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912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除尘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煤矿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主要产尘源头为采煤机截割滚筒和液压支架移架处。采煤截割滚筒工作时一直处于移动状态,因而产尘源头具有频繁、快速移动的特点,使得综采工作面除(降)尘措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采用水幕(喷雾)降尘措施,该措施通过水的雾化颗粒与空气中的粉尘结合,粉尘和水雾结合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达到降尘的作用。但是,该措施受煤尘的亲水性、粉尘颗粒和水雾颗粒间荷电性影响,无法将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浓度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粉尘浓度要求,降尘效率低;而且还会增加原煤水分,降低煤质发热量,影响经济效益,同时,水雾的雾化颗粒造成工作面视线差,影响工人操作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除尘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除尘系统,其包括:抽风机、液压支架和除尘器,抽风机和除尘器分别安装在液压支架上,其中,抽风机包括机体、马达和叶轮,马达安装在机体上,马达带动叶轮旋转;除尘器包括箱体和滤筒,箱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滤筒安装在箱体内部,位于出气口和进气口之间,抽风机的抽风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箱体的出气口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吸尘罩,其安装在液压支架上,吸尘罩通过第二管路与箱体的进气口连接。

可选地,吸尘罩、抽风机和除尘器分别安装在液压支架的顶梁上,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垂直。

可选地,所述液压支架还包括前翻转梁,前翻转梁与所述顶梁铰接,所述顶梁上设置有用于翻转前翻转梁的翻转千斤顶,所述除尘系统还包括主控模块和用于检测所述翻转千斤顶的伸缩杆的伸缩量数据,并将伸缩量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的位移检测模块,位移检测模块和主控模块均设置在顶梁上,主控模块分别与位移检测模块和抽风机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与箱体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压差数据,并将压差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的压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分别与采集模块和空气压缩机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位移检测模块为位移传感器,压差采集模块为压差传感器。

可选地,抽风机还包括集流器,集流器安装在抽风机的抽风口上。

可选地,所述抽风机为风动抽风机。

可选地,所述风动抽风机的风量≥50m3/min。

可选地,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回收粉尘的回收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除尘系统通过在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上设置抽风机和除尘器,在综采工作面主要产尘源头处进行除尘,有效防止产尘源头粉尘的扩撒,除尘效率高,整个除尘过程采用干式除尘,避免原煤水分的增加导致的煤质降低问题,增加原煤发热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除尘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除尘系统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除尘系统包括:液压支架1、抽风机2和除尘器3,抽风机2和除尘器分别安装在液压支架1上,液压支架1用于支护巷道顶板。

其中,抽风机2包括机体、马达和叶轮,马达安装在机体上,马达带动叶轮旋转;除尘器3包括箱体和滤筒,箱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滤筒安装在箱体内部,位于出气口和进气口之间,抽风机2的抽风口通过第一管路7与箱体的出气口连接。

工作时,采煤机6在液压支架1的支护下进行采煤,抽风机2工作,马达带动叶轮旋转,产生负压,将采煤产生的粉尘吸入除尘器3内,经过箱体内的滤筒过滤后排出,粉尘滞留在滤筒上,以实现粉尘与空气分离,净化后的空气重新进入综采工作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除尘系统通过在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上设置抽风机和除尘器,在综采工作面处主要产尘源头进行除尘,有效防止产尘源头粉尘的扩散,除尘效率高,整个除尘过程采用干式除尘,避免原煤水分的增加导致煤质降低的问题,增加原煤发热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强。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尘系统综采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降尘效率≥85%。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1和2所示,为了引导风流,增大除尘器进气口风流的吸入量,提高除尘效率,该除尘系统还包括:吸尘罩4,其安装在液压支架上,吸尘罩4通过第二管路8与箱体的进气口连接。

较佳地,为了距离产尘源头更近,更好地除尘,吸尘罩4、抽风机2和除尘器3分别安装在液压支架1的顶梁上。所述第一管路7与第二管路8垂直,使得除尘罩4、除尘器3和抽风机2在液压支架1的顶梁上呈“L”型布置,以充分利用顶梁的安装空间。也可将第二管路8设置为“L”型,第一管路7设置为直管路,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支架1还包括前翻转梁5,前翻转梁5与所述顶梁铰接,所述顶梁上设置有用于翻转前翻转梁的翻转千斤顶,所述除尘系统还包括主控模块和用于检测所述翻转千斤顶的伸缩杆的伸缩量数据,并将伸缩量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的位移检测模块,位移检测模块和主控模块均设置在顶梁上,主控模块分别与位移检测模块和抽风机电连接。主控模块接收到伸缩量数据,并且当伸缩量数据大于预定伸缩量(例如30mm)时,控制抽风机工作,进行除尘,可在液压支架1的前翻转梁5展开和收起后进行除尘,有效防止产尘源头液压支架移架处粉尘的扩散,高效除尘。也可将抽风机2与采煤机6实现开停随机联动,即采煤机6与抽风机2同时工作,更好地进行除尘。例如,采用同一个启动开关控制抽风机2和采煤机6,实现两者的开停随机联动。

可选地,除尘系统还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与箱体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压差数据,并将压差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的压差采集模块,压差主控模块分别与采集模块和空气压缩机电连接。当压差数据大于预定压差(例如200Pa)时,主控模块控制空气压缩机向箱体出气口供气,高压空气将滤筒反向冲压、膨胀和抖动,迫使滤筒上的积尘掉落到箱体内。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位移采集模块采用位移传感器,压差采集模块采用压差传感器。

进一步地,增大抽风机的进风量,提高进风效率,抽风机2还包括集流器,集流器安装在抽风机的抽风口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风机2为风动抽风机,风动抽风机采用高压空气作为动力,在综采工作面处工作更为安全。所述风动抽风机的风量≥50m3/min。

可选地,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回收粉尘的回收口,以方便将滤筒上掉落的积尘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