冷却的散热器61,发动机室75的侧面可由发动机室75的侧盖90进行开闭,散热器61具有排出所述冷却液的排液口 69,在排液口 69中连接有排液管71的一端,排液管71的另一端能通过打开侧盖90而被取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
[0065]由此,作业人员可通过打开侧盖90,将排液管71的另一端取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在将冷却液从散热器61排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时,变为不需要钻入机体3的下方进行作业。由此,作业人员可顺利地进行散热器61的维修作业。
[0066]另外,在反铲挖掘机I中
[0067]在排液管71中设有阀构件。
[0068]由此,作业人员可通过打开侧盖90,将排液管71的另一端取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并打开所述阀构件,从而排出散热器61内的冷却液。
[0069]另外,在反铲挖掘机I中
[0070]在排液管71的另一端设有排液塞77。
[0071]由此,作业人员可通过打开侧盖90,将排液管71的另一端取出到发动机室75的外部,并从排液管71的另一端卸下排液塞77,从而排出散热器61内的冷却液。
[0072]另外,反铲挖掘机I
[0073]具备连通发动机11的冷却风扇88与散热器61的风机罩81,在风机罩81的侧面形成维修口 82,在维修口 82设有维修盖83。
[0074]由此,作业人员可打开维修盖83,从维修口 82将手伸入风机罩81内,进行散热器61的维修作业。
[0075]另外,在反铲挖掘机I中
[0076]设于维修口 82的维修盖83配置于发动机罩91侦1|。
[0077]由此,作业人员可通过打开发动机罩91,进行维修盖83的开闭作业及经由维修口82的散热器61的维修作业。
[0078]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9]本发明可应用于油压挖掘机、反铲挖掘机等的作业机械。
[0080]附图标记说明
[0081]I反铲挖掘机
[0082]11发动机
[0083]61散热器
[0084]69 排液口
[0085]71排液管
[0086]75发动机室
[0087]77排液塞
[0088]81风机罩
[0089]83维修盖
[0090]88冷却风扇
[0091]90 侧盖
[0092]91发动机罩
[0093]99 后维修口。
【权利要求】
1.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发动机室内具备将发动机用的冷却液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 所述发动机室的侧面通过该发动机室的侧盖可开闭, 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排出所述冷却液的排液口, 在该排液口中连接有排液管的一端, 通过打开所述侧盖能将该排液管的另一端取出到所述发动机室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液管中设有阀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设有排液塞。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风扇与所述热交换器的风机罩,在所述风机罩的侧面形成有维修口,在所述维修口设有维修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维修口的维修盖被配置于发动机罩侧。
【文档编号】E02F9/00GK104350210SQ201380029397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小山田保幸, 河村卓藏, 永田正夫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