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2226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装载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包括工作机构(1)、前车架(2)、后车架(3)、配重电瓶箱(4)、以及安装于后车架(3)上的ECU(5)和装载机液压油冷却装置(6);所述装载机液压油冷却装置(6)由串接在液压油回路中的散热器(6.1)和正对散热器(6.1)的风扇(6.2)组成,所述风扇(6.2)与电机机械连接,所述电机与ECU(5)电性连接,通过ECU(5)控制电机的转速。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成本低。
【专利说明】装载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特别是一种装载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装载机操作复杂,控制精度低,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易疲劳,工作效率低;而且系统体积较大,增加了整车重量,能耗高。一吨以下小型装载机在长时间连续工作(两小时以上),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液压油温度升高,经常会出现工作装置的动臂举升或转斗力量不足,动作缓慢,情况严重的液压系统不能工作,必须停车进行液压油冷却后,才能继续工作,影响该机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
[0004]一种装载机,包括工作机构1、前车架2、后车架3、配重电瓶箱4、以及安装于后车架3上的ECU5和装载机液压油冷却装置6 ;
[0005]所述装载机液压油冷却装置6由串接在液压油回路中的散热器6.1和正对散热器6.1的风扇6.2组成,所述风扇6.2与电机机械连接,所述电机与E⑶5电性连接,通过E⑶5控制电机的转速;
[0006]所述E⑶5包括中央控制器和显示器,中央控制器与显示器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连接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发动机水温传感器、液压油温度传感器、油缸位移传感器、耦合器转速传感器、及控制油压力传感器;同时通过风扇电机控制信号控制输出模块与的液压油冷却装置6中的电机连接;
[0007]所述液压油温度传感器包括直流电源、放大器1C、第一热敏电阻RP1、第二热敏电阻RP2、第三热敏电阻R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和电容器C,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器Rl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器R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第一热敏电阻RPl的第一端、第二热敏电阻RP2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器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器R4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器C的第一端、第五电阻器R5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热敏电阻RP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热敏电阻RP2的第二端、电容器IC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器R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六电阻器R6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器R6的第二端串联第三热敏电阻RP3后与放大器IC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放大器IC的正极输入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放大器IC的负极输入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体积小、散热效果好、安装方便、动力消耗少,可保证装载机稳定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油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E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液压油温度传感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载机包括工作机构1、前车架2、后车架3、配重电瓶箱4、以及安装于后车架3上的ECU5和装载机液压油冷却装置6。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0015]装载机液压油冷却装置6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由串接在液压油回油回路中的散热器6.1和正对散热器6.1的风扇6.2组成的强制冷却系统构成,风扇6.2由电机带动运转。电机与ECU5电性连接,通过ECU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调整液压油的温度。
[0016]请参阅图3,E⑶5包括中央控制器和显示器,中央控制器与显示器通过CAN总线连接。中央控制器分别接收发动机、离合器、液压泵马达和液压蓄能器元件上的传感器发送的发动机信息、液压马达信息、液压蓄能器信息和离合器信息等,其中包括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水温信号、液压油温度信号、油缸位移信号、耦合器转速信号、及控制油压力信号等实时车辆状态信息,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装载机液压动力系统工作状态;同时接收显示器触摸开关的数字信号,控制液压制动强度和辅助动力强度。中央控制器接收各传感器数据,对接收到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根据数据内容进行显示内容刷新和数据内容存放;如果数据中出现车辆状态异常信息,则显示故障报警画面;如果CAN总线数据通讯异常,显示通讯故障报警画面。中央控制器接收液压油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液压油温度信号,并根据该温度检测值,输出风扇电机控制信号控制液压油冷却装置6中的风扇电机的转速。
[0017]液压油温度传感器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直流电源、放大器1C、第一热敏电阻RP1、第二热敏电阻RP2、第三热敏电阻R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和电容器C,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器Rl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器R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第一热敏电阻RPl的第一端、第二热敏电阻RP2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器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器R4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器C的第一端、第五电阻器R5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热敏电阻RP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热敏电阻RP2的第二端、电容器IC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器R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六电阻器R6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器R6的第二端串联第三热敏电阻RP3后与放大器IC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放大器IC的正极输入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放大器IC的负极输入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0018]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机构(I)、前车架(2)、后车架(3)、配重电瓶箱(4)、以及安装于后车架(3)上的E⑶(5)和装载机液压油冷却装置(6); 所述装载机液压油冷却装置(6)由串接在液压油回路中的散热器(6.1)和正对散热器(6.1)的风扇(6.2)组成,所述风扇(6.2)与电机机械连接,所述电机与E⑶(5)电性连接,通过E⑶(5)控制电机的转速; 所述E⑶(5)包括中央控制器和显示器,中央控制器与显示器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连接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发动机水温传感器、液压油温度传感器、油缸位移传感器、耦合器转速传感器、及控制油压力传感器;同时通过风扇电机控制信号控制输出模块与的液压油冷却装置(6)中的电机连接; 所述液压油温度传感器包括直流电源、放大器1C、第一热敏电阻RP1、第二热敏电阻RP2、第三热敏电阻R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和电容器C,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器Rl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器R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第一热敏电阻RPl的第一端、第二热敏电阻RP2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器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器R4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器C的第一端、第五电阻器R5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热敏电阻RP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热敏电阻RP2的第二端、电容器IC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器R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六电阻器R6的第一端和放大器IC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器R6的第二端串联第三热敏电阻RP3后与放大器IC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放大器IC的正极输入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放大器IC的负极输入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文档编号】E02F9/22GK204174658SQ201420619697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赵永芝 申请人:湖北楚工龙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