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隧道主动式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9798发布日期:2019-04-30 18:1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高铁隧道主动式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铁隧道主动式防水板。



背景技术:

在高铁隧道中需要进行防水工作,尤其是地质状况复杂的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建造。一方面为满足隧道使用功能的防水要求,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均铺设防水板;同时为排出二次衬砌背后的地下水,避免或减小水压对衬砌结构的不利作用,一般在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再铺设排水板。现有防水板通过固定件(如螺钉)固定在隧道内壁上,而固定件穿过防水板,这样使得固定件和防水板之间具有间隙,严重时导致间隙出现漏水现象,影响隧道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防水板通过固定件(如螺钉)固定在隧道内壁上,而固定件穿过防水板,这样使得固定件和防水板之间具有间隙,严重时导致间隙出现漏水现象,影响隧道的防水效果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高铁隧道主动式防水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铁隧道主动式防水板,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第一空腔体和第二空腔体,所述第一空腔体由外向外依次设置有密封橡胶、滑块和吸水树脂,所述第二空腔体位于所述密封橡胶正上方,所述第一空腔体位于所述第二空腔体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空腔体和第二空腔体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体靠近所述吸水树脂处连通。在螺钉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出现漏水现象时,水由第二空腔体到达通道,并由通道到达第一空腔体内的吸水树脂处,从而使得吸水树脂膨胀,吸水树脂推动滑块,使得滑块挤压密封橡胶,从而使得螺钉被密封,从而防止水继续由间隙向下漏。

为了更好的使得螺钉和密封胶之间密封,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与所述密封橡胶的接触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由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由于滑块和密封橡胶之间的接触面为斜面,根据受力分析密封橡胶受到两个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密封橡胶对螺钉更好的密封。

为了防止螺钉固定不在密封橡胶区域内,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标识区,所述标识区与所述密封橡胶相对应设置。通过防水层上的标识区,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有效的防止了螺钉固定不在密封橡胶区域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高铁隧道主动式防水板在使用时,在螺钉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出现漏水现象时,水由第二空腔体到达通道,并由通道到达第一空腔体内的吸水树脂处,从而使得吸水树脂膨胀,吸水树脂推动滑块,使得滑块挤压螺钉并密封,从而防止水继续由间隙向下漏,避免了现有防水板通过固定件(如螺钉)固定在隧道内壁上,而固定件穿过防水板,这样使得固定件和防水板之间具有间隙,严重时导致间隙出现漏水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防水层,2、固定板,3、第一空腔体体,4、第二空腔体,5、密封橡胶,6、滑块,7、吸水树脂,8、通道,9、标识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高铁隧道主动式防水板,包括防水层1,所述防水层1上设置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体3和第二空腔体4,所述第一空腔体3由外向外依次设置有密封橡胶5、滑块6和吸水树脂7,也就是密封橡胶5设置在第二空腔体4的中间位置,滑块6设置在密封橡胶5的外围并相互接触,同时吸水树脂7设置在滑块6的外围,所述第二空腔体4位于所述密封橡胶5正上方,所述第一空腔体3位于所述第二空腔体4和所述防水层1之间,所述固定板2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空腔体3和第二空腔体4连通的通道8,所述通道8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体3靠近所述吸水树脂7处连通。防水层1为高分子聚合物为基本原料制成。

所述滑块6与所述密封橡胶5的接触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由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设置。

所述防水层1远离所述固定板2的一端设置有标识区9,所述标识区9与所述密封橡胶5相对应设置。

上述高铁隧道主动式防水板在安装时,首先将螺钉对准标识区9,穿过防水层1和固定板2,并将防水板固定在隧道的内壁上即可,完成安装;在螺钉和防水板之间的间隙出现漏水时,水由固定板2和螺钉的间隙向下流,水到达第二空腔体4内,再由第二空腔体4通过通道8到达第一空腔体3内,水与吸水树脂7接触,使得吸水树脂7膨胀并推动滑块6,滑块6挤压密封橡胶5,由于滑块6和密封橡胶5接触面为斜面,使得密封橡胶5更好的抱紧螺钉,保证了密封橡胶5与螺钉之间的密封性,同时也对第一空腔体3进行密封,使得水无法由间隙继续向下漏,保证了防水板的防水性能。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