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48007发布日期:2018-07-17 21:5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需要使用电瓶车来进行渣土、砂浆、管片的运输,但是当操作人员误操作,在电瓶车未刹车的情况下私自离开,则会导致电瓶车发生溜车事故,对盾构台车、盾构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撞击事故,并需要将事故发生造成的破坏降至最低。

现阶段在盾构防撞方法上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措施:一是通过增设电瓶车防溜车装置,提高电瓶车自身安全性;二是通过在盾构台车前端增设一道防撞梁,以减小电瓶车溜车后的冲击事故破坏程度。然而现有的方法仅仅将横梁通过螺栓固定在盾构台车的前端,其缓冲作用和降低破坏的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防撞梁缓冲作用和减小破坏的效果不明显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包括:

固设于盾构台车的第一防撞梁;

固设于所述第一防撞梁远离所述盾构台车一侧的多个吸能组件;以及

固设于所述吸能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防撞梁一侧的第二防撞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两道防撞梁以提升防撞装置的强度,并在两道防撞梁之间设置吸能组件以起到缓冲和吸能作用,从而达到减小破坏的效果。

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均为弧形且平行设置,所述吸能组件的一端贴合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撞梁的侧面、另一端贴合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撞梁的侧面。

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表面贴合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撞梁侧面的基座、表面贴合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撞梁侧面的导向座以及固定于所述基座和导向座之间的吸能盒,多个所述吸能盒平行设置,通过所述吸能盒溃缩变形从而吸收撞击能量。

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座为一面开口的盒体,所述导向座的内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吸能盒设置方向一致的导向条,且所述吸能盒固定于所述导向座内。

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防撞梁的前侧面贴设有缓冲垫。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防撞梁,将所述第一防撞梁固设于所述盾构台车;

提供多个吸能组件,将所述吸能组件固设于所述第一防撞梁远离所述盾构台车的一侧;

提供第二防撞梁,将所述第二防撞梁固设于所述吸能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防撞梁的一侧。

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均为弧形,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防撞梁和所述第二防撞梁平行设置,所述吸能组件的一端贴合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撞梁的侧面、另一端贴合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撞梁的侧面。

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基座、导向座和吸能盒,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基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防撞梁的侧面贴合并焊接固定;

将所述导向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防撞梁的侧面贴合并焊接固定;

将所述吸能盒焊接固定于所述基座和导向座之间,并使多个所述吸能盒平行设置,通过所述吸能盒溃缩变形从而吸收撞击能量。

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座为一面开口的盒体,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吸能盒的端部焊接固定于所述导向座内,并于所述导向座的内侧面上设置多个与所述吸能盒设置方向一致的导向条。

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提供缓冲垫,将所述缓冲垫贴设于所述第二防撞梁的前侧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中吸能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中吸能组件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可在电瓶车溜车事故发生时,对撞击进行缓冲,吸收电瓶车撞击的动能,从而减轻撞击事故对盾构台车、盾构以及工作人员的伤害。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包括:固设于盾构台车前端的第一防撞梁10、固设于所述第一防撞梁的前侧的多个吸能组件30、固设于所述吸能组件前侧的第二防撞梁20以及贴设于所述第二防撞梁前侧面的缓冲垫40。

其中,第一防撞梁10为工字梁,包括一腹板11和固设于腹板两侧边的翼缘板12,该腹板11水平设置以使第一防撞梁10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佳的抗变形能力。且较佳地,该工字梁为弧形的工字梁,进一步提升了其整体的抗变形能力,并在变形时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第二防撞梁20与第一防撞梁10之间留设有缓冲间隙50,用于固定吸能组件30。第二防撞梁20为竖直设置的弧形的钢板,该弧形钢板与第一防撞梁的两个翼缘板12平行。第二防撞梁20用于分散撞击的能量,将集中于一点的撞击能量分散至整个钢板表面,并均匀地向后传递给多个吸能组件。优选地,第一防撞梁10和第二防撞梁20均使用q345钢材制成。

结合图1至图3,多个吸能组件30相互平行地设于缓冲间隙50内,且其设置方向与盾构台车前进方向一致。吸能组件30包括焊接固定于第一防撞梁前侧面的基座31、焊接固定于第二防撞梁后侧面的导向座32以及一端焊接固定于基座、另一端焊接固定于导向座内的吸能盒33。优选地,吸能盒33为金属制的方管,发生撞击时,第二防撞梁20将能量向后传递使吸能盒33压缩变形,从而达到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保护后部的盾构台车的效果。

其中,基座31的后侧面313适配于弧形的第一防撞梁的前侧面101,并与其贴合并固定;与基座31同样地,导向座32的前侧面323也适配于弧形的第二防撞梁的后侧面201,并与其贴合并固定,而与吸能盒33的端部固定的基座的前侧面314和导向座的后侧面324均垂直于盾构台车前进方向,使得吸能盒33均沿盾构台车前进方向设置。优选地,基座31和导向座32均使用q345钢材制成。

优选地,基座31和导向座32均为一面开口的盒体。基座31包括一基座底板311和围设于基座底板四周的基座侧板312;导向座包括一导向座底板321和围设于导向座底板四周的导向座侧板322,且导向座底板321的面积大于基座底板的面积311,使得吸能组件30变形时,基座侧板312与导向座侧板322错开。导向座32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吸能盒33的端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导向座侧板322内侧面上设有多个与吸能盒33设置方向平行的导向条34,导向条34对吸能盒33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使得当撞击方向与吸能盒33设置的方向不平行时,吸能盒33也能沿导向条设置的方向(也就是吸能盒设置的方向)压缩变形,从而使吸能的效果达到最佳。进一步地,吸能盒33上沿垂直于其设置的方向设有向内凹陷的引导槽331,用于引导吸能盒33使其更易于沿其设置的方向压缩变形,从而使吸能的效果达到最佳。

缓冲垫40为橡胶垫,且优选为聚氨酯橡胶垫,其厚度为1-2cm。由于橡胶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作用,将橡胶垫设于防撞装置的最前端,可使电瓶车直接撞击在橡胶垫上,经缓冲消耗掉一部分撞击的能量后,再将其余能量传递至第二防撞梁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防撞梁10,将第一防撞梁10固定于盾构台车的前端。其中,第一防撞梁10为工字梁,包括一腹板11和固设于腹板两侧边的翼缘板12。固定第一防撞梁10时,使腹板11水平设置以使第一防撞梁10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佳的抗变形能力。且该工字梁为弧形的工字梁,进一步提升了其整体的抗变形能力,并在变形时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提供第二防撞梁20,将第二防撞梁20置于第一防撞梁10的前侧,于第二防撞梁20与第一防撞梁10之间留设缓冲间隙50。其中,第二防撞梁20为竖直设置的弧形的钢板,设置第二防撞梁20时,使该弧形的钢板与第一防撞梁的两个翼缘板12平行。第二防撞梁20用于分散撞击的能量,将集中于一点的撞击能量分散至整个钢板表面,并均匀地向后传递给多个吸能组件。优选地,选取q345钢材制的第一防撞梁10和第二防撞梁20。

提供多个吸能组件30,将吸能组件30相互平行地设于缓冲间隙50内,使其设置方向与盾构台车前进方向一致。具体地,吸能组件30包括基座31、导向座32和吸能盒33。优选地,吸能盒33为金属制的方管,发生撞击时,第二防撞梁20将能量向后传递使吸能盒33变形,从而达到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保护后部的盾构台车的效果。

其中,基座的后侧面313适配于弧形的第一防撞梁的前侧面101,将基座的后侧面313与第一防撞梁的前侧面101贴合并焊接固定;同样的,导向座的前侧面323也适配于弧形的第二防撞梁的后侧面201,将导向座的前侧面323与第二防撞梁的后侧面201贴合并焊接固定;将吸能盒的一端焊接固定于基座的前侧面314、另一端焊接固定于导向座的后侧面324,基座的前侧面314和导向座的后侧面324均垂直于盾构台车前进方向,使得吸能盒33均沿盾构台车前进方向设置。优选地,选用q345钢材制作基座31和导向座32。

优选地,基座31和导向座32均为一面开口的盒体。基座31包括一基座底板311和围设于基座底板四周的基座侧板312;导向座包括一导向座底板321和围设于导向座底板四周的导向座侧板322,且导向座底板321的面积大于基座底板的面积311,使得吸能组件30变形时,基座侧板312与导向座侧板322错开。导向座32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吸能盒33的端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于导向座侧板322内侧面上设置多个与吸能盒33设置方向平行的导向条34,通过导向条34对吸能盒33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使得当撞击方向与吸能盒33设置的方向不平行时,吸能盒33也能沿导向条设置的方向(也就是吸能盒设置的方向)压缩变形,从而使吸能的效果达到最佳。进一步地,于吸能盒33上沿垂直于其设置的方向做出向内凹陷的引导槽331,用于引导吸能盒33使其更易于沿其设置的方向压缩变形,从而使吸能的效果达到最佳。

提供缓冲垫40,将缓冲垫40贴设于第二防撞梁的前侧面。优选地,选用橡胶垫作为缓冲垫40,且进一步地选用聚氨酯橡胶垫,厚度为1-2cm。由于橡胶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作用,将橡胶垫设于防撞装置的最前端,可使电瓶车直接撞击在橡胶垫上,经缓冲消耗掉一部分撞击的能量后,再将其余能量传递至第二防撞梁20。

本发明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如图1所示,当电瓶车发生溜车而撞上盾构台车前端的防撞装置时,首先撞击缓冲垫40,将较大的动能传递给防撞装置,该能量经过橡胶制的缓冲垫40衰减后作用于第二防撞梁20上,接着第二防撞梁20将能量分散并均匀传递给多个吸能组件30,当能量超过吸能盒33能承受的临界值时,吸能盒33在引导槽331和导向条的导向下沿其设置的方向变形溃缩,从而快速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继而缓解第一防撞梁10受到的冲击作用,最后利用抗变形能力较佳的第一防撞梁10顶住电瓶车并迫使其停止,防止盾构及盾构上的机械设备遭受损坏。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