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142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钻井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弹性扶正器。



背景技术:

扶正器广泛应用于油气井钻井过程中,用于油气田在套管时使套管在井眼内保持居中,以提高固井质量。现有的扶正器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大多通过焊接方式将多个扶正条与设置于两端的两个端筒进行焊接,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因为焊接质量不高而损坏的情况,给扶正器的安全使用带来隐患;②扶正条之间的镂空槽与端筒之间为直角过渡,在井底较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容易发生应力集中,使扶正条与端筒之间发生断裂;③扶正器与井壁采用面接触,随着套管旋转入井过程中,扶正器的扶正条容易刮切井壁的岩屑、泥饼,增加下套管的阻力。

基于上述分析,急需对现有的扶正器进行结构改进,提高扶正器的整体强度,消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扶正器下滑过程中的阻力,提高钻井作业效率,提高扶正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扶正器的结构缺陷,设计一种整体式弹性扶正器,提高扶正器的整体强度,消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扶正器下滑过程中的阻力,提高钻井作业效率,提高扶正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整体式弹性扶正器,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所述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对称分布于多根弹性扶正条(3)两端,多根弹性扶正条(3)呈轴对称分布;

所述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浇铸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弹性扶正条(3)中部设置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结构,弹性扶正条(3)中心部位浇铸有向外凸起的半球面体(301),半球面体(301)外表设置有耐磨涂层(3001);

所述设置于弹性扶正条(3)外周壁的半球面体(301)呈圆周分布;

所述相邻的两个弹性扶正条(3)之间形成镂空槽(4)。

进一步,所述镂空槽(4)两侧端部与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相接的部位形成U形圆弧体(401)。

进一步,所述耐磨涂层(3001)为纳米级氮化钛涂层、纳米级氮化铬涂层及纳米级氮化铝钛涂层中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弹性扶正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结构包括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对称分布于多根弹性扶正条(3)两端,多根弹性扶正条(3)呈轴对称分布;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浇铸为一体式结构;弹性扶正条(3)中部设置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结构,弹性扶正条(3)中心部位浇铸有向外凸起的半球面体(301),半球面体(301)外表设置有耐磨涂层(3001);设置于弹性扶正条(3)外周壁的半球面体(301)呈圆周分布;上述设计结构,将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浇铸为一体式结构,提高了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整体强度,有效保证入井安全性,降低钻井事故发生率,在弹性扶正条(3)中心部位浇铸向外凸起的半球面体(301),半球面体(301)起到扶正套管的作用,设计的半球面体(301)改善了扶正器与井壁的接触方式,与传统的面接触方式相比,点接触可有效减缓弹性扶正条(3)对井壁的刮切,使下套管作业阻力小,在有效保证扶正的前提下,提高套管下降效率;半球面体(301)外表设计的耐磨涂层(3001)有利于提升半球面体(301)耐磨性,进一步提高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相邻的两个弹性扶正条(3)之间形成镂空槽(4);镂空槽(4)两侧端部与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相接的部位形成U形圆弧体(401);上述设计,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设计的弹性扶正条(3)与两端的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之间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结构更加稳定。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耐磨涂层(3001)为纳米级氮化钛涂层、纳米级氮化铬涂层及纳米级氮化铝钛涂层中任意一种;上述设计,采用纳米级耐磨涂层,耐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图2及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式弹性扶正器,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所述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对称分布于多根弹性扶正条(3)两端,多根弹性扶正条(3)呈轴对称分布;

所述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浇铸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弹性扶正条(3)中部设置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结构,弹性扶正条(3)中心部位浇铸有向外凸起的半球面体(301),半球面体(301)外表设置有耐磨涂层(3001);

所述设置于弹性扶正条(3)外周壁的半球面体(301)呈圆周分布;

所述相邻的两个弹性扶正条(3)之间形成镂空槽(4)。

作为改进,所述镂空槽(4)两侧端部与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相接的部位形成U形圆弧体(401)。

作为改进,所述耐磨涂层(3001)为纳米级氮化钛涂层、纳米级氮化铬涂层及纳米级氮化铝钛涂层中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结构包括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对称分布于多根弹性扶正条(3)两端,多根弹性扶正条(3)呈轴对称分布;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浇铸为一体式结构;弹性扶正条(3)中部设置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结构,弹性扶正条(3)中心部位浇铸有向外凸起的半球面体(301),半球面体(301)外表设置有耐磨涂层(3001);设置于弹性扶正条(3)外周壁的半球面体(301)呈圆周分布;上述设计结构,将上端部圆筒(1)、下端部圆筒(2)及多根弹性扶正条(3)浇铸为一体式结构,提高了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整体强度,有效保证入井安全性,降低钻井事故发生率,在弹性扶正条(3)中心部位浇铸向外凸起的半球面体(301),半球面体(301)起到扶正套管的作用,设计的半球面体(301)改善了扶正器与井壁的接触方式,与传统的面接触方式相比,点接触可有效减缓弹性扶正条(3)对井壁的刮切,使下套管作业阻力小,在有效保证扶正的前提下,提高套管下降效率;半球面体(301)外表设计的耐磨涂层(3001)有利于提升半球面体(301)耐磨性,进一步提高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相邻的两个弹性扶正条(3)之间形成镂空槽(4);镂空槽(4)两侧端部与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相接的部位形成U形圆弧体(401);上述设计,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设计的弹性扶正条(3)与两端的上端部圆筒(1)和下端部圆筒(2)之间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耐磨涂层(3001)为纳米级氮化钛涂层、纳米级氮化铬涂层及纳米级氮化铝钛涂层中任意一种;上述设计,采用纳米级耐磨涂层,耐磨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按照图1所示对设计的整体式弹性扶正器进行组装,将整体式弹性扶正器装配套管(5)外侧,套管下井过程中,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用于对套管进行扶正,半球面体(301)与油气井井壁点接触,点接触可有效减缓弹性扶正条(3)对井壁的刮切,使下套管作业阻力小,在有效保证扶正的前提下,提高套管下降效率。

按照以上描述,即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