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单洞双线隧道内的紧急救援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1175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单洞双线隧道内的紧急救援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铁路隧道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的紧急救援站。



背景技术:

铁路隧道内的紧急救援站是一种设置于特长铁路隧道或隧道群内、用于在运营时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列车停车,疏散旅客,紧急救援的建筑。一般情况下隧道长度超过20km时设置紧急救援站。

现有的紧急救援站是将该段隧道扩大,在轨行区外设置站台,并通过横通道连接邻近的隧道或平行导洞,最终实现列车因火灾或非火灾情况下列车停靠且快速将人员从列车上疏散至安全区域,并救援到隧道外的功能。因一般山岭隧道有邻近隧道(双洞单线时)或有条件设置平行导洞(如利用辅助坑道等),所以,该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的布置可满足一般山岭隧道的情况。

对于单洞双线的盾构隧道,由于其结构上一般是利用圆形断面在轨下的富余空间设置纵向贯通的疏散通道,并在轨行空间与疏散通道之间通过楼梯进行连接。对于自身采用下层贯通疏散且利用竖井作为施工工作井的这种单洞双线盾构隧道,再增加平行于隧道的服务隧道或平行导洞作为救援站并适用,存在以下问题:(1)类似盾构项目中部设置救援站处埋深较深,另设平行服务隧道或平行导洞也只能选择竖井,这样会导致竖井尺寸较大(工作井与救援站合并设置)或竖井数量增多(单独设置救援站);(2)原隧道已有贯通的疏散通道,再在旁边设置平行隧道或导洞时需同时连接轨行层和下部疏散层,导致工程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其通过对断面结构的改进优化,可以有效解决盾构隧道的中间救援难题,避免增加或增大竖井或另外设置辅助坑道等不必要的浪费,尤其适用于单洞双线盾构隧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铁路隧道内的紧急救援站,其设置在上层为轨行空间下层为疏散通道的呈上下层结构的铁路隧道中,其特征在于,该紧急救援站两端分别与隧道相连通,且为与所述隧道相同的上下层结构,其中,该紧急救援站的上层为与隧道贯通的轨行空间,供列车行车,上层的顶部开设有排烟口,上层顶部位于排烟口上方设置有竖向排烟道,用于通风排烟;下层为与所述隧道的疏散通道贯通的紧急救援层,且上层与下层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接,下层的疏散层与上方轨行区通过钢筋混凝土层隔离,可为从上层轨行区的疏散人员提供安全空间,并可通过底部的贯通疏散通道救援至隧道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路隧道为单洞双线盾构隧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层与下层直之间的连接通道为楼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层的轨道两侧设置有救援站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援站站台外侧布置有连接下层疏散层的疏散楼梯。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紧急救援站两端与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相接,且与盾构隧道采用相同的上下层结构,上层为贯通的轨行空间,供列车行车;下层为贯通的疏散通道;上、下层之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层与下层直之间通过楼梯连接,下层疏散层与上部轨行区隔离,可为从列车上疏散来的人员提供安全空间,且可通过底部的贯通疏散通道救援至隧道外。

(2)本发明的紧急救援站的上层的顶部设置有排烟口和设置在顶部的竖向排烟道,其与隧道的排烟道相通,通过排烟设备可以实现救援站内烟气稳定排放,并保持与站内空间的隔离;

(3)本发明的紧急救援站结构可以有效解决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中间救援难题,避免增加(大)竖井或另外设置辅助坑道等不必要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隧道内救援站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单洞双线盾构隧道横断面布置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紧急救援站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紧急救援站的俯视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轨行空间;2-下层疏散通道;3-连接上、下层空间的楼梯;4-救援站站台;5-隔离上层与下层空间用钢筋混凝土结构;6-疏散楼梯口;7-排烟口;8-竖向排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3为按照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紧急救援站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紧急救援站,用于设置在隧道内以满足着火列车停靠、人员疏散及救援,其尤其适用于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特别是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紧急救援站设置在隧道内,两端分别与盾构隧道相连接,根据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下部已有纵向贯通疏散通道2的特点,设置为与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相同的上下层结构。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紧急救援站两端与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相连,且与盾构隧道采用相同的上下层结构,上层为贯通的轨行空间1,其上设置有与隧道上层的轨道连通的轨道,供列车行车;下层为与隧道的疏散通道贯通的疏散通道2作为紧急救援通道。

如图3所示,本方案中,上层的洞顶开设有排烟口7,其与顶部的竖向排烟道8相通,用于通风排烟。该上层空间顶部的排烟口及相应的竖向排烟道的设置,其与隧道的排烟道相通,通过排烟设备可以实现救援站内烟气稳定排放,并保持与站内空间的隔离。

如图3所示,上层轨道两侧设置满足规范要求的救援站台4,包括宽度、相对轨面高度、距离线路中线距离等,在救援站站台4外侧,布置连接下层疏散层2的疏散楼梯3,楼梯3的宽度、间距等均满足防灾救援的需求。

如图3所示,上、下层之间优选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用于将下层疏散层2与上部轨行区1隔离。

图4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紧急救援站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排烟口及配套的竖向排烟通道其截面为圆形,当然本发明中并不限定排烟口的数量、形状及相应的竖向排烟道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其他任意适合排烟的形状,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本实施例的紧急救援站在发生火灾或紧急情况时,具体疏散方式如下:列车在隧道轨行层1内停靠,人员通过救援站站台疏散至附近的疏散楼梯口6,通过疏散楼梯3疏散至疏散通道2,可为从列车上疏散下来的人员提供安全空间,人员可沿疏散通道2疏散至隧道外。

本方案的紧急救援站利用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下部已有纵向贯通疏散通道的特点设置上、下层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在隧道内救援站设置两层空间(优选方案中还包括设置有排烟通道),上间为轨行空间,下层为逃生救援层,其中轨行空间与下层逃生救援层之间设置楼梯连接。该结构的紧急救援站可以有效解决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中间救援难题,避免增加(大)竖井或另外设置辅助坑道等不必要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一种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的一些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发明在结构和适用范围上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