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分灰装置及立井分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611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立井分灰装置及立井分灰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井分灰装置及立井分灰系统,该立井分灰装置将溜灰器(2)通过水平设置的旋转轴(4)与所述接灰斗(1)铰接,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溜灰器(2)翻转至与接灰斗(1)成一定倾斜角度以实现溜灰功能,并且在浇筑结束后,可将溜灰斗(2)翻转竖起,不影响其他施工;并且通过在接灰斗(1)上设过线孔(3),保证施工中线可穿过接灰斗(1)进而穿过上吊盘的中心孔,使得接灰斗(1)固定于上吊盘中心位置而不影响施工中线通过;避免每次浇筑混凝土时都要进行分灰装置的安装与拆卸,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灰器操作繁琐,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可有效减少提放分灰器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立井分灰装置及立井分灰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立井分灰装置及立井分灰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立井,是矿井井下通往地面的主要出口,是用来提升有用矿物、上下人员、下放材 料设备和通风排水的垂直巷道。
[0003] 现有技术中,煤矿立井浇筑混凝土时一般采用三叉型分灰器,其施工过程通常为: 浇筑前将三叉型分灰器从地面下放固定于到上吊盘的通过孔(喇叭口),该通过孔位于上 吊盘中心孔的两侧,通常为一个方形一个圆形;浇筑时,首先通过底卸式吊桶将混凝土输送 至上吊盘上方,然后将混凝土卸入分灰器,之后混凝土经下吊盘的钢编软管入模;浇筑完成 后,再将分灰器从上吊盘分离后提升至地面,悬吊于井口,以使其他施工比如下放材料设备 等可以正常运行。
[0004] 上述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分灰器通常安置于上吊盘的通过孔,每次浇筑时需要将分 灰器下放,固定于上吊盘,浇筑结束后,需要将分灰器从上吊盘分离,然后提升到地面,存在 操作繁琐,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井分灰装置及立井分灰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 分灰器操作繁琐,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井分灰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混凝土的接灰斗(1)和 至少一个溜灰器(2);
[0007] 所述接灰斗(1)水平设置,且所述接灰斗(1)上开设有供中线通过的过线孔(3) 和用于分别与各溜灰管连接的溜灰孔(5);
[0008] 所述溜灰器(2)包括底板(21)和固定围设于所述底板周围的侧壁(22),所述底板 (21)和侧壁(22)形成用于盛接上方落下的混凝土的容纳腔;
[0009] 所述溜灰器(2)通过水平设置的旋转轴(4)与所述接灰斗(1)铰接;
[0010] 且所述溜灰器(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混凝土通过、并流动至所述接灰斗内的输送 孔(23)。
[0011] 如上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优选地,
[0012] 所述接灰斗(1)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板(11)和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1) 边缘的立板(12),所述过线孔(3)开设于所述安装板(11)上,所述接灰斗(1)铰接在所述 立板(12)上。
[0013] 如上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优选地,
[0014] 在所述安装板(11)上、且在所述过线孔(3)上设置有过线筒(31),所述过线筒 (31)的内部空腔与所述过线孔(3)连通。
[0015] 如上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优选地,
[0016] 所述过线筒(31)的顶端上设有可开合的上盖(32)。
[0017] 如上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优选地,
[0018] 所述溜灰器(2)为两个,两个所述溜灰器(2)相对设置。
[0019] 如上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优选地,
[0020] 所述旋转轴(4)具体为螺栓,所述溜灰器(2)通过螺栓与所述接灰斗(1)铰接。
[0021] 如上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可选地,
[0022] 所述溜灰孔(5)为6个,所述6个溜灰孔(5)排成两列,且所述过线孔(3)位于所 述两列溜灰孔(5)之间。
[002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矿井分灰系统,包括:
[0024] 水平设置的上吊盘¢)、水平设置在所述上吊盘(6)下方的下吊盘(7)、设置在所 述上吊盘(6)和下吊盘(7)之间的至少两个溜灰管(71),以及如上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
[0025] 所述立井分灰装置的接灰斗(1)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吊盘(6)上,所述立井分灰装 置的溜灰器(2)背离接灰斗(1) 一端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溜灰器(2)相对接灰斗(1)翻转 的驱动及承重固定绳¢1);所述接灰斗(1)上的各溜灰孔(5)分别与各溜灰管(71)连接。
[0026] 如上所述的立井分灰系统,优选地,所述立井分灰系统包括六个溜灰管(71)。
[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井分灰装置及立井分灰系统,通过将溜灰器通过水平设置的 旋转轴与所述接灰斗铰接,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溜灰器翻转至与接灰斗成一定倾斜 角度以实现溜灰功能,并且在浇筑结束后,可将溜灰斗翻转坚起,不影响其他施工;并且通 过在接灰斗上设过线孔,保证施工中线可穿过接灰斗进而穿过上吊盘的中心孔,使得接灰 斗固定于上吊盘中心位置而不影响施工中线通过,避免每次浇筑混凝土时都进行分灰装置 的安装与拆卸,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灰器操作繁琐,施工 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可有效减少提放分灰器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井分灰装置的俯视图;
[0030] 图2A为图1所示立井分灰装置中溜灰器的俯视图;
[0031] 图2B为图2A的主视图;
[0032] 图2C为图2A的侧视图;
[0033] 图3A为图1所示立井分灰装置中接灰斗的俯视图;
[0034] 图3B为图3A的主视图;
[0035] 图3C为图3A的侧视图;
[003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井分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为图4所示立井分灰系统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0038] 图6为图4所示立井分灰系统的非施工状态示意图。
[0039] 附图标记说明:
[0040] 1 :接灰斗;11 :安装板;12 :立板;
[0041] 2 :溜灰器;21 :底板;22 :侧壁;23 :输送孔;
[0042] 3 :过线孔;31 :过线筒;32 :上盖;
[0043] 4 :旋转轴;5、溜灰孔;
[0044] 6 :上吊盘;61 :驱动及承重固定绳;
[0045] 7、下吊盘;71、溜灰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井分灰装置的俯视图,图2A-图2C为图1所示 立井分灰装置中溜灰器的三视图,图3A-图3C为图1所示立井分灰装置中接灰斗三视图。 下面结合图2A-图2C以及图3A-图3C对图1所示的立井分灰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0048] 如图1所示,该立井分灰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混凝土的接灰斗1和至少一个溜灰器 2 ;该接灰斗1水平设置,且接灰斗1上开设有供中线通过的过线孔3和用于分别与各溜灰 管连接的溜灰孔5 ;
[0049] 溜灰器2包括底板21和固定围设于所述底板周围的侧壁22,底板21和侧壁22形 成用于盛接上方落下的混凝土的容纳腔;溜灰器2通过水平设置的旋转轴4与接灰斗1铰 接;且溜灰器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混凝土通过、并流动至所述接灰斗内的输送孔23。
[0050] 其中,该输送孔23可开设在溜灰器2的侧壁22朝向接灰斗1 一侧上,并且该输送 孔23的底边位于溜灰器的底面21上,宽度小于与接灰斗1铰接的侧壁22的宽度,且高度 不大于侧壁22的深度。通过设置出输送孔23,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从溜灰器流入接灰斗的 速度。
[0051] 进一步地,上述接灰斗1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板11和垂直固定设置在安装板11 边缘的立板12,过线孔3开设于安装板11上,接灰斗1铰接在立板12上。
[0052] 进一步地,在上述安装板11上、且在过线孔3上设置有过线筒31,过线筒31的内 部空腔与过线孔3连通。
[0053] 优选地,上述过线筒31的顶端上设有可开合的上盖32。
[0054] 进一步地,上述溜灰器2为两个,两个溜灰器2相对设置。
[0055]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4具体为螺栓,所述溜灰器2通过螺栓与所述接灰斗1铰接。
[0056] 优选地,上述溜灰孔5为6个,6个溜灰孔5排成两列,且过线孔3位于两列溜灰孔 5之间。
[0057] 其中上述接灰斗1可以固定设置于上吊盘6中心位置,中线孔3与上吊盘上用于 施工中线通过的中心孔可重合;采用螺栓连接,可翻转溜灰器2至与接灰斗1成任意合适的 倾斜角度,此外,通过螺栓连接,还可以防止混凝土的渗漏。
[0058] 优选地,中线孔3上设有可开合的上盖设有可开合的上盖31,该上盖31在浇筑时 盖合,在浇筑完成后打开,通过设置上盖31可以进一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可防止混凝土 通过中线孔3下落。
[0059] 进一步地,溜灰器2为溜灰簸箕,该溜灰簸箕前窄后阔,溜灰簸箕的窄端通过旋转 轴4与接灰斗1折页连接。
[0060] 进一步地,接灰斗1为矩形接灰斗,溜灰孔5分两列均匀分布于中线孔3的外侧与 接灰斗1长边的内侧之间,两个溜灰器2通过旋转轴4分别与接灰斗1的长边螺栓连接。
[0061] 具体来说,由水平设置的安装面11和垂直固定设置在安装板11边缘的立板12,围 设成矩形的可容纳混凝土的接灰斗1,并且在接灰斗1的底面设置有过线孔3和用于分别 与各溜灰管连接的溜灰孔5,其中溜灰孔5的数量与溜灰管数量对应设置,大小与溜灰管匹 配,保证每个溜灰管均有可连接的溜灰孔5,以使混凝土浇筑可正常运行,具体地,溜灰管的 数量为6根,则相应地开设6个溜灰孔,分两列排列,且过线孔3位于两列溜灰孔5的中间。 优选地,在过线孔3的上面设置有过线筒31,过线筒31的高度不低于立板12的高度,更佳 的,在过线筒上设有可开合的上盖32,该上盖31的大小需覆盖过线筒31,本实用新型对此 不作限定。该上盖32在浇筑混凝土时盖合以防止混凝土从过线孔31溅落,并且在混凝土 浇筑结束后打开,以使过线孔3可供施工中线通过。
[0062] 溜灰器2是由底面21和侧壁22围设成的容纳腔,优选地,该容纳腔前窄后阔形似 "簸箕",窄端朝向接灰斗1、并与接灰斗1铰接,阔端背离接灰斗1伸出,且对应窄段的侧壁 22上开设输送孔23,优选地,接灰斗11之间可以可采用螺栓实现铰接,以防止混凝土渗漏。 通过阔端承接上方落下的混凝土,并通过位于窄端的溜灰孔23使承接的混凝土流动至接 灰斗1,采用前窄后阔的溜灰器,具有更好的承接混凝土的效果。较佳的,上述前窄后阔的溜 灰器为2个,相对设置,其窄端分别与平行于各列溜灰孔5的接灰斗1的立板(也即接灰斗 1矩形的长边)铰接,使得输送孔23输送的混凝土直接流动至溜灰孔5,通过2个溜灰器相 对设置,可提供更大范围内的混凝土承接,并且通过相对设置,可以避免溜灰器2的阔端在 翻转时造成干扰,降低溜灰器2翻转的局限性。
[0063] 浇筑混凝土时,上述溜灰器2背离接灰斗1的一端,也即阔端,可连接驱动及承重 固定绳,可通过驱动绳带动溜灰器2在坚直平面翻转,使得溜灰器2与接灰斗1成不同的倾 斜角度。在浇筑混凝土时,优选地,可调节溜灰器2与接灰斗1成15度夹角,浇筑结束后, 可翻转溜灰器2至坚直状态,以免溜灰器2水平或者倾斜放置影响其他施工。
[0064] 该实施例提供的立井分灰装置,通过将溜灰器2通过水平设置的旋转轴4与所述 接灰斗1铰接,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溜灰器2翻转至与接灰斗1成一定倾斜角度以实 现溜灰功能,并且在浇筑结束后,可将溜灰斗2翻转坚起,不影响其他施工;并且通过在接 灰斗1上设过线孔3,保证施工中线可穿过接灰斗1进而穿过上吊盘的中心孔,使得接灰斗 1固定于上吊盘中心位置而不影响施工中线通过,避免每次浇筑混凝土时都进行分灰装置 的安装与拆卸,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灰器操作繁琐,施工 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可有效减少提放分灰器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0065]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井分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示意图为该立 井分灰系统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该立井分灰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吊盘6、水平设置 在上吊盘6下方的下吊盘7、设置在上吊盘6和下吊盘7之间的至少两个溜灰管71,以及如 图1所示的立井分灰装置;
[0066] 立井分灰装置的接灰斗1固定安装在上吊盘6上,立井分灰装置100的溜灰器2 背离接灰斗1 一端连接有用于带动溜灰器2相对接灰斗1翻转的驱动及承重固定绳61 ;接 灰斗1上的各溜灰孔5分别与各溜灰管71连接。
[0067] 具体来说,接灰斗1可使用花纹钢板焊制于上吊盘6的中心位置上,对此,本实用 新型不作限定。溜灰器2可以由花纹钢板焊制,背离接灰斗1的一端连接的驱动及承重固 定绳61,具体可使用细钢丝绳套固定于上吊盘6对侧稳绳上。
[0068] 混凝土浇筑时,首先通过驱动绳将溜灰器2放下并用绳套固定于对侧稳绳上,面 向接灰斗保持约15°的倾角,保证混凝土可自行从溜灰器2通过输送口 23流入接灰斗1, 并且将过线筒32的上盖31盖上,其施工状态示意图,如图5所示;然后通过底卸式吊桶输 送混凝土至溜灰器2的上方,卸放混凝土至溜灰器2中,混凝土通过输送口 23流至接灰斗 1中,再经溜灰孔5流入下放到溜灰管71逐渐进入模板中浇筑成模。
[0069]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将溜灰器2、接灰斗1等清理干净,将上盖31打开,以允许施工 中线通过,溜灰孔5可用小钢板盖上,并且通过驱动及承重固定绳61调节溜灰器2使其通 过旋转轴4翻转坚立并固定,如图6所示,即可使得其他施工可正常进行。
[0070] 优选地,该立井分灰系统包括六个溜灰管71。
[0071] 该实施例提供的立井分灰系统中的立井分灰装置与图1所示立井分灰装置的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是类似的,具体不再赘述。
[007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立井分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混凝土的接灰斗(1)和至少一个溜 灰器(2); 所述接灰斗(1)水平设置,且所述接灰斗(1)上开设有供中线通过的过线孔(3)和用 于分别与各溜灰管连接的溜灰孔(5); 所述溜灰器(2)包括底板(21)和固定围设于所述底板周围的侧壁(22),所述底板 (21)和侧壁(22)形成用于盛接上方落下的混凝土的容纳腔;所述溜灰器(2)通过水平设 置的旋转轴(4)与所述接灰斗(1)铰接;且所述溜灰器(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混凝土通过、 并流动至所述接灰斗内的输送孔(2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灰斗(1)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板(11)和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1)边缘 的立板(12),所述过线孔(3)开设于所述安装板(11)上,所述接灰斗(1)铰接在所述立板 (12)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板(11)上、且在所述过线孔(3)上设置有过线筒(31),所述过线筒(31)的 内部空腔与所述过线孔(3)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筒(31)的顶端上设有 可开合的上盖(32)。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灰器(2)为两 个,两个所述溜灰器(2)相对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4)具体 为螺栓,所述溜灰器(2)通过螺栓与所述接灰斗(1)铰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井分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灰孔(5)为6个,所述6 个溜灰孔(5)排成两列,且所述过线孔(3)位于所述两列溜灰孔(5)之间。
8. -种立井分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设置的上吊盘(6)、水平设置在所述上吊盘(6)下方的下吊盘(7)、设置在所述上 吊盘(6)和下吊盘(7)之间的至少两个溜灰管(71),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立 井分灰装置; 所述立井分灰装置的接灰斗(1)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吊盘(6)上,所述立井分灰装置的 溜灰器(2)背离接灰斗(1) 一端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溜灰器(2)相对接灰斗(1)翻转的驱 动及承重固定绳¢1);所述接灰斗(1)上的各溜灰孔(5)分别与各溜灰管(71)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井分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井分灰系统包括六个溜 灰管(71)。
【文档编号】E21D5/12GK203905947SQ201420283702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郑忠献, 李强, 马强, 王祥亮, 李潘杰 申请人: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