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衬砌纵向施工缝接缝钢筋安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7274发布日期:2019-10-28 22:14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隧道衬砌纵向施工缝接缝钢筋安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衬砌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隧道衬砌纵向施工缝接缝钢筋安装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交通基础建设不断发展,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都需修建大量的隧道工程缩短运输距离,由于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水下或山体中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隧道二衬是隧道支护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二衬作为最后的安全屏障,既可以和初期支护一起承载围岩变形的应力荷载,又可以作为最后的一道屏障保证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围岩较好地段隧道二衬施工往往设计为素混凝土,为使仰拱与边墙施工缝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在仰拱混凝土达到初凝以后设置接缝钢筋,但传统的接缝钢筋施工没有定位装置控制钢筋间距、排距,造成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接缝钢筋间距和排距不均匀,这种人工操作接缝钢筋的设置随意性强,接缝钢筋的间、排距很难保持一致性和准确性,会导致二衬砼施工完毕后接缝钢筋受力不均匀,二衬结构表面出现不同程度裂缝影响结构受力,危及交通车辆及乘客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提高接缝钢筋间距及排距精度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隧道衬砌纵向施工缝接缝钢筋安装的装置,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向方钢,若干等距间隔设置、两端分别与两横向方钢上端固连的纵向方钢;所述纵向方钢间的间距与接缝钢筋的间距相同;所述横向方钢间的距离与接缝钢筋的排距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纵向方钢通过焊接与横向方钢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纵向方钢通过螺钉与横向方钢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纵向方钢的截面尺寸为3cm×3cm。

优选的是,所述横向方钢的截面尺寸为3cm×3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隧道素混凝土衬砌纵向施工缝接缝钢筋间、排距的控制问题,提高了隧道衬砌施工质量,使隧道素混凝土衬砌纵向施工缝接缝钢筋设置的效率和精确性大大提高,提高了隧道抗力,减少了由于接缝钢筋随意设置造成的后期处理费用,节约了额外的成本开支,并且使工效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了隧道衬砌施工质量,能产生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示意出了接缝钢筋。

图3为他是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以附图为基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图1-4所示用于隧道衬砌纵向施工缝接缝钢筋安装的装置,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向方钢1,若干等距间隔设置、两端分别与两横向方钢1上端固连的纵向方钢2;所述纵向方钢2间的间距与接缝钢筋的间距相同;所述横向方钢1间的距离与接缝钢筋的排距相同。

其中,所述纵向方钢2优选通过焊接与横向方钢1连接。显然,所述纵向方钢2还可通过螺钉或铆钉等连接件与横向方钢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方钢2的截面尺寸为3cm×3cm。所述横向方钢1的截面尺寸为3cm×3cm。

具体制作实施如下:

采用两根12m长方钢(3cm*3cm)作为横向钢筋,采用61根0.37m长方钢(3cm*3cm)作为纵向钢筋,根据设计的间距进行焊接组装;

施工时,在隧道素混凝土衬砌纵向施工缝部位,待仰拱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在接缝两端设计位置预设四根定位钢筋,用于支撑并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该装置的辅助下,根据要求将接缝钢筋精准设置于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连接处,使两排接缝钢筋位于纵向止水带的两侧。该装置可以重复利用,使隧道素混凝土衬砌纵向施工缝接缝钢筋设置的效率和精确性大大提高,减少了由于接缝钢筋及纵向止水带随意设置造成的后期处理费用,节约了额外的成本开支,并且使工效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了隧道衬砌施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