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岩屑床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5841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水平井岩屑床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井岩屑床清除技术领域,是一种水平井岩屑床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井水平井的施工中,随着井斜达到90°左右,井眼成水平方向延伸,所钻出的岩屑受重力作用,有延下井壁沉积的趋势,从而影响水平井段的延伸,并引起一些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井岩屑床清除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岩屑床在下井壁沉积,从而影响水平井段的延伸,引起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水平井岩屑床清除装置,包括钻杆本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上沿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与上壳体连成一体的侧翼,侧翼与上壳体之间有夹角,在下壳体上沿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与下壳体连成一体的侧翼,侧翼与下壳体之间有夹角,上壳体位于钻杆本体上侧,下壳体位于钻杆本体下侧,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套装在钻杆本体上。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上述侧翼与上壳体之间的夹角和侧翼与下壳体之间的夹角均在15度至30度之间。

上述在侧翼迎水面的顶端设置有翻边。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套装在钻杆本体上,在钻井液循环时,流动的液体对壳体侧翼的冲击,带动工具旋转,搅动沉积的岩屑床,使岩屑床随钻井液一起流到地面,从而达到清洗岩屑床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在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钻杆本体,2为上壳体,3为下壳体,4为螺栓,5为侧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水平井岩屑床清除装置,包括钻杆本体1、上壳体2和下壳体3,在所述上壳体2上沿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与上壳体2连成一体的侧翼5,侧翼5与上壳体2之间有夹角,在下壳体3上沿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与下壳体3连成一体的侧翼5,侧翼5与下壳体3之间有夹角,上壳体2位于钻杆本体1上侧,下壳体3位于钻杆本体1下侧,上壳体2和下壳体3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套装在钻杆本体1上。这里,上壳体2和下壳体3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套装在钻杆本体1上,套装固定后的清除工具可以在钻杆本体1上自由旋转,在钻井液循环时,流动的液体对侧翼5的冲击,带动工具旋转,搅动沉积的岩屑床,使岩屑床随钻井液一起流到地面,从而达到清洗岩屑床的目的。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水平井岩屑床清除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3通过螺栓4连接在一起。这里,使用螺栓4连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与拆卸。

如附图1、2所示,所述侧翼5与上壳体2之间的夹角和侧翼5与下壳体3之间的夹角均在15度至30度之间。

如附图1、2所示,在所述侧翼5迎水面的顶端设置有翻边。这里,在侧翼5迎水面的顶端设置有翻边能流动的液体对侧翼5的进行冲击时,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效果。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在钻井液循环时,流动的液体对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上的侧翼5进行冲击,带动本实用新型进行旋转,从而搅动沉积的岩屑床,使岩屑床随钻井液一起流到地面上,从而完成对岩屑床的清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