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1171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一组中心夹板和至少两组分力夹板;中心夹板包括中心上夹板和中心下夹板,中心上夹板和中心下夹板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分力夹板包括分力上夹板和分力下夹板,分力上夹板和分力下夹板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中心夹板与分力夹板之间用钢梁连接。优点:利用被测预应力管桩周围还有的预应力管桩作为地锚,不用搭高架、不用施压的重物,只用一层放射形状支架试压装置就能测定预应力管桩不下沉的承重力,大大节约了用几百吨上千吨重物试压成本,完全避免了重物倒塌的事故风险,而测量试压力的时间大大缩短,节约了施工时间。
【专利说明】用周边管粧分力测量预应力管粧的试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的桩基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对预应力管桩的试压方法及所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对预应力管桩的试压方法都是在预应力管桩的上面用混泥土重物堆成试压需要的重量,常常在一根预应力管桩的上面要堆压几百吨上千吨重物对预应力管桩进行试压,确定预应力管桩的耐压能力。这种方法要搭建很宽行牢的承重架,在重物太重又稍不平衡时,承重架还很易倒塌而发生事故。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利用被测预应力管桩周围还有的预应力管桩或其它桩作为地锚,不用搭高架、不用施压重物,只用一层放射形状支架试压装置就能进行测定预应力管桩不下沉的承重力试压方法,以及该方法所用的放射形状试压支架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
[0005]平面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中心夹板I和至少两组分力夹板2 ;
[0006]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关于一个中心点成放射状分布,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如果钢梁8用工字钢,固定一个钢梁8要两个或四个穿螺杆孔5,如用四个穿螺杆孔5则两个一排,共两排,两排成平行排列。中心夹板I上的多个穿螺杆孔5用于灵活的适应在施工时分力管桩11在不同位置,用钢梁8将被测预应力管桩10和分力管桩11连为一体。
[0007]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桩的孔9。如果钢梁8用工字钢,固定一个钢梁8要两个或四个穿螺杆孔5,如用四个穿螺杆孔5则两个一排,共两排,两排成平行排列。
[0008]中心夹板I与分力夹板2之间用钢梁8连接,钢梁8的一端位于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之间的间隔之中,并被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用螺杆穿过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钢梁8的另一端位于分力夹板2的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之中,并被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用螺杆穿过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
[0009]两组分力夹板2或多组分力夹板2和连接中心夹板I的钢梁8,以中心夹板I为中心成放射状分布。
[0010]平面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定建筑物基础的预应力管桩载荷不下沉的承重力时,用被测预应力管桩10周围的测预应力管桩作为辅助测定用的分力管桩11,分力管桩11至少为2个,其对被测预应力管桩10进行不下沉的承重力测定步骤如下:
[0011][I]在被测预应力管桩10的顶面重叠放置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
[0012][2]在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的顶面放置中心夹板1:把中心夹板I的中心下夹板4与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接触,使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夹在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之间,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向上,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中心夹板I的结构为: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关于一个中心点成放射状分布,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在测量预应力管桩规定荷载不下沉的承重力时,中心夹板I的作用是承受向上推的力,即把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分离开的力。
[0013][3]选定分力管桩11:选择离被测预应力管桩10最近的至少两个预应力管桩作为分力管桩11,被测预应力管桩10不下沉的承重力为F,任何一个分力管桩11被向上拔起时不会有任何向上移动的分力管桩11向上拔力为f,分力管桩11的数量为n,必需满足:fl+f2+f3……+fn>F,和F / n〈f。一般被测预应力管桩10周围的分力管桩11其预应力基本相同,所以一般都能满 足这两个条件。一般来说,一个被测预应力管桩10周围最好选4个、或6个、8个、10个或12个分力管桩11,而且这些分力管桩11成放射状分布在被测预应力管桩10周围。
[0014][4]在分力管桩11的顶面连接分力夹板2:用凸出于分力管桩11顶面的竖向承重主钢筋13穿过分力夹板2的分力下夹板7上的连接分力桩的孔9,将穿过连接分力桩的孔9的竖向承重主钢筋13用焊接或螺帽把两者固定连接;通过分力下夹板7,将分力管桩11的顶面固定连接分力夹板2 ;分力夹板2的结构为: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桩的孔9。由于分力管桩11是承受向上拔的力,所以,要把分力管桩11与分力夹板2连接成一体,在测量时,分力夹板2能把向上拔的力传递给分力管桩11。
[0015][5]用钢梁8将被测预应力管桩10与分力管桩11连接:将钢梁8的一端放置于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之间的间隔之中,并用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上的螺杆穿过该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连接成一体;钢梁8的另一端放置于分力夹板2的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之中,并用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上的螺杆穿过该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连接成一体;这样,每根钢梁8将中心夹板I的一部份与一个分力夹板2固定连接,每个分力管桩11上面的分力夹板2都通过钢梁8和中心夹板1,使两个或多个分力管桩11都与一个被测预应力管桩10紧连接成一体。用钢梁8将一个中心夹板I与多个分力夹板2连接成放射状结构的试压装置。
[0016][6]测定被测预应力管桩10的不下沉的承重力:将夹在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之间的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与千斤顶压力记录仪15连接,并通电开始记录压力;启动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中的千斤顶,观察被测预应力管桩10在承受规定承重力时间内有无下沉,或下沉尺寸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测量时,千斤顶向上顶中心夹板1,中心夹板I通过钢梁8、分力夹板2把分力管桩11连成一体,从而中心夹板I承受向上顶的力而不移动,则被测预应力管桩10就承受向下的压力,该压力值为不下沉的承重力值。
[0017]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每个三角形框架包括一根立管17、一根斜拉杆18和一个平拉杆19相连接而成;多个三角形框架以立管17为中心柱成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多个三角形框架中的多个平拉杆19是连为一体的同平面放射状组合式结构,多个平拉杆19放射状结构中心的上面连接一根立管17,多根斜拉杆18的上端都与唯一的一根立管17连接,多根斜拉杆18的下端分别与不同位置的平拉杆19相连接;
[0018][I]平拉杆19组合式结构:
[0019]平拉杆19包括中心夹板1、分力夹板2,和连接中心夹板I与分力夹板2的钢梁8 ;
[0020]平拉杆19的中心夹板I结构: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用多根支撑柱16连接;中心上夹板3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中心上夹板孔,中心下夹板4面向中心上夹板孔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下位大螺帽20 ;下位大螺帽20可定位定位螺杆21,使定位螺杆21的下面不摆动;下位大螺帽20还增加中心下夹板4的局布厚度。一根定位螺杆21穿过中心上夹板孔与中心下夹板4下位大螺帽20连接;下位大螺帽20作用是增加中心下夹板4中心的厚度,从而增加中心下夹板4的强度。使定位螺杆21的下面与中心下夹板4紧密接触;限止定位螺杆21左右摆动。中心下夹板4的下位大螺帽20螺距大于所连接定位螺杆21部位的螺距;在中心上夹板3受力有微小变形时,使定位螺杆21仍然紧密接触到下面的中心下夹板4或下位大螺帽20。一个上位大螺帽22在中心上夹板3的上面与定位螺杆21连接,定位螺杆21的上端伸出上位大螺帽22,即定位螺杆21的上端有一定长度凸出在上位大螺帽22的上面;定位螺杆21上端有一定长度伸入到立管17下面的内空之中,紧密相套或螺丝连接;套在立管17内空之中的定位螺杆21可稳定在安装时的立管17不倒下。上位大螺帽22的外径大于立管17的外径。使于上位大螺帽22先接受立管17的下压力,上位大螺帽22再把立管17的向下压力分散,使中心上夹板3不易损坏,达到定位螺杆21和多根支撑柱16都匀均平衡向中心下夹板4传导立管17的压力。下位大螺帽20用于保护中心下夹板4,上位大螺帽22用于保护中心上夹板3,定位螺杆21用于方便安装立管17时定位立管17和稳定立管17。
[0021]平拉杆19的分力夹板2结构: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桩的孔9 ;
[0022]平拉杆19的钢梁8结构:钢梁8 —端为带夹板端,另一端为不带夹板端;钢梁8带夹板端的结构是:钢梁8端头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钢梁夹板23,两块钢梁夹板23分别都在钢梁8的上面伸出钢梁8,两块钢梁夹板23伸出钢梁8的部分用一根短柱24连接。该短柱24用于与斜拉杆18转动连接。
[0023]多个平拉杆19同平面放射状组合结构:多个分力夹板2在一个中心夹板I的周围分别部用钢梁8连接成同平面放射状组合结构;多根钢梁8都有一端分别在中心夹板I不同部位,插入到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的间隔之中,多根钢梁8的另一端连接有钢梁夹板23 ;中心夹板I与钢梁夹板23之的钢梁8部分穿过分力夹板2的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空间;以中心夹板I为中心,多根钢梁8和所穿过的分力夹板2成同平面放射状分布,钢梁8的带钢梁夹板23在该放射状分布的最外端位置;使该同平面放射状分布结构最外端位置有钢梁夹板23。使钢梁8的钢梁夹板23便于与斜拉杆18连接,钢梁夹板23尽量远离中心夹板I更适合分散力量的分力结构。中心夹板I用于承受测试基桩的力量,多个分力夹板2用于与分力管桩连接,把试基桩的力量分散到多个分力管桩分散承受力量。钢梁8用于连接中心夹板I和多个分力夹板2,并传递力量,钢梁8用于将平拉杆19与斜拉杆18连接,并传递力量。
[0024][2]立管17的结构:接近立管17上端的内空之中固定有一个轴承25,轴承25的内圈中设有一个“T”形杆26,“T”形杆26的横板27位于轴承25下面,“Τ”形杆26的中心柱28穿过轴承25的内圈孔,中心柱28的顶端位于接近立管17的顶端开口位置,中心柱28的顶端有顶端孔29。“Τ”形杆26的顶端孔29用于与吊车的吊绳连接,使吊车在吊起立管17时,确保立管17垂直的与中心夹板I上的定位螺杆21,从而保证的试压过程中,立管17对被测桩的压力是垂直的。虽然轴承25和“Τ”形杆26只在安装立管17时有用,而在测试过程中不用,但轴承25和“Τ”形杆26能使安装正确,保证测试过程不出事故,且测试数据正确。
[0025][3]顶盖30的结构:包括一个短套管31和密封短套管31上端开口的厚盖板32,厚盖板32大于短套管31的横截面,短套管31外周围放射状的固定连接有多个侧拉板33,每个侧拉板33还与厚盖板32固定连接,每个侧拉板33上设有侧拉板孔34 ;厚盖板32盖在立管17的顶端。侧拉板33分别与厚盖板32和短套管31连接目的是,在侧拉板33在接受斜拉力的状下,厚盖板32获得向下垂直的拉力,短套管31获得平行的压力,但短套管31周围放射状的分布有侧拉板33,平行的压力被消除而使立管17不会左右摆动,保持其垂直状态。
[0026][4]斜拉杆18的结构:包括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之间用一个框形连接件37连接,框形连接件37的相对两边分别与上拉杆35的一端和下拉杆36的一端螺纹连接;与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连接的框形连接件37相对两边螺纹方向相反;上拉杆35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凹形夹38。使转动框形连接件37时,对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是同时拉紧,或同时延长。
[0027][5]三角形框架的结构:三角形框架包括立管17、顶盖30、斜拉杆18和平拉杆19的组合结构;平拉杆19的钢梁8端头的两块钢梁夹板23之间短柱24连接,该短柱24与斜拉杆18的下拉杆36下端转动连接,下拉杆36上端与框形连接件37连接;斜拉杆18的上拉杆35上端的凹形夹38与顶盖30的厚盖板32用梢接的方式转动连接;顶盖30的短套管31套在立管17上端;立管17的下端套在平拉杆19的中心夹板I上面的定位螺杆21的外面相套的方式连接,立管17的下端接触中心夹板I的大螺帽22。斜拉杆18的上端与顶盖30转动连接,斜拉杆18的下端与平拉杆19转动连接,这两个转动连接的作用在于能承受三角形框架在受力状态的微小变形,受三角形框架在受力变形时不会损坏。三角形框架的的作用在于:把测定被测桩的力量传递并分散给被测桩周围的分力桩,并且使向上拉分力桩的力是竖直向上的力,这样不会拉断分力桩。而现有技术的三角形框架中的斜拉杆直接连接分力桩,斜拉杆用斜向的力拉分力桩,很容易拉断分力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损坏分力桩是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的技术效果。
[0028][6]多个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多根平拉杆19组合式结构是一个平面放射状的结构,多根平拉杆19组合式结构中心的定位螺杆21上面与立管17的下面相套方式连接,立管17上面套有顶盖30,每个平拉杆19的钢梁夹板23上的短柱24与斜拉杆18的下端转动连接,立管17上面的顶盖30侧拉板33与斜拉杆18的上端凹形夹38转动连接,组成多个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
[0029]在中心夹板I的中心下夹板4下面设有可转动轮39,并且在钢梁8或钢梁夹板23下面设有可转动轮39。“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是可撤卸的组装结构,便于要搬离工地的运输。但在同一个工地,最好不撤卸而整体的从一个测桩点搬运到另一个测桩点。可转动轮39就是用于在同一个工地进行不撤卸而整体搬运的功能部件。在同一个工地进行整体搬运的优点是减少了对该试压装置的撤卸和重新安装,节约人力、时间和费用。
[0030]可转动轮39最好是凹形面轮子。凹形面轮子就是能卡在工字钢上,即能卡在轨道上,沿轨道运动的轮子。因为测量预应力管桩的工地都是烂泥地面,不平整又不能承重,特别是有雨水的工地地面更不能承重。在同一个工地要整体搬运本实用新型的试压装置时,先在地面放好轨道或工字钢,把该试压装置下面的凹形面可转动轮39卡在轨道上,这样在同一个工地要整体搬运试压装置就非常快、非常方便,还不会损坏试压装置的结构,搬运到位就立即进行新一个桩的测试工作。还可以在可转动轮39附近的中心下夹板4下面和钢梁8或钢梁夹板23下面设千斤顶,不仅方便把凹形面可转动轮39抬起来卡在轨道上,还方便把整个本实用新型的试压装置抬起来后,在中心夹板I的中心下夹板4的下面放置千斤顶压力记录仪15。
[0031]用上述立体三角架式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借助被测管桩周围的分力用管桩,对被测管桩试压的方法,即用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定建筑物基础的预应力管桩载荷不下沉的承重力时,用被测预应力管桩10周围的测预应力管桩作为辅助测定用的分力管桩11,分力管桩11至少为2个,其对被测预应力管桩10进行不下沉的承重力测定步骤如下:
[0032][I]在被测预应力管桩10的顶面重叠放置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
[0033][2]在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的顶面放置中心夹板1:把中心夹板I的中心下夹板4与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接触,使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夹在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之间,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向上,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中心夹板I的结构为: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关于一个中心点成放射状分布,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或者在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直接用多根支撑柱16焊接固定连接。[0034][3]选定分力管桩11:选择离被测预应力管桩10最近的至少两个预应力管桩作为分力管桩11,被测预应力管桩10不下沉的承重力为F,任何一个分力管桩11被向上拔起时,不会有任何向上移动的向上拔力为f,分力管桩11的数量为n,必需满足:f l+f2+f3……+fn>F,和 F / n<f ο
[0035][4]在分力管桩11的顶面连接分力夹板2:用凸出于分力管桩11自有的顶面竖向承重主钢筋13穿过分力夹板2的分力下夹板7上的连接分力桩的孔9,将穿过连接分力桩的孔9的竖向承重主钢筋13用焊接或螺帽把两者固定连接;通过分力下夹板7,将分力管桩11的顶面固定连接分力夹板2。分力夹板2的结构为: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桩的孔9。
[0036][5]用钢梁8将被测预应力管桩10与分力管桩11连接:将钢梁8的一端放置于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之间的间隔之中,并用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上的螺杆穿过该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连接成一体;钢梁8的另一部份放置于分力夹板2的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之中,并用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上的螺杆穿过该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连接成一体;这样,每根钢梁8将中心夹板I的一部份与一个分力夹板2固定连接,每个分力管桩11上面的分力夹板2都通过钢梁8和中心夹板1,使两个或多个分力管桩11都与一个被测预应力管桩10紧连接成一体。
[0037]安装整个试压装置: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压装置结构将立管17、顶盖30、斜拉杆18和平拉杆19组合 安装成整个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
[0038]测定被测预应力管桩10的不下沉的承重力:将夹在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之间的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与千斤顶压力记录仪15连接,并通电开始记录压力;再通电启动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中的千斤顶,观察被测预应力管桩10在承受规定承重力时间内有无下沉,或下沉尺寸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003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40]平面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的优点:利用被测预应力管桩周围还有的预应力管桩作为地锚,不用搭承载测试用的几十吨到几百吨重物用的载货架、不用施压的重物,只用一层放射形状支架试压装置就能测定预应力管桩不下沉的承重力,大大节约了用几百吨上千吨重物试压成本,完全避免了重物倒塌的事故风险,而测量试压力的时间大大缩短,节约了施工时间。本实用新型的试压装置的各部件部可撤卸,适应不同工地之间搬运试压装置,并且同一个工地不同位置的管桩之间如有位置不同时,也可以撤卸己试压装置后,重新装配该置试压装置,以满足管桩之间位置不同的测试问题。由于预应力管桩的不下沉的承重力都在泥烂的工地,所以可撤卸、减轻不可分离部件重量、方便搬运很重要。
[0041]除上述优点外,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还具有的优点:[0042]1、立管17内空之中的“ T ”形杆26,使安装立管17时可用吊车吊起立管17,使吊车在吊起立管17时,确保立管17垂直,保证测试数据正确,加上定位螺杆21使安装更方便。
[0043]2、上位大螺帽22和下位大螺帽20增加了中心夹板I的强度,节约中心夹板I的用材料费用。
[0044]3、顶盖30与立管17的分离结构,提高立管17顶端的受力能力,使本立体三角架式试压装置能测定更大力量的基桩。
[0045]4、斜拉杆18分散立管17的受力给钢梁8,使本立体三角架式试压装置能测定更大力量的基粧。
[0046]5、把分力夹板2放在中心夹板与钢梁夹板之面的钢梁上,用中心夹板与钢梁夹板把分力夹板竖直的向上拉抬,竖直向上的拉抬力量不会拉断分力夹板下面连接的分力桩。而现有技术的三角形框架中的斜拉杆直接连接分力桩,斜拉杆用斜向的力拉分力桩,很容易拉断分力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损坏分力桩是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的技术效果。
[0047]6、可转动轮39用于在同一个工地进行不撤卸而整体搬运的功能部件。在同一个工地进行整体搬运的优点是减少了对该试压装置的撤卸和重新安装,节约人力、时间和费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8]图1是平面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2是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的从地面向上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3是立体三角架式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中I是中心夹板、2是分力夹板、3是中心上夹板、4是中心下夹板、5是穿螺杆孔、6是分力上夹板、7是分力下夹板、8是钢梁、9是连接分力桩的孔、10是被测预应力管桩、11是分力管桩、12是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3是竖向承重主钢筋、14是带螺帽的螺杆、15是千斤顶压力记录仪、16是支撑柱、17是立管、18是斜拉杆、19是平拉杆、20是下位大螺帽、21是定位螺杆、22是上位大螺帽、23是钢梁夹板、24是短柱、25是轴承、26是“T”形杆、27是横板、28是中心柱、29是顶端孔、30是顶盖、31是短套管、32是厚盖板、33是侧拉板、34是侧拉板孔、35是上拉杆、36下拉杆、37是框形连接件、38是凹形夹、39是可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实施例1、平面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及试压方法
[0053]如图1、2,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包括一组中心夹板I和至少两组分力夹板2 ;
[0054]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关于一个中心点成放射状分布,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钢梁8用工字钢,固定一个钢梁8要四个穿螺杆孔5,两个一排,共两排,两排成平行排列。中心夹板I上的多个穿螺杆孔5用于灵活的适应在施工时分力管桩11在不同位置,用钢梁8将被测预应力管桩10和分力管桩11连为一体。
[0055]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桩的孔9。钢梁8用工字钢,固定一个钢梁8要四个穿螺杆孔5,两个一排,共两排,两排成平行排列。
[0056]中心夹板I与分力夹板2之间用钢梁8连接,钢梁8的一端位于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之间的间隔之中,并被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用螺杆穿过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钢梁8的另一端位于分力夹板2的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之中,并被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用螺杆穿过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
[0057]两组分力夹板2或多组分力夹板2以中心夹板I为中心成放射状分布。
[0058]用上述的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对被测预应力管桩10进行不下沉的承重力测定试压方法,在测定建筑物基础的预应力管桩载荷不下沉的承重力时,用被测预应力管桩10周围的测预应力管桩作为辅助测定用的分力管桩11,分力管桩11至少为2个,其对被测预应力管桩10进行不下沉的承重力测定步骤如下:
[0059][I]在被测预应力管桩10的顶面重叠放置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位移记录仪放在千斤顶的下面,也可以千斤顶放在位移记录仪的下面。
[0060][2]在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的顶面放置中心夹板1:把中心夹板I的中心下夹板4与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的千斤顶接触,使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夹在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之间,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向上,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中心夹板I的结构为: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关于一个中心点成放射状分布,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在测量预应力管桩规定荷载不下沉的承重力时,中心夹板I的作用是承受向上推的力,即把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分离开的力。
[0061][3]选定分力管桩11:选择离被测预应力管桩10最近的至少两个预应力管桩作为分力管桩11,被测预应力管桩10要求是不下沉的承重力为400吨,任何一个分力管桩11被向上拔起时不会有任何向上移动的分力管桩11向上拔力为300吨,分力管桩11的数量为8个,满足:300吨*8个=2400吨>400吨,也满足400吨/ 8=50吨〈300吨。被测预应力管桩10周围选8个分力管桩11,而且这些分力管桩11成放射状分布在被测预应力管桩10周围。
[0062][4]在分力管桩11的顶面连接分力夹板2:用凸出于分力管桩11顶面的竖向承重主钢筋13穿过分力夹板2的分力下夹板7上的连接分力桩的孔9,将穿过连接分力桩的孔9的竖向承重主钢筋13用焊接或螺帽把两者固定连接;通过分力下夹板7,将分力管桩11的顶面固定连接分力夹板2 ;分力夹板2的结构为: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桩的孔9。由于分力管桩11是承受向上拔的力,所以,要把分力管桩11与分力夹板2连接成一体,在测量时,分力夹板2能把向上拔的力传递给分力管桩11。
[0063][5]用钢梁8将被测预应力管桩10与分力管桩11连接:将钢梁8的一端放置于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之间的间隔之中,并用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上的螺杆穿过该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连接成一体;钢梁8的另一端放置于分力夹板2的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之中,并用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上的螺杆穿过该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连接成一体;这样,每根钢梁8将中心夹板I的一部份与一个分力夹板2固定连接,每个分力管桩11上面的分力夹板2都通过钢梁8和中心夹板1,使两个或多个分力管桩11都与一个被测预应力管桩10紧连接成一体。用钢梁8将一个中心夹板I与多个分力夹板2连接成放射状结构的试压装置。
[0064][6]测定被测预应力管桩10的不下沉的承重力:将夹在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之间的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与千斤顶压力记录仪15连接,并通电开始记录千斤顶的压力;启动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中的千斤顶达到400吨24小时至30小时,观察被测预应力管桩10在承受规定承重力时间内有无下沉,或下沉尺寸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测量时,千斤顶向上顶中心夹板1,中心夹板I通过钢梁8、分力夹板2把分力管桩11连成一体,从而中心夹板I承受向上顶的力而不移动,则被测预应力管桩10就承受向下的压力,该压力值为不下沉的承重力值。
[0065]实施例1、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及试压方法
[0066]如图2、3,
[0067]一、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包括多个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每个三角形框架包括一根立管17、一根斜拉杆18和一个平拉杆19相连接而成;多个三角形框架以立管17为中心柱成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多个三角形框架中的多个平拉杆19是连为一体的同平面放射状组合式结构,多个平拉杆19放射状结构中心的上面连接一根立管17,多根斜拉杆18的上端都与唯一的一根立管17连接,多根斜拉杆18的下端分别与不同位置的平拉杆19相连接;
[0068][I]平拉杆19组合式结构:
[0069]平拉杆19包括中心夹板1、分力夹板2,和连接中心夹板I与分力夹板2的钢梁8:
[0070]平拉杆19的中心夹板I结构: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用多根支撑柱16连接;中心上夹板3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中心上夹板孔,中心下夹板4面向中心上夹板孔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下位大螺帽20 ;下位大螺帽20可定位定位螺杆21,使定位螺杆21的下面不摆动;下位大螺帽20还增加中心下夹板4的局布厚度。一根定位螺杆21穿过中心上夹板孔与中心下夹板4下位大螺帽20连接;下位大螺帽20作用是增加中心下夹板4中心的厚度,从而增加中心下夹板4的强度。使定位螺杆21的下面与中心下夹板4紧密接触;限止定位螺杆21左右摆动。中心下夹板4的下位大螺帽20螺距大于所连接定位螺杆21部位的螺距;在中心上夹板3受力有微小变形时,使定位螺杆21仍然紧密接触到下面的中心下夹板4或下位大螺帽20。一个上位大螺帽22在中心上夹板3的上面与定位螺杆21连接,定位螺杆21的上端伸出上位大螺帽22,即定位螺杆21的上端有一定长度凸出在上位大螺帽22的上面;定位螺杆21上端有一定长度伸入到立管17下面的内空之中,紧密相套或螺丝连接;套在立管17内空之中的定位螺杆21可稳定在安装时的立管17不倒下。上位大螺帽22的外径大于立管17的外径。使于上位大螺帽22先接受立管17的下压力,上位大螺帽22再把立管17的向下压力分散,使中心上夹板3不易损坏,达到定位螺杆21和多根支撑柱16都匀均平衡向中心下夹板4传导立管17的压力。下位大螺帽20用于保护中心下夹板4,上位大螺帽22用于保护中心上夹板3,定位螺杆21用于方便安装立管17时定位立管17和稳定立管17。
[0071]平拉杆19的分力夹板2结构: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桩的孔9 ;
[0072]平拉杆19的钢梁8结构:钢梁8 —端为带夹板端,另一端为不带夹板端;钢梁8带夹板端的结构是:钢梁8端头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钢梁夹板23,两块钢梁夹板23分别都在钢梁8的上面伸出钢梁8,两块钢梁夹板23伸出钢梁8的部分用一根短柱24连接。该短柱24用于与斜拉杆18转动连接。
[0073]多个平拉杆19同平面放射状组合结构:多个分力夹板2在一个中心夹板I的周围分别部用钢梁8连接成同平面放射状组合结构;多根钢梁8都有一端分别在中心夹板I不同部位,插入到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的间隔之中,多根钢梁8的另一端连接有钢梁夹板23 ;中心夹板I与钢梁夹板23之的钢梁8部分穿过分力夹板2的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空间;以中心夹板I为中心,多根钢梁8和所穿过的分力夹板2成同平面放射状分布,钢梁8的带钢梁夹板23在该放射状分布的最外端位置;使该同平面放射状分布结构最外端位置有钢梁夹板23。使钢梁8的钢梁夹板23便于与斜拉杆18连接,钢梁夹板23尽量远离中心夹板I更适合分散力量的分力结构。中心夹板I用于承受测试基桩的力量,多个分力夹板2用于与分力管桩连接,把试基桩的力量分散到多个分力管桩分散承受力量。钢梁8用于连接中心夹板I和多个分力夹板2,并传递力量,钢梁8用于将平拉杆19与斜拉杆18连接,并传递力量。
[0074][2]立管17的结构:接近立管17上端的内空之中固定有一个轴承25,轴承25的内圈中设有一个“T”形杆26,“T”形杆26的横板27位于轴承25下面,“Τ”形杆26的中心柱28穿过轴承25的内圈孔,中心柱28的顶端位于接近立管17的顶端开口位置,中心柱28的顶端有顶端孔29。“Τ”形杆26的顶端孔29用于与吊车的吊绳连接,使吊车在吊起立管17时,确保立管17垂直的与中心夹板I上的定位螺杆21,从而保证的试压过程中,立管17对被测桩的压力是垂直的。虽然轴承25和“Τ”形杆26只在安装立管17时有用,而在测试过程中不用,但轴承25和“Τ”形杆26能使安装正确,保证测试过程不出事故,且测试数据正确。
[0075][3]顶盖30的结构:包括一个短套管31和密封短套管31上端开口的厚盖板32,厚盖板32大于短套管31的横截面,短套管31外周围放射状的固定连接有多个侧拉板33,每个侧拉板33还与厚盖板32固定连接,每个侧拉板33上设有侧拉板孔34:厚盖板32盖在立管17的顶端。侧拉板33分别与厚盖板32和短套管31连接目的是,在侧拉板33在接受斜拉力的状下,厚盖板32获得向下垂直的拉力,短套管31获得平行的压力,但短套管31周围放射状的分布有侧拉板33,平行的压力被消除而使立管17不会左右摆动,保持其垂直状态。
[0076][4]斜拉杆18的结构:包括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之间用一个框形连接件37连接,框形连接件37的相对两边分别与上拉杆35的一端和下拉杆36的一端螺纹连接;与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连接的框形连接件37相对两边螺纹方向相反;上拉杆35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凹形夹38。使转动框形连接件37时,对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是同时拉紧,或同时延长。
[0077][5]三角形框架的结构:三角形框架包括立管17、顶盖30、斜拉杆18和平拉杆19的组合结构;平拉杆19的钢梁8端头的两块钢梁夹板23之间短柱24连接,该短柱24与斜拉杆18的下拉杆36下端转动连接,下拉杆36上端与框形连接件37连接;斜拉杆18的上拉杆35上端的凹形夹38与顶盖30的厚盖板32用梢接的方式转动连接;顶盖30的短套管31套在立管17上端;立管17的下端套在平拉杆19的中心夹板I上面的定位螺杆21的外面相套的方式连接,立管17的下端接触中心夹板I的大螺帽22。斜拉杆18的上端与顶盖30转动连接,斜拉杆18的下端与平拉杆19转动连接,这两个转动连接的作用在于能承受三角形框架在受力状态的微小变形,受三角形框架在受力变形时不会损坏。三角形框架的的作用在于:把测定被测桩的力量传递并分散给被测桩周围的分力桩,并且使向上拉分力桩的力是竖直向上的力,这样不会拉断分力桩。而现有技术的三角形框架中的斜拉杆直接连接分力桩,斜拉杆用斜向的力拉分力桩,很容易拉断分力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损坏分力桩是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的技术效果。
[0078][6]多个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多根平拉杆19组合式结构是一个平面放射状的结构,多根平拉杆19组合式结构中心的定位螺杆21上面与立管17的下面相套方式连接,立管17上面套有顶盖30,每个平拉杆19的钢梁夹板23上的短柱24与斜拉杆18的下端转动连接,立管17上面的顶盖30侧拉板33与斜拉杆18的上端凹形夹38转动连接,组成多个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
[0079]在中心夹板I的中心下夹板4下面设有可转动轮39,并且在钢梁8或钢梁夹板23下面设有可转动轮39。“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是可撤卸的组装结构,便于要搬离工地的运输。但在同一个工地,最好不撤卸而整体的从一个测桩点搬运到另一个测桩点。可转动轮39就是用于在同一个工地进行不撤卸而整体搬运的功能部件。在同一个工地进行整体搬运的优点是减少了对该试压装置的撤卸和重新安装,节约人力、时间和费用。
[0080]可转动轮39最好是凹形面轮子。凹形面轮子就是能卡在工字钢上,即能卡在轨道上,沿轨道运动的轮子。因为测量预应力管桩的工地都是烂泥地面,不平整又不能承重,特别是有雨水的工地地面更不能承重。在同一个工地要整体搬运本实用新型的试压装置时,先在地面放好轨道或工字钢,把该试压装置下面的凹形面可转动轮39卡在轨道上,这样在同一个工地要整体搬运试压装置就非常快、非常方便,还不会损坏试压装置的结构,搬运到位就立即进行新一个桩的测试工作。还可以在可转动轮39附近的中心下夹板4下面和钢梁8或钢梁夹板23下面设千斤顶,不仅方便把凹形面可转动轮39抬起来卡在轨道上,还方便把整个本实用新型的试压装置抬起来后,在中心夹板I的中心下夹板4的下面放置千斤顶压力记录仪15。[0081]二、用上述立体三角架式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借助被测管桩周围的分力用管桩,对被测管桩试压的方法,即用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方法。在测定建筑物基础的预应力管桩载荷不下沉的承重力时,用被测预应力管桩10周围的测预应力管桩作为辅助测定用的分力管桩11,分力管桩11至少为2个,其对被测预应力管桩10进行不下沉的承重力测定步骤如下:
[0082][I]在被测预应力管桩10的顶面重叠放置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
[0083][2]在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的顶面放置中心夹板1:把中心夹板I的中心下夹板4与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接触,使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夹在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之间,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向上,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中心夹板I的结构为: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关于一个中心点成放射状分布,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或者在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直接用多根支撑柱16焊接固定连接。
[0084][3]选定分力管桩11:选择离被测预应力管桩10最近的至少两个预应力管桩作为分力管桩11,被测预应力管桩10不下沉的承重力为F,任何一个分力管桩11被向上拔起时,不会有任何向上移动的向上拔力为f,分力管桩11的数量为n,必需满足:f l+f2+f3……+fn>F,和 F / n<f ο [0085][4]在分力管桩11的顶面连接分力夹板2:用凸出于分力管桩11自有的顶面竖向承重主钢筋13穿过分力夹板2的分力下夹板7上的连接分力桩的孔9,将穿过连接分力桩的孔9的竖向承重主钢筋13用焊接或螺帽把两者固定连接;通过分力下夹板7,将分力管桩11的顶面固定连接分力夹板2。分力夹板2的结构为: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 ;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桩的孔9。
[0086][5]用钢梁8将被测预应力管桩10与分力管桩11连接:将钢梁8的一端放置于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之间的间隔之中,并用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4上的螺杆穿过该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连接成一体;钢梁8的另一部份放置于分力夹板2的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之中,并用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上的螺杆穿过该两个夹板的穿螺杆孔5加螺帽压紧连接成一体;这样,每根钢梁8将中心夹板I的一部份与一个分力夹板2固定连接,每个分力管桩11上面的分力夹板2都通过钢梁8和中心夹板1,使两个或多个分力管桩11都与一个被测预应力管桩10紧连接成一体。
[0087][6]安装整个试压装置: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压装置结构将立管17、顶盖30、斜拉杆18和平拉杆19组合安装成整个立体三角架式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
>j-U ρ?α装直。
[0088][7]测定被测预应力管桩10的不下沉的承重力:将夹在中心夹板I与被测预应力管桩10之间的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与千斤顶压力记录仪15连接,并通电开始记录压力;再通电启动千斤顶和位移记录仪12中的千斤顶,观察被测预应力管桩10在承受规定承重力时间内有无下沉,或下沉尺寸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权利要求】
1.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中心夹板(I)和至少两组分力夹板(2); 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关于一个中心点成放射状分布,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 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粧的孔(9); 中心夹板(I)与分力夹板(2)之间用钢梁(8)连接,钢梁(8)的一端位于中心夹板(I)的中心上夹板(3)与中心下夹板⑷之间的间隔之中;钢梁⑶的另一端位于分力夹板⑵的分力上夹板(6)与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之中; 两组分力夹板(2)或多组分力夹板(2)和连接中心夹板(I)的钢梁(8),以中心夹板(I)为中心成放射状分布。
2.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每个三角形框架包括一根立管(17)、一根斜拉杆(18)和一个平拉杆(19)相连接而成;多个三角形框架以立管(17)为中心柱成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多个三角形框架中的多个平拉杆(19)是连为一体的同平面放射状组合式结构,多个平拉杆(19)放射状结构中心的上面连接一根立管(17),多根斜拉杆(18)的上端都与唯一的一根立管(17)连接,多根斜拉杆(18)的下端分别与不同位置的平拉杆(19)相连接; [I]平拉杆(19)组合式结构: 平拉杆(19)包括中心夹板(I)、分力夹板(2),和连接中心夹板(I)与分力夹板(2)的钢梁⑶; 平拉杆(19)的中心夹板(I)结构:中心夹板(I)包括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有间隔距离;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用多根支撑柱(16)连接;中心上夹板(3)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中心上夹板孔,中心下夹板(4)面向中心上夹板孔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下位大螺帽(20);—根定位螺杆(21)穿过中心上夹板孔与中心下夹板(4)下位大螺帽(20)连接,使定位螺杆(21)的下面与中心下夹板(4)紧密接触,中心下夹板(4)的下位大螺帽(20)螺距大于所连接定位螺杆(21)部位的螺距;一个上位大螺帽(22)在中心上夹板(3)的上面与定位螺杆(21)连接,定位螺杆(21)的上端伸出上位大螺帽(22),即定位螺杆(21)的上端有一定长度凸出在上位大螺帽(22)的上面;定位螺杆(21)上端有一定长度伸入到立管(17)下面的内空之中,紧密相套或螺丝连接,上位大螺帽(22)的外径大于立管(17)的外径; 平拉杆(19)的分力夹板(2)结构:分力夹板(2)包括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上分设有至少两组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位置对应的穿螺杆孔(5)中用带螺帽的螺杆(14)连接,不同组的穿螺杆孔(5)成平行排列,每组穿螺杆孔(5)至少有两个穿螺杆孔(5);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有间隔距离;分力下夹板(7)上还设有连接分力桩的孔(9); 平拉杆(19)的钢梁(8)结构:钢梁(8) —端为带夹板端,另一端为不带夹板端;钢梁(8)带夹板端的结构是:钢梁(8)端头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钢梁夹板(23),两块钢梁夹板(23)分别都在钢梁⑶的上面伸出钢梁(8),两块钢梁夹板(23)伸出钢梁⑶的部分用一根短柱(24)连接; 多个平拉杆(19)同平面放射状组合结构:多个分力夹板(2)在一个中心夹板(1)的周围分别部用钢梁(8)连接成同平面放射状组合结构;多根钢梁(8)都有一端分别在中心夹板(1)不同部位,插入到中心上夹板(3)和中心下夹板(4)之间的间隔之中,多根钢梁(8)的另一端连接有钢梁夹板(23);中心夹板(1)与钢梁夹板(23)之的钢梁(8)部分穿过分力夹板(2)的分力上夹板(6)和分力下夹板(7)之间的间隔空间;以中心夹板(1)为中心,多根钢梁(8)和所穿过的分力夹板(2)成同平面放射状分布,钢梁(8)的带钢梁夹板(23)在该放射状分布的最外端位置;使该同平面放射状分布结构最外端位置有钢梁夹板(23); [2]立管(17)的结构:接近立管(17)上端的内空之中固定有一个轴承(25),轴承(25)的内圈中设有一个“T”形杆(26),“T”形杆(26)的横板(27)位于轴承(25)下面,“Τ”形杆(26)的中心柱(28)穿过轴承(25)的内圈孔,中心柱(28)的顶端位于接近立管(17)的顶端开口位置,中心柱(28)的顶端有顶端孔(29); [3]顶盖(30)的结构:包括一个短套管(31)和密封短套管(31)上端开口的厚盖板(32),厚盖板(32)大于短套管(31)的横截面,短套管(31)外周围放射状的固定连接有多个侧拉板(33),每个侧拉板(33)还与厚盖板(32)固定连接,每个侧拉板(33)上设有侧拉板孔(34);厚盖板(32)盖在立管(17)的顶端; [4]斜拉杆(18)的结构:包括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之间用一个框形连接件(37)连接,框形连接件(37)的相对两边分别与上拉杆(35)的一端和下拉杆(36)的一端螺纹连接;与上拉杆(35)和下拉杆(36)连接的框形连接件(37)相对两边螺纹方向相反;上拉杆(35)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凹形夹(38); [5]三角形框架的结构:三角形框架包括立管(17)、顶盖(30)、斜拉杆(18)和平拉杆(19)的组合结构;平拉杆(19)的钢梁⑶端头的两块钢梁夹板(23)之间短柱(24)连接,该短柱(24)与斜拉杆(18)的下拉杆(36)下端转动连接,下拉杆(36)上端与框形连接件(37)连接;斜拉杆(18)的上拉杆(35)上端的凹形夹(38)与顶盖(30)的厚盖板(32)用梢接的方式转动连接;顶盖(30)的短套管(31)套在立管(17)上端;立管(17)的下端套在平拉杆(19)的中心夹板(1)上面的定位螺杆(21)的外面相套的方式连接,立管(17)的下端接触中心夹板(1)的大螺帽(22); [6]多个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多根平拉杆(19)组合式结构是一个平面放射状的结构,多根平拉杆(19)组合式结构中心的定位螺杆(21)上面与立管(17)的下面相套方式连接,立管(17)上面套有顶盖(30),每个平拉杆(19)的钢梁夹板(23)上的短柱(24)与斜拉杆(18)的下端转动连接,立管(17)上面的顶盖(30)侧拉板(33)与斜拉杆(18)的上端凹形夹(38)转动连接,组成多个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状立体组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心夹板⑴的中心下夹板⑷下面设有可转动轮(39),并且在钢梁⑶或钢梁夹板(23)下面设有可转动轮(3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转动轮(39)是凹形面轮子。
【文档编号】E02D33/00GK203782761SQ20142005186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侯伯贵 申请人:侯伯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