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45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猫道是一种配套于石油钻机上的设备,在气动绞车的配合下可将地面钻具输送到钻台面上。丛式钻井是指在一个井场上完成若干甚至上百口井,各井口之间的距离不到数米。在丛式钻井移动井位时,为了节约钻井设备的拆、装时间,就需要钻井设备具有整体移运过程中能够避让井口装置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拉杆和斜撑杆,所述支架为竖直设立的两个支架,所述两个支架之间的下部设有水平的拉杆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杆上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斜撑杆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斜撑杆一端与支架上部铰接,其中一个所述斜撑杆另一端与拉杆上的第二组定位凸起铰接,其中另一个所述斜撑杆一端与另一支架上部铰接,其中一个所述斜撑杆另一端与拉杆上的第二组定位凸起铰接,两个所述支架顶部设有猫道台面,所述猫道台面上设有第一组定位凸起,

当避让进口时,两个所述斜撑杆另一端与拉杆拆卸,所述斜撑杆另一端与第一组定位凸起连接,所述拉杆与支架拆卸,以有效避让井口并形成稳定的固定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装置在稳定结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双位置固定的方式可有效通过改变其安装方式对井口设置进行有效避让;当与井口设备有干涉时斜撑杆与拉杆连接的一端解除约束,与上部的猫道台面进行铰接,下部拉杆去除,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有效避让井口装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安装猫道台面和支架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斜撑杆翻转至与猫道台面铰接时的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进行有效避让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斜撑杆;3-拉杆;4-猫道台面;5-第一组定位凸起;6-第二组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一种避让井口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架1、拉杆3和斜撑杆2,所述支架1为竖直设立的两个支架1,所述两个支架1之间的下部设有水平的拉杆3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杆3上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斜撑杆2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斜撑杆2一端与支架1上部铰接,其中一个所述斜撑杆2另一端与拉杆3上的第二组定位凸起6铰接,其中另一个所述斜撑杆2一端与另一支架1上部铰接,其中一个所述斜撑杆2另一端与拉杆3上的第二组定位凸起6铰接,两个所述支架1顶部设有猫道台面4,所述猫道台面4上设有第一组定位凸起5,

当避让进口时,两个所述斜撑杆2另一端与拉杆3拆卸,所述斜撑杆2另一端与第一组定位凸起5连接,所述拉杆3与支架1拆卸,以有效避让井口并形成稳定的固定装置。

结构说明:猫道分前、后两个猫道,每个猫道通过两对支架1支撑;将每对支架1通过斜撑杆2、拉杆3进行连接,保证支架1处于竖直的稳定状态;安装猫道台面4;翻转斜撑杆2使之与猫道台面4连接,下部拉杆3根据采油树干涉情况选择去除或保留。

本装置在稳定结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双位置固定的方式可有效通过改变其安装方式对井口设置进行有效避让。在常规安装过程中,斜撑杆2与支架1和拉杆3连接,使之形成一个稳定结构;当与井口设备有干涉时斜撑杆2与拉杆3连接的一端解除约束,与上部的猫道台面4进行铰接,下部拉杆3去除,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有效避让井口装置。

工作过程:

1、先将一对支架1对向立起;

2、将两支架1底部增加一水平拉杆3,在每个支架1中部铰接一个斜支撑,每个斜支撑的自由端与水平拉杆3连接,保证支架1处于竖直状态;

3、另一对支架1同样按照上述方式安装;

4、将猫道台面4放置在两对支架1上且分别连接;将每个支架1上的斜撑杆2翻转至与猫道台面4铰接。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