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8091发布日期:2020-05-20 00:5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设备。



背景技术:

支护为地下硐室开挖后的稳定及施工安全而采取的支持、加强或被覆围岩的构件或其他措施的总称,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时,支护类型有保留矿柱、架设支护、加固岩石三种,采用新奥法施工时,按支护作用效果可分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两类,包括喷锚支护、钢木支撑、混凝土衬砌、注浆支护等多种类型,煤矿开采过程中支护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支护可有效防止煤矿坍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但现有的煤矿井下支护的横梁为横向设置,不便于进行支护进行移动和搬运,且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不利于快速搭建井下支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一)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煤矿井下支护的横梁为横向设置,不便于进行支护进行移动和搬运,且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不利于快速搭建井下支护问题,达到了使横梁可进行弯折,便于支护进行移动和搬运,且方便对之间进行连接的有益效果。

(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设备,包括支撑杆、支撑座、固定三角板、横梁、推出结构、第一滑槽、插孔、固定孔和固定螺杆,所述支撑杆底端与支撑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固定三角板底端和侧面分别与支撑杆和支撑座进行焊接,所述横梁左端嵌入在支撑杆内部底端右侧且与支撑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横梁内侧与推出结构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左侧上端部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支撑杆左侧顶端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前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螺杆通过牵引绳捆绑固定在支撑杆前端顶部,所述横梁由横梁板体、第二滑槽、转动块、第一转动轴、固定块和螺纹孔组成,所述横梁板体内侧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横梁板体左端中部与转动块进行焊接,所述横梁板体右端中部与固定块进行焊接,所述固定块内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横梁板体底端通过第二滑槽与推出结构进行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块嵌入在支撑杆内部右侧,且转动块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支撑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推出结构由握把、连杆、套管、支撑板、第二转动轴、凸块和支杆组成,所述握把右端与连杆进行焊接,所述连杆右端与套管进行焊接,所述支撑板内侧底端与第二转动轴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套管套接在第二转动轴外侧,所述支撑板顶端与凸块进行焊接,所述支杆横向贯穿凸块,所述支杆嵌入在第二滑槽内且与横梁进行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杆顶端焊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顶端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杆后端设置有螺纹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握把外侧设置一侧橡胶垫,且橡胶垫外侧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握把右端设置有一限位块,限位块嵌入在第一滑槽内侧,且限位块外径大于第一滑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杆长度大于横梁板体的长度,且支杆外径小于第二滑槽内侧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小于横梁板体底端前后两侧的距离一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板体、转动块、第一转动轴和固定块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支撑座和固定三角板均采用铁材质。

(三)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为解决现有的煤矿井下支护的横梁为横向设置,不便于进行支护进行移动和搬运,且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不利于快速搭建井下支护问题,通过在支撑杆上设置了推出结构,推出结构与横梁进行连接,横梁左端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支撑杆进行转动连接,使横梁可进行弯折,减小支护的体积,避免横梁妨碍支护的移动和搬运,且在需要将横梁进行安装时,通过推出结构将横梁进行推出至平行,且将横梁右端的固定块插入另一个支护的支撑杆上,然后通过固定螺杆贯穿固定块上的螺纹孔,即可对两个支护进行快速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把与支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梁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杆-1、支撑座-2、固定三角板-3、横梁-4、推出结构-5、第一滑槽-6、插孔-7、固定孔-8、固定螺杆-9、横梁板体-41、第二滑槽-42、转动块-43、第一转动轴-44、固定块-45、螺纹孔-46、握把-51、连杆-52、套管-53、支撑板-54、第二转动轴-55、凸块-56、支杆-5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煤矿井下支护设备:包括支撑杆1、支撑座2、固定三角板3、横梁4、推出结构5、第一滑槽6、插孔7、固定孔8和固定螺杆9,支撑杆1底端与支撑座2进行螺栓连接,固定三角板3底端和侧面分别与支撑杆1和支撑座2进行焊接,横梁4左端嵌入在支撑杆1内部底端右侧且与支撑杆1进行转动连接,横梁4内侧与推出结构5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杆1左侧上端部设置有第一滑槽6,支撑杆1左侧顶端设置有插孔7,插孔7前端设置有固定孔8,固定螺杆9通过牵引绳捆绑固定在支撑杆1前端顶部,横梁4由横梁板体41、第二滑槽42、转动块43、第一转动轴44、固定块45和螺纹孔46组成,横梁板体41内侧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槽42,横梁板体41左端中部与转动块43进行焊接,横梁板体41右端中部与固定块45进行焊接,固定块45内中部设置有螺纹孔46,横梁板体41底端通过第二滑槽42与推出结构5进行滑动连接,转动块43嵌入在支撑杆1内部右侧,且转动块43通过第一转动轴44与支撑杆1进行转动连接,推出结构5由握把51、连杆52、套管53、支撑板54、第二转动轴55、凸块56和支杆57组成,握把51右端与连杆52进行焊接,连杆52右端与套管53进行焊接,支撑板54内侧底端与第二转动轴55进行螺栓连接,套管53套接在第二转动轴55外侧,支撑板54顶端与凸块56进行焊接,支杆57横向贯穿凸块56,支杆57嵌入在第二滑槽42内且与横梁4进行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螺杆9顶端焊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顶端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支撑杆1上,有利于通过固定环方便对固定螺杆9进行旋转,且对固定螺杆9进行固定,避免容易丢失。

其中,所述固定螺杆9后端设置有螺纹接头,有利于与螺纹孔46进行螺纹连接,对固定块45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握把51外侧设置一侧橡胶垫,且橡胶垫外侧设置有防滑纹路,有利于对握把51进行防滑,方便握把51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握把51右端设置有一限位块,限位块嵌入在第一滑槽6内侧,且限位块外径大于第一滑槽6的宽度,有利于对握把51进行限制,避免握把51拔出。

其中,所述支杆57长度大于横梁板体41的长度,且支杆57外径小于第二滑槽42内侧高度,有利于使支杆57嵌入在第二滑槽42内,且通过第二滑槽42与横梁板体41进行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凸块56小于横梁板体41底端前后两侧的距离一厘米,有利于使凸块56嵌入在横梁板体41内,且避免支杆57从第二滑槽42内掉落。

其中,所述横梁板体41、转动块43、第一转动轴44和固定块45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不易损坏,且不易生锈。

其中,所述支撑杆1、支撑座2和固定三角板3均采用铁材质,硬度高,且制造成本低。

本专利所述的横梁板体41、转动块43、第一转动轴44和固定块45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

工作原理:在需要对支护进行安装时,将两个支护通过支撑座2放置在煤井内的地板上,然后将握把51沿第一滑槽6向上推动,握把51通过连杆52带动套管53向上推动,且套管53沿第二转动轴55进行转动且带动第二转动轴55进行上升,第二转动轴55带动支撑板54进行上升,通过支撑板54上升缩短支撑板54左端与横梁4之间的距离,使支撑板54右端的支杆57沿横梁板体41内的第二滑槽42向右滑动,且带动横梁板体41右端上升,使横梁板体41左端的转动块43通过第一转动轴44进行转动,当横梁板体41旋转至平行时,将横梁板体41右端的固定块45插入另一个支护的插孔7内,且通过固定螺杆9贯穿固定孔8与螺纹孔46进行螺纹连接,对固定块45锁紧固定在固定孔8内,即可完成对支护横梁之间的连接,且在需要的将支护进行拆解时,通过将旋转固定螺杆9,断开固定螺杆9对固定块45的连接,即可将固定块45从固定孔8内拔出,即可断开两个支护之间的连接,然后将握把51沿第一滑槽6下压,带动支撑板54左端向下移动,由于支撑板54左端向下移动,支杆57沿第二滑槽42向左滑动,且带动横梁板体41沿第一转动轴44向下旋转,对横梁4进行弯折,减小支护的体积,避免横梁妨碍支护的移动和搬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