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24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隧道施工中,在铺设自粘布或防/排水板时,通常采用的是人工的铺设方式,铺设时,通过人工将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压紧至隧道内表面处,再通过射钉枪等进行固定。这种人工抵紧的方式,操作非常不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影响铺设的自动化程度。

现有技术也有采用支撑结构来抵住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但是这种支撑结构的设计不合理,抵接在自粘布或防/排水板时,支撑结构无法进行调整,容易损伤自粘布或防/排水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后续操作的压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单元;支撑单元,其具有支撑面;作动单元,其与压紧单元连接,并控制压紧单元沿一轨迹作动,在该作动轨迹上,压紧单元在远离支撑面或靠近支撑面之间的位置切换。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隧道中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固定,在将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固定至隧道内表面时,通过压紧装置将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压紧至隧道内表面,使自粘布或防/排水板与隧道内表面贴紧,从而方便后续的固定;作动单元可控制压紧单元移动,压紧单元在远离支撑面时,其逐渐靠近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并完成对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压紧,压紧单元在靠近支撑面时,不会影响前道的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铺设;上述的压紧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进行压紧,节省了人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紧单元具有压紧部,该压紧部在远离支撑面的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具有弹性。因压紧部与自粘布或防/排水板接触的部分,即压紧部在远离支撑面的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具有弹性,因而压紧时不会损伤到自粘布或防/排水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紧部为气囊。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紧部为软质材料构成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上具有充气结构和放气结构。气囊可进行充气和放气,放气状态时,便于运送,充气状态时,可用于压紧自粘布或防/排水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紧单元设置有多个。多个压紧单元,单独充放气,可减少充气和放气时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更换成本较低,便于维护,多个压紧单元排布时,便于根据隧道内表面的形状做出调整,提高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紧单元沿一拱形的轨迹排布。其与隧道的内表面的形状适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作动单元设置有多个,作动单元与压紧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作动单元包括气缸,气缸固定在支撑单元上,且其活塞杆与压紧单元连接。气缸工作时,其活塞杆作动,从而控制压紧单元作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隧道中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固定,在将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固定至隧道内表面时,通过压紧装置将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压紧至隧道内表面,使自粘布或防/排水板与隧道内表面贴紧,从而方便后续的固定;作动单元可控制压紧单元移动,压紧单元在远离支撑面时,其逐渐靠近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并完成对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压紧,压紧单元在靠近支撑面时,不会影响前道的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铺设;上述的压紧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进行压紧,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以附图中的相对概念或是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单元1、支撑单元2和作动单元3。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单元2,其具有支撑面21;作动单元3,其与压紧单元1连接,并控制压紧单元1沿一轨迹作动,在该作动轨迹上,压紧单元1在远离支撑面21或靠近支撑面21之间的位置切换,在靠近支撑面21时,压紧单元1可支撑在支撑面21之上。

本实施例中的行走轨道1包括若干可分离式安装的单元,从而方便拆转。

本实施例中的压紧装置适用于隧道中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固定,在将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固定至隧道内表面时,通过压紧装置将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压紧至隧道内表面,使自粘布或防/排水板与隧道内表面贴紧,从而方便后续的固定;作动单元3可控制压紧单元1移动,压紧单元1在远离支撑面21时,其逐渐靠近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并完成对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压紧,压紧单元1在靠近支撑面21时,不会影响前道的自粘布或防/排水板的铺设;上述的压紧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进行压紧,节省了人力。

本实施例中的压紧单元1具有压紧部11,该压紧部11在远离支撑面21的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具有弹性。因压紧部11与自粘布或防/排水板接触的部分,即压紧部11在远离支撑面21的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具有弹性,因而压紧时不会损伤到自粘布或防/排水板。本实施例中的压紧部11在远离支撑面21的方向上的外侧部分为弧形结构,使其与具有弧度的隧道内表面更加贴合,压紧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的压紧部11具体采用的是气囊。气囊上具有充气结构和放气结构。气囊可进行充气和放气,放气状态时,便于运送,充气状态时,可用于压紧自粘布或防/排水板。在气囊抵在自粘布或防/排水板上时,通过对气囊充气,可调节气囊对自粘布或防/排水板抵紧的力,使自粘布或防/排水板与隧道内表面完全贴合。

本实施例中的压紧单元1设置有多个。多个压紧单元1,单独充放气,可减少充气和放气时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更换成本较低,便于维护,多个压紧单元1排布时,便于根据隧道内表面的形状做出调整,提高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压紧单元1沿一拱形的轨迹排布。其与隧道的内表面的形状适配。

本实施例中的作动单元3设置有多个,作动单元3与压紧单元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压紧单元1由单独的作动单元3控制。

本实施例中的作动单元3的具体结构包括气缸31,气缸31固定在支撑单元2上,且其活塞杆与压紧单元1连接。气缸31工作时,其活塞杆作动,从而控制压紧单元1作动。此处的作动单元3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能实现类似功能即可,如丝杆传动、油缸传动、凸轮传动等。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单元2具有多个,其数量与作动单元3一致,支撑单元2之间可拆卸式的连接,支撑单元2可根据具体隧道的形状结构进行排布,而压紧单元1是根据支撑单元2进行排布,即压紧单元1与相对应的支撑单元2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排布支撑单元2时,便完成了压紧单元1的排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压紧装置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压紧部11为软质材料构成的部件。即压紧部11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软质的材料,如硅胶、橡胶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及附图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