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过站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660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过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过站钢架。



背景技术:

盾构法施工是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地下隧道施工技术,盾构机在两个区间施工时候,第一个区间已经施工完成,盾构机已经出洞后,需要通过地铁车站,进入下一个区间施工,即盾构过站。

其中过站采取的方法层出不穷,常规的过站方式有步进小车、弧形混凝土导台、始发基座。步进小车过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需要一个月左右,施工进度慢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弧形混凝土导台过站需要在盾构到达车站之前在车站底板上浇筑混凝土弧形导台,导台中心和两侧预留安置反作用力装置的预留孔洞,这同样费时,且在安装前和拆除后不便于吊运、组装和拆除工作,始发基座过站方式中,发射架的定位安装精准度对盾构机始发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这以上几种过站方式成本高,施工进度慢,均不适合短距离过站的工程。因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应该对盾构机的过站方式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传统市政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时,采用的过站方式成本高,施工进度慢,不适合短距离过站的工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构过站钢架,提高盾构在小空间范围之内过站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保证盾构过站快捷的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盾构过站钢架,包括钢架底座、导轨底梁和导轨;

所述钢架底座呈榀形结构,由左右两个立柱和连接于左右两个立柱之间的横梁构成;所述横梁分为上横梁和下横梁,均为型钢,所述立柱顶面和底面都安装有钢板,顶面的钢板焊接有螺栓孔,底面的钢板用于平整钢架,使各个立柱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排设置的多个钢架底座的立柱上端安装有两根平行的导轨底梁,所述导轨底梁通过螺栓与钢架底座连接,所述导轨底梁上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与导轨底梁通过三角板焊接加固。

左右两个立柱还分别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与立柱连接,下端与地面连接,在钢架后续加固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盾构过站钢架,钢架底座加工成榀,在安装前和拆除后便于吊运,可以很容易的完成过站钢架的组装和拆除工作,缩短了盾构过站时间,提高盾构在小空间范围之内过站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保证盾构过站快捷的完成,并且整个钢架成本相应较低,还能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盾构过站钢架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轨底梁;2、钢板;3、上横梁;4、下横梁;5、立柱;6、支架;7、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钢架底座、导轨底梁(1)和导轨(7);所述钢架底座呈榀形结构,由左右两个立柱(5)和连接于左右两个立柱(5)之间的横梁构成;所述立柱顶面和底面都安装有钢板(2),顶面的钢板(2)焊接有螺栓孔,底面的钢板(2)用于平整钢架,使各个立柱(5)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排设置的多个钢架底座的立柱(5)上端安装有两根平行的导轨底梁(1),所述导轨底梁(1)通过螺栓与钢架底座连接,所述导轨底梁(1)上安装有导轨(7),所述导轨(7)与导轨底梁(1)通过三角板焊接加固。

左右两个立柱(5)还分别连接有支架(6),所述支架(6)上端与立柱(5)连接,下端与地面连接,在钢架后续加固时连接。

安装时,先按照测量放线位置对端头两个钢架底座进行定位,定位后将导轨底梁(1)和导轨(7)放在钢架底座上,然后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剩余的钢架底座根据导轨底梁(1)上的螺栓孔进行调节,并陆续将螺栓拧紧,组装完成后再次进行测量复核过站钢架的位置,最后用支架(6)对过站钢架进行加固。

在盾构过站过程中,需在导轨(7)上涂抹黄油,减少盾体与导轨(7)之间的摩擦力,在盾构空推负环管片拖出盾尾时,及时采用铁三角进行加固,并在空推过程中及时进行管片螺栓复紧,保证负环的拼装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及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