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配水器堵塞器打捞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1258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心配水器堵塞器打捞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心配水器堵塞器打捞工具。



背景技术:

偏心配水器是油田分层注水作业的重要工具。偏心配水器主要包括工作筒和堵塞器两部分,其中工作筒设置有偏心孔,堵塞器设置在上述偏心孔内。在偏心配水器使用前,通常会先在地面上按照现场工艺要求,对偏心配水器进行验封、试压,如果验封、试压不合格,则需要将堵塞器捞出,对堵塞器进行保养、维修或者更换。

目前,在地面上对堵塞器进行打捞时所用的打捞工具为用于对井下管柱中的偏心配水器的堵塞器实施投放、打捞的“偏心配水器投捞器”。偏心配水器投捞器主要包括投捞器主体、投捞爪、投捞接头等部件。投捞爪通过凸轮机构与投捞器主体连接并且通过凸轮机构的控制实现与投捞器主体的锁紧与释放。当投捞爪达到预定位置后,投捞爪释放张开,投捞接头卡住堵塞器的打捞头后,完成堵塞器的打捞。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偏心配水器投捞器结构复杂、比较笨重、操作繁琐,不适用在地面上对偏心配水器的堵塞器进行打捞。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用于在地面上对偏心配水器的堵塞器进行打捞的偏心配水器堵塞器打捞工具。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心配水器堵塞器打捞工具,该打捞工具包括操作杆和打捞头;所述操作杆包括杆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一端的两块连接耳板;两块所述连接耳板相对设置,且分别在两块所述连接耳板上对应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打捞头包括:支座以及用于卡住偏心配水器堵塞器的打捞头的打捞筒;支座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打捞筒与支座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第一端位于两块所述连接耳板之间并通过螺栓与两块所述连接耳板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螺栓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打捞筒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卡瓦;所述外壳为两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外壳第一端与所述支座第二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卡瓦靠近所述外壳第二端,用于卡住所述偏心配水器堵塞器的打捞头。

可选地,所述卡瓦包括第一卡瓦和第二卡瓦;所述第一卡瓦和所述第二卡瓦均为空心半圆柱;所述第一卡瓦靠近所述外壳第二端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卡瓦靠近所述外壳第一端的一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卡瓦靠近所述外壳第二端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卡瓦靠近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的一端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打捞筒还包括:弹簧和扶正块;所述弹簧位于在所述外壳内,且靠近所述外壳第一端;所述扶正块位于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弹簧和所述卡瓦之间;所述扶正块的外径与所述外壳的内径相配合,且所述扶正块可沿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外壳第一端与所述支座第二端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耳板呈半圆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泄压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中,操作杆杆体的一端相对设置有两块连接耳板,并且两块连接耳板上对应设置有第一通孔,同时,打捞头的支座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且打捞头的支座第一端位于两块连接耳板之间,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将打捞头的支座与操作杆连接,也即将打捞头与操作杆连接。由于螺栓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间隙配合,因此,打捞头可在与两块连接耳板的连线方向垂直的平面内(也即与螺栓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摆动。当需要在地面上对偏心配水器堵塞器进行打捞时,通过操作杆将打捞头伸入偏心配水器内,通过打捞头与操作杆之间的摆动使打捞头摆动到偏心配水器的偏心孔处,此时,调整打捞头与操作杆之间的角度,使打捞头与操作杆基本处于一条直线并使打捞头伸入上述偏心孔并向偏心孔内部移动,当打捞头移动到堵塞器的位置时,通过打捞头的打捞筒将堵塞器的打捞头卡住,从而将堵塞器捞出。再将堵塞器与打捞筒分离后,即可对堵塞器进行维修、保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于在地面对偏心配水器堵塞器进行打捞,提高堵塞器的打捞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偏心配水器堵塞器打捞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偏心配水器堵塞器打捞工具中打捞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偏心配水器堵塞器的打捞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偏心配水器堵塞器打捞工具中卡瓦与偏心配水器堵塞器的打捞头结合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操作杆;

11-杆体;

12-连接耳板;

2-打捞头;

21-支座;

211-支座第一端;

212-支座第二端;

22-打捞筒;

221-外壳;

2211-外壳第一端;

2212-外壳第二端;

2213-泄压孔;

222-弹簧;

223-扶正块;

224-卡瓦;

2241-第一卡瓦;

2242-第二卡瓦;

3-螺栓;

4-螺母;

X-偏心配水器堵塞器的打捞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心配水器堵塞器打捞工具,参见图1并结合图2,该打捞工具包括操作杆1和打捞头2。

其中,操作杆1包括杆体11以及设置在杆体11的一端的两块连接耳板12。两块连接耳板12相对设置,且分别在两块连接耳板12上对应设置有第一通孔;

打捞头2包括:支座21以及用于卡住偏心配水器堵塞器的打捞头的打捞筒22。支座第一端211设置有第二通孔,打捞筒22与支座第二端212固定连接;支座第一端211位于两块连接耳板12之间并通过螺栓3与两块连接耳板12连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螺栓3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支座21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简洁。在图2中,支座第一端211和支座第二端212分别为支座21的右端和左端。如果将图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支座第一端211和支座第二端212分别为支座21的上端和下端。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操作杆1的杆体11的一端相对设置有两块连接耳板12,并且两块连接耳板12上对应设置有第一通孔,同时,打捞头2的支座第一端211设置有第二通孔,且打捞头2的支座第一端211位于两块连接耳板12之间,螺栓3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将打捞头的支座21与操作杆1连接,也即将打捞头2与操作杆1连接。由于螺栓3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间隙配合,因此,打捞头2可在与两块连接耳板12的连线方向垂直的平面内(也即与螺栓3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摆动,即打捞头2与操作杆1之间的夹角可调。

当需要在地面上对偏心配水器堵塞器进行打捞时,通过操作杆1将打捞头2伸入偏心配水器内,通过打捞头2与操作杆1之间的摆动使打捞头2摆动到偏心配水器的偏心孔处,此时,调整打捞头2与操作杆1之间的角度,使打捞头2与操作杆1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使打捞头2伸入上述偏心孔并向偏心孔内部移动,当打捞头2移动到堵塞器的位置时,通过打捞头2的打捞筒22将堵塞器的打捞头卡住,从而将堵塞器捞出。再将堵塞器与打捞筒分离后,即可对堵塞器进行维修、保养。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于在地面对偏心配水器堵塞器进行打捞,从而提高堵塞器的打捞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中,操作杆1和打捞头2的外径应该小于堵塞器所在的偏心孔的内径,以保证打捞头2和操作杆1可以伸入上述偏心孔。而操作杆1长度应能够保证当打捞头2的打捞筒22卡住堵塞器的打捞头时,操作杆1仍有留在偏心配水器外的部分,以便于工作人员持握。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对堵塞器进行打捞时,偏心配水器可以处于直立状态,也可以处于水平状态。当偏心配水器处于直立状态时,打捞工具则自上而下伸入偏心配水器的偏心孔中;当偏心配水器处于水平状态时,打捞工具则沿水平方向伸入偏心配水器的偏心孔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螺栓3的杆部穿过连接耳板12上的第一通孔和支座21的第二通孔后,通过紧固螺母4将螺栓3固定。

进一步地,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打捞筒22包括:外壳221、以及设置在外壳221内的卡瓦224。其中外壳221为两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外壳第一端2211与支座第二端212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卡瓦224靠近外壳第二端2212,用于卡住偏心配水器堵塞器的打捞头。

此处将外壳221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同样也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简洁。在图2中,外壳第一端2211和支座第二端2212分别为外壳221的右端和左端。

当打捞头2进入偏心配水器的偏心孔并达到堵塞器的位置后,堵塞器的打捞头进入外壳221内进而进入卡瓦224而被卡瓦224卡住,从而将堵塞器捞出。之后,将外壳221从支座21上拆卸下来后,再将堵塞器与卡瓦224分离,即可对堵塞器进行维护、保养。

其中,通过卡瓦224卡住堵塞器的打捞头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参见图3、图4,卡瓦224包括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均为空心半圆柱;第一卡瓦2241靠近外壳第二端2212的一端的内径小于第一卡瓦2241靠近外壳第一端2211的一端的内径;第二卡瓦2242靠近外壳第二端2212的一端的内径小于第二卡瓦2242靠近外壳第一端2211的一端的内径。

偏心配水器堵塞器的打捞头X的机构如图3所示。空心半圆柱形的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在初始状态下,对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空心圆柱体,并且,该空心圆柱体靠近外壳第二端2212的一端的内径小于其靠近外壳第一端2211的一端的内径,相当于在该空心圆柱体靠近外壳第二端2212的一端的内壁上形成了一个限位台阶。同时,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对合形成的空心圆柱体的初始内径小于堵塞器的打捞头X的最大外径。

通过操作杆1所施加的力的作用下,随着堵塞器的打捞头X进入卡瓦224,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被撑开而彼此分离,如图4所示,当堵塞器的打捞头X进入卡瓦224之后,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包覆在堵塞器的打捞头X表面,并且,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内径较小的位置卡在堵塞器的打捞头X表面的凹槽内,从而将堵塞器的打捞头X卡住,从而完成打捞。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来卡住堵塞器的打捞头X。例如,卡瓦224的内径与堵塞器的打捞头X的最大外径相同,在卡瓦224的内表面上设置弹片,当堵塞器的打捞头X进入卡瓦224时,弹片收缩,当堵塞器的打捞头X表面的凹槽经过弹片所在的位置时,弹片弹出而将堵塞器的打捞头X卡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堵塞器的打捞头X进入卡瓦224时,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发生偏移、错位而导致打捞失败,打捞筒22内还设置有弹簧222和扶正块223。其中,弹簧222靠近外壳第一端2211;扶正块223位于弹簧222和卡瓦224之间。扶正块223具体可以为圆柱体,且扶正块223的外径与外壳221的内径相配合,且扶正块223可沿外壳221的轴线方向运动。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靠近外壳第一端2211的一端抵靠在扶正块223上,弹簧222一端抵在支座21上、另一端抵在扶正块223上,以防止第一卡瓦2241和第二卡瓦2242的偏移、错位。还可以在扶正块223与弹簧222相接触的表面的中心设置沿扶正块223轴线方向的凸起,弹簧222套在该凸起上,以防止弹簧222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第一端2211与支座第二端212通过螺纹连接。参见图1和图2,在外壳第一端2211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在支座第二端212设置有连接筒,连接筒的外径与外壳221的内径相配合,且在连接筒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从而实现外壳221与支座21的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耳板12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连接耳板12与操作杆1的杆体1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耳板12上的第一通孔和支座21的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打捞筒22的外壳221上还设置有泄压孔2213(如图2所示)。当偏心配水器堵塞器的打捞头X进入外壳221内后,通过该泄压孔2213使外壳221内部的压力迅速释放,以提高打捞的成功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适用于在地面对偏心配水器堵塞器进行打捞的打捞工具,提高堵塞器打捞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