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简易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946发布日期:2018-07-11 02:02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模车,特别是一种管廊简易模车。



背景技术:

以往的管廊模车管线复杂,不安全经常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故,本管廊简易模车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施工,它既能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满足合同工期和质量要求。该台车结构简单,组装、支模、拆模及运行方便,施工效率高,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廊简易模车,减少了管廊,很多零部件可拆卸可调整,方便工人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廊简易模车,包括台车架、钢模板、行走装置、侧撑机构、支架系统;所述台车架设置于所述钢模板内部,所述行走装置设置于所述台车架的底部,所述侧撑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台车架的两侧端面,所述支架系统设置于所述台车架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台车架包括:污水舱、燃气舱、输水舱、综合舱,所述污水舱连通燃气舱,所述燃气舱连通输水舱,所述输水舱连通综合舱,所述污水舱、所述燃气舱、所述输水舱、所述综合舱结构一样,所述污水舱包括第一上弦、第一下弦、第十一上弦、第十一下弦、第一斜撑、第二斜撑、第三斜撑、第十一斜撑、第十二斜撑、第十三斜撑、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第十一立柱、第十二立柱、第十三立柱、第十四立柱、第十五立柱,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所述第四立柱,所述第五立柱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弦和所述第一下弦之间,所述第一斜撑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二斜撑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三斜撑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十一立柱、所述第十二立柱、所述第十三立柱、所述第十四立柱,所述第十五立柱设置于所述第十一上弦和所述十一下弦之间,所述第十一斜撑设置于所述第十一立柱与所述第十二立柱之间,所述第十二斜撑设置于所述第十二立柱与所述第十三立柱之间,所述第十三斜撑设置于所述第十二立柱与所述第十三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立柱与第十一立柱之间设置顶盖。

优选地,所述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所述内侧钢模板包括窝座垫片、2组顶升丝杆、顶升横担,所述顶升丝杆设置于窝座垫片的上端面,所述2组顶升丝杆对称设置于顶升横担上。

优选地,所述行走装置是行走车轮箱,设置于所述每段车模块的四个脚上,所述桁架设置于两个行走轮箱之上。

优选地,所述侧撑机构包括侧模伸缩机构和侧模顶撑机构。所述侧模伸缩机构包括双头螺杆和钢管,所述钢管焊接在双头螺杆上;所述侧模顶撑机构包括上部顶撑和下部顶撑,所述上部顶撑包括顶盖、转盘、限位挡块、掉点悬臂、定长顶杆、开槽垫片、侧板;所述吊点悬臂对称设置于两个立柱外侧,所述限位挡块对称设置于所述顶盖两端,所述转盘设置于撑模丝杆正中,所述定长顶杆对称设置于撑模丝杆的两端,所述侧板设置于顶盖的两端;所述侧模伸缩机构包括撑模丝杆、开槽垫板、螺旋顶杆和转盘,所述螺旋顶杆设置于撑模丝杆的一端,所述开槽垫板设置于撑模丝杆的另一端且位于立柱的侧壁上,所述转盘设置于撑模丝杆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撑伸缩机构和侧模顶撑机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系统包括8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于下弦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将常规模板系统内的钢管支撑架替代为整体的钢桁架,悬挂大型钢模板,模车主桁架下部设置行走机构和牵引装置,在拆模状态下,确保台车钢模体系可以整体移走。

2、管廊浇筑混凝土时分层分段进行浇筑,采用人工立模浇筑,上部侧墙、顶板一次浇筑完成,采用简易模车支模,采用模车施工管廊侧墙和顶板时,提前完成后三个施工段的底板浇筑,确保模车进入下一段施工时,底板混凝土养护时间达7天以上。

3、每管模车根据施工需要可由单段或多段组成,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廊简易模车结构图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廊简易模车结构图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案1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管廊简易模车,包括台车架34、钢模板35、行走装置20、侧撑机构37、支撑系统21;所述台车架34设置于所述钢模板35内部,所述行走装置36设置于所述台车架34的底部,所述侧撑机构37分别设置于所述台车架34的两侧端面,所述支撑系统38设置于所述台车架34的底部。

本实施方案,详述了一种管廊简易模车的组装结构图,简易模车施工工艺原理为将常规模板系统内的钢管支撑架替代为整体的钢桁架,悬挂大型钢模板,模车主桁架下部设置行走机构和牵引装置,在拆模状态下,确保台车钢模体系可以整体移走。立模和拆模时,通过螺旋伸缩机构代替人工装拆,实现钢模板的快速支设和快速脱模,简易模车在工厂加工组装完成后,运至现场,采用汽车式起重机和人工配合现场进行安装,安装顺序为:行走装置下一步,模车主桁架下一步,挂点悬臂下一步,内侧钢模板下一步,顶板钢模板下一步,顶撑装置。

实施方案2

在实施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台车架包括:污水舱、燃气舱、输水舱、综合舱,所述污水舱连通燃气舱,所述燃气舱连通输水舱,所述输水舱连通综合舱,所述污水舱、所述燃气舱、所述输水舱、所述综合舱结构一样,所述污水舱,包括第一上弦1、第一下弦2、第十一上弦3、第十一下弦4、第一斜撑5、第二斜撑6、第三斜撑7、第十一斜撑8、第十二斜撑、第十三斜撑9、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1、第三立柱12、第四立柱13、第五立柱14、第十一立柱15、第十二立柱16、第十三立柱17、第十四立柱18、第十五立柱19,所述第一立柱10、所述第二立柱11、所述第三立柱12、所述第四立柱13,所述第五立柱14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弦1和所述第一下弦2之间;所述第一斜撑5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10与所述第二立柱11之间,所述第二斜撑6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11与所述第三立柱12之间,所述第三斜撑7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11与所述第三立柱12之间;所述第十一立柱15、所述第十二立柱16、所述第十三立柱17、所述第十四立柱18,所述第十五立柱19设置于所述第十一上弦3和所述十一下弦4之间;所述第十一斜撑8设置于所述第十一立柱15与所述第十二立柱16之间,所述第十二斜撑16设置于所述第十二立柱16与所述第十三立柱17之间,所述第十三斜撑9设置于所述第十二立柱16与所述第十三立柱17之间,所述第一立柱10与第十一立柱15之间设置顶盖。

本实施方案,详述了台车架的组成及安装结构,模车主梁由4段桁架首尾相连而成,拆装方便,结构轻巧刚性大。将每段桁架放到适合高度的支垫上,装上行走轮箱,将桁架连成整体,在已浇筑底板混凝土表面测量放出模车桁架中心线,用墨斗弹线定位,准确标识。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式起重机现场安装。

实施方案3

在实施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钢模板34包括内侧钢模板,所述内侧钢模板包括窝座垫片、2组顶升丝杆、顶升横担,所述顶升丝杆设置于窝座垫片的上端面,所述2组顶升丝杆对称设置于顶升横担上。

本实施方案,详述了钢模板的组成安装内侧模前,先将挂点悬臂分别安装于主梁两侧上口并用螺栓连接牢固,再将侧模置于两挂点上临时固定,装入撑模丝杆,将主梁两侧模板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去掉临时固定。最后装入顶升横担、顶撑装置和撑模丝杆,简易模车安装好后,进行使用前的调试,包括行走系统、撑模丝杆、内侧模收放、顶模升降等调试。

实施方案4

在实施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行走装置是行走车轮箱20设置于所述每段车模块的四个脚上,所述桁架设置于两个行走轮箱之上。

本实施方案,详述了行走装置的安装及组成。

实施方案5

在实施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侧撑机构37包括侧模伸缩机构和侧模顶撑机构。所述侧模伸缩机构包括双头螺杆和钢管,所述钢管焊接在双头螺杆上;所述侧模顶撑机构包括上部顶撑和下部顶撑,所述上部顶撑包括顶盖22、转盘23、限位挡块24、掉点悬臂25、定长顶杆26、开槽垫片27、侧板28、撑模丝杆29;所述掉点悬臂25对称设置于两个立柱外侧,所述限位挡块24对称设置于所述顶盖22两端,所述转盘23设置于撑模丝杆29正中,所述定长顶杆26对称设置于撑模丝杆29的两端,所述侧板28设置于顶盖的两端;所述侧模伸缩机构包括撑模丝杆30、开槽垫板31、螺旋顶杆32和转盘33,所述螺旋顶杆32设置于撑模丝杆30的一端,所述开槽垫板31设置于撑模丝杆30的另一端且位于立柱的侧壁上,所述转盘33设置于撑模丝杆30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撑伸缩机构和侧模顶撑机构。

本实施方案,详述了侧撑机构,通过侧撑机构可以调节侧板,通过旋转侧模上部和下部撑模丝杆,使侧模缓慢移动直至上口顶紧限位挡块,再调整侧模下口顶升机构,使侧模上口与顶模边口结合良好,最后通过转动撑模丝杆,对局部需要调整位置的侧模进行微调,使模板尺寸及位置符合要求。

实施方案6

在实施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系统包括8个千斤顶21,所述千斤顶21设置于下弦底部。

本实施方案,详述了支撑系统的千斤顶的安装位置支模时,简易模车整体由下侧的支撑顶起完成支模,支撑千斤顶下降,依靠模车和顶板模板的自重整体下降脱离混凝土,利用牵引设备向前整体牵引,完成拆模及移位。采用模车整体支拆施工工艺,避免了顶板脚手架的反复装拆,模板的反复拼装,提高了功效,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