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矿井乏风余热进行井筒保温的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02306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矿井乏风余热进行井筒保温的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煤矿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矿井乏风余热进行井筒保温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井筒保温,是矿井冬季安全生产必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目前,井筒保温一般都采用燃煤锅炉提供热源。但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煤矿井筒保温配置的小型燃煤锅炉面临关停。因此,燃煤锅炉关停后,冬季如何实现井筒安全生产,成为北方地区煤矿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般而言,如果矿区用于丰富的矿井水资源,或是瓦斯余热资源,都可以很容易解决井筒保温问题,甚至能够供给整个工矿区采暖、洗浴用热。但是,对于低瓦斯、少水甚至无矿井水的煤矿,井筒保温取热存在一定困难。

低瓦斯、少矿井水的煤矿,矿井乏风是唯一的余热资源。关于提取乏风余热用于井筒保温,国内某些机构做了研发和研究。例如,名称为《矿井乏风热能利用装置》的专利(专利申请号2008200173439)采用喷淋换热方式,将乏风余热回收到喷淋循环水,然后喷淋循环水供给水源热泵系统使用,制取供热热水供给井筒保温或工广区采暖、洗浴;名称为《矿井乏风余热利用装置》的专利(专利申请号2011203916168),将空气源热泵蒸发器置于乏风环境中,通过制冷工质蒸发回收乏风余热,然后热泵机组产出热水供给井筒保温或工广区采暖、洗浴;或是上述两者的延深、组合,如名称为《矿井乏风余热混合式取热热泵系统》的专利(专利申请号2013107037587)等。名称为《一种利用回风热能实现井筒防冻的装置》的专利(专利申请号201320398077x),是利用水作为中间介质,通过换热器(未说明换热器型式、结构)获取乏风热量,然后在通过换热器将水获得的余热加热井筒送风;名称为《一种大温差井口加热器及其运行方式》的专利(专利申请号201310600764x)提到采用吸热器、预热器(未说明换热器机构、型式)回收乏风余热用于预热井筒送风。

综上,矿井乏风余热回收,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热泵取热,制取热水用于井筒保温或工矿区采暖、洗浴,另一种是通过某种换热工质获取热量,然后再通过换热器,将工质获得的热量用于井筒送风加热。

对于热泵取热方式,无论喷淋换热还是直蒸换热,都存在造价高、系统复杂、能耗高等不足。尤其是喷淋换热,一旦乏风温度较低,便造成取热困难,而且很难获取乏风10℃以下温度段的余热资源。

对于换热工质取热方式,由于任何换热型式必须有合理的、足够的换热温差,否则系统将无法完成热量的有效输送,如气—液换热方式合理的经济换热端差(换热器热流体入口温度与冷流体出口温度差值)应在15~40℃,气—蒸发(或冷凝)相变换热方式合理的经济换热端差应在10~20℃。对于15~25℃的矿井乏风和-20~2℃井筒进风(室外新风),无论采用气—水换热方式,例如名称为《一种利用回风热能实现井筒防冻的装置》的专利(专利申请号201320398077x),还是采用气—蒸发(冷凝)相变换热方式,例如名称为《一种大温差井口加热器及其运行方式》的专利(专利申请号201310600764x),换热端差,明显不能满足两次换热,这也就是说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对于气—液换热方式或气—蒸发(或冷凝)相变换热方式,矿井乏风在取热过程中必会凝结出大量凝水,一旦遇到低于0℃,将会在换热器上结冰(霜),轻则影响换热效果,重则破坏换热器造成安全事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乏风余热回收研究中并未提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针对乏风井、主副井距离较近的煤矿,提供了一种利用矿井乏风余热进行井筒保温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矿井乏风余热进行井筒保温的系统,包括乏风引风风道、a侧风道阀门、b侧风道阀门、a侧乏风过滤系统、b侧乏风过滤系统、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连通风道、a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b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引风机、乏风排风风道、新风引风风道、新风鼓风机、新风过滤器、a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b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新风连通风道、新风排风风道。

乏风引风风道分别连接a侧风道阀门和b侧风道阀门,a侧风道阀门连接a侧乏风过滤系统,b侧风道阀门连接b侧乏风过滤系统,a侧乏风过滤系统和b侧乏风过滤系统均连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进口,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出口连接乏风连通风道,乏风连通风道分别连接a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b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a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连接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进口,b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连接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进口,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出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出口均连接乏风排风风道,乏风排风风道上设有乏风引风机。

新风引风风道上依次设有新风过滤器、新风鼓风机,新风引风风道分别通过a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b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连接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出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出口均通过新风连通风道连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出口连接新风排风风道。

高温段热管加热器,包括高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高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高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分别连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进口和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出口,高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连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和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出口;高温段热管加热器内设有至少一组热管管束及排水流道的组合,热管管束包括叉排布置的四排热管,热管包括芯管和肋片,热管穿过高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高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

进一步的,高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内的热管采用环形肋片。

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包括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分别连接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进口和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出口,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连接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和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出口;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内设有至少一组热管管束及排水流道的组合,热管管束包括叉排布置的四排热管,热管包括芯管和肋片,热管穿过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

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包括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分别连接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进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出口,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连接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出口;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内设有至少一组热管管束及排水流道的组合,热管管束包括叉排布置的四排热管,热管包括芯管和肋片,热管穿过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

进一步的,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内和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的热管采用螺旋形肋片,并且螺旋形肋片根部缠有电加热丝。

每组热管管束和排水流道的组合间距在1000mm以上,方便人工进入清洗管束。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处设有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温度传感器。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处设有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温度传感器。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处设有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传感器。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处设有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

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处设有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温度传感器。

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处设有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温度传感器。

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处设有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传感器。

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处设有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

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处设有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温度传感器。

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处设有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温度传感器。

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处设有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传感器。

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处设有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矿井乏风余热进行井筒保温的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是融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乏风取热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设计选型工况,并以此对低温段热管换热器选型。设计选型工况包括:新风进口设计取值温度新风出口设计取值温度乏风进口设计取值温度乏风出口设计取值温度

根据下式计算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标准θ0:

并设定比较值θ1、θ2,取θ1=0.75~0.8θ0,θ2=0.9θ0。

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运行时,检测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温度t24-1、新风出口温度t24-2,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t25-1、乏风出口温度t25-2;检测新风鼓风机的运行频率η。按下式计算a侧控制参数θa:

同理,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检测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温度t24-1'、新风出口温度t24-2',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t25-1'、乏风出口温度t25-2',获取b侧控制参数θb:

计算b侧控制参数θb:

当θa≤θ1,且t25-2<0℃时启动a侧融冰措施;当θb≤θ1,且t25-2'<0℃时启动b侧融冰措施。

a侧、b侧只单侧启动融冰。

检测到a侧控制参数θa≤θ1,且t25-2<0℃,则打开处于备用状态的b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新风侧融冰切换阀门,启动b侧低温热管换热器,然后关闭a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阀门、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

a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完全关闭后,再检测b侧的控制参数θb,如果θb>θ2,则只开启a侧的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如果θb≤θ2,在开启a侧的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的同时,再启动a侧低温热管换热器的电加热丝,实施电加热进行加快融冰。

融冰过程中,当t25-2≥t25-1,时,说明融冰过程结束,关闭对应的电加热器,关闭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新风侧融冰切换阀门,a侧低温热管换热器处于备用状态,待b侧θb≤θ1,且t25-2'<0℃,再投入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矿井乏风余热进行井筒保温的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是极端天气保护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t23-2低于3℃,视为极端天气,做好高温段热管换热器防冰保护。当0℃<t23-2<3℃时,启动处于备用状态的低温段热管换热器;当t23-2<0℃时,启动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电加热补充加热;电加热启动后仍t23-2<0℃且维持较长时间时,降低新风鼓风机运行频率,减少新风通风量,同时报警(提示井筒冻害防护),待t23-2≥3℃后,再恢复新风鼓风机运行频率,并回复正常运行模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利用乏风余热,实现乏风余热直接用于井筒保温,利用热管换热器,并通过高温、低温分段方式,利用乏风余热加热新风(井筒送风),利用新风、乏风温度检测,判断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结冰情况,并通过无换热通风和电加热方式进行融冰。本发明采用热管换热器进行气-气换热,通过在热管芯管上加装肋片的措施,15~20℃换热端差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热管具有很好的单向传热功能,所以在处理乏风侧低温结冰问题也较为方便。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中温度传感器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热管管束排布示意图。

图7是高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内的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8是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内的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乏风引风风道,4、高温段热管换热器,5、乏风连通风道,8、乏风引风机,9、乏风排风风道,10、新风引风风道,11、新风过滤器,12、新风鼓风机,14、新风连通风道,15、新风排风风道,17、排水流道,18、热管,19、芯管,20、电加热丝。

其中,2-a为a侧风道阀门,2-b为b侧风道阀门,3-a为a侧乏风过滤系统、3-b为b侧乏风过滤系统,6-1为a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6-2为b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7-1为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2为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13-1为a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13-2为b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16-1为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热管管束,16-2为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热管管束,21-1为环形肋片,21-2为螺旋形肋片,22-1为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2-2为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3-1为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3-2为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4-1为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4-2为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5-1为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5-2为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4-1’为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4-2’为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5-1’为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5-2’为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利用矿井乏风余热进行井筒保温的系统,包括乏风引风风道1、a侧风道阀门2-a、b侧风道阀门2-b、a侧乏风过滤系统3-a、b侧乏风过滤系统3-b、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乏风连通风道5、a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6-1、b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6-2、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1、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2、乏风引风机8、乏风排风风道9、新风引风风道10、新风鼓风机12、新风过滤器11、a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13-1、b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13-2、新风连通风道14、新风排风风道15。

乏风引风风道1分别连接a侧风道阀门2-a和b侧风道阀门2-b,a侧风道阀门2-a连接a侧乏风过滤系统3-a,b侧风道阀门2-b连接b侧乏风过滤系统3-b,a侧乏风过滤系统3-a和b侧乏风过滤系统3-b均连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的乏风进口,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的乏风出口连接乏风连通风道5,乏风连通风道5分别连接a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6-1、b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6-2,a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6-1连接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1的乏风进口,b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风阀6-2连接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2的乏风进口,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1的乏风出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2的乏风出口均连接乏风排风风道9,乏风排风风道9上设有乏风引风机8。

新风引风风道10上依次设有新风过滤器11、新风鼓风机12,新风引风风道10分别通过a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13-a、b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风阀13-b连接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1的新风进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2的新风进口,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1的新风出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7-2的新风出口均通过新风连通风道14连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的新风进口,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的新风出口连接新风排风风道15。

高温段热管加热器4,包括高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高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高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分别连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进口和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出口,高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连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和高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出口;高温段热管加热器4内设有至少一组热管管束16-1及排水流道17的组合,热管管束16-1包括叉排布置的四排热管18,热管18包括芯管19和肋片,热管18穿过高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高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高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内的热管采用环形肋片21-1。

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7-1,包括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分别连接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进口和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出口,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连接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和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出口;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内设有至少一组热管管束16-2及排水流道17的组合,热管管束16-2包括叉排布置的四排热管18,热管18包括芯管19和肋片,热管18穿过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内的热管采用螺旋形肋片21-2,并且螺旋形肋片根部缠有电加热丝20。

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7-2与a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7-1的结构相同,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7-2,包括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分别连接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进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乏风出口,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连接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和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出口;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内设有至少一组热管管束16-2及排水流道17的组合,热管管束16-2包括叉排布置的四排热管18,热管18包括芯管19和肋片,热管18穿过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和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新风通道,b侧低温段热管加热器乏风通道内的热管采用螺旋形肋片21-2,并且螺旋形肋片根部缠有电加热丝20。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处设有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2-1。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处设有高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2-2。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处设有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3-1。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处设有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3-2。

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处设有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4-1。

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处设有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4-2。

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处设有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5-1。

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处设有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5-2。

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处设有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4-1’。

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处设有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新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4-2’。

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处设有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传感器25-1’。

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处设有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5-2’。

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和低温段热管换热器垂直布置,上段流通新风,下段流通乏风,其中,下端为a侧,上端为b侧。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发明最佳实施例。

启动乏风引风机8及新风鼓风机12,乏风、新风在系统内流通。

其中,乏风流程:由乏风引风风道1经风道风阀,进入乏风过滤系统,实现清洁。然后,清洁的乏风进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下段,通过热管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上段的新风。乏风离开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后,进入乏风连通风道5,经乏风融冰切换风阀进入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下段,在低温段热管换热器内,通过热管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上段的新风。离开低温段热管换热器后,乏风由乏风引风机8排出系统。

新风流程:新风通过新风引风风道10、新风过滤器11,经新风风机12、新风侧融冰切换阀进入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上段。然后,新风接收来自热管换热器传递来的热量温度升高,然后进入新风连通风道14,再次进入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的上段,继续被加热。离开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后,新风经新风排风风道15引至井筒。

由于乏风含尘含水,为防止热管换热器脏堵影响换热效率,在乏风引风风道1上配置了两套乏风过滤系统,一用一备,通过风道阀门进行切换。

当乏风温度<5℃时必须考虑结冰问题。所以本发明将乏风取热分成两端:高温段和低温段,其中高温段提取乏风≥5℃热能,低温段提取乏风<5℃热能。为了保证井筒保温联系稳定,存在结冰问题的低温段也一用一备方式配置,方便融冰操作。

系统工作过程控制方法如下:

启动乏风引风机8及新风鼓风机12,使乏风、新风在系统内流通。

井筒送风温度控制:由于乏风温度非常稳定,新风温度随天气变化波动,在确保井筒送风温度的稳定前提下,为了尽可能节省能耗,新风鼓风机12采用变频方式,通过调节送入井筒热新风流量,将井筒进风及井筒房稳定在要求温度。

融冰检测过程:

下面列举一个示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融冰方法。

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设计选型工况:新风进口设计取值温度-20℃、新风出口设计取值温度-5℃,乏风进口设计取值温度5℃、乏风出口设计取值温度-6℃。

根据下式计算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标准θ0:

设定比较值θ1、θ2,取θ1=0.8θ0=0.8×1.2618=1.0094,θ2=0.9θ0=0.9×1.2618=1.1356。

a侧、b侧只单侧启动融冰;假定当前,a侧运行,b侧处于备用状态。检测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温度-13℃、新风出口温度-4℃,a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4℃、乏风出口温度-2.4℃;检测新风鼓风机的运行频率45hz。a侧控制参数θa:

a侧控制参数θa=0.9347≤θ1=1.0094,且t25-2=﹣2.4℃≤0℃,所以a侧需要启动融冰。此时打开b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新风侧融冰切换阀门,启动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然后关闭a侧新风侧融冰切换阀门、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完全启动且运行稳定后,检测到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的新风进口温度-13℃、新风出口温度-3.5℃,b侧低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进口温度4℃、乏风出口温度-2.8℃,新风鼓风机的运行频率仍为45hz。由此可得b侧控制参数θb:

b侧控制参数θb=1.0382≤θ2=1.1356,所以a侧融冰时需要加快融冰:打开a侧低温热管换热器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同时启动a侧电加热,开始融冰。

融冰过程中检测到a侧的乏风出口温度4.1℃,乏风进口温度4℃,满足t25-2≥t25-1,说明a侧融冰结束。此时关闭a侧乏风侧融冰切换阀门及电加热,a侧低温热管换热器处于备用状态,待b侧需要融冰时再投入使用。

极端天气保护控制: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乏风出口温度t23-2(对应高温段热管换热器乏风出口温度传感器23-2)低于3℃,视为极端天气,应做好高温段热管换热器4防冰保护。当0℃<t23-2<3℃时,投用处于备用状态的低温段热管换热器;当t23-2<0℃时,启动低温段热管换热器电加热补充加热;电加热启动后仍t23-2<0℃且维持较长时间时,适当降低新风鼓风机运行频率,减少新风通风量,同时报警(提示井筒冻害防护),待t23-2≥3℃后,再恢复新风鼓风机运行频率。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