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柱一体化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5660发布日期:2020-09-04 13:3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管柱一体化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柱一体化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胜利油田的绝大部分油区都已进入高含水或待高含水开发阶段,以水驱油虽然增加了原油产量,但是因为油田开发生产中需要注入的水,大都是地层产出水经过处理后进行回注的。胜利油田地层水矿化度很高属于强电解质,严重恶化了油管、套管及井下工具的存在环境,不仅对于井下油管、套管及井下工具都具有较强的电化学腐蚀作用(特别是注水井中),同时因为改变了地层原有油水条件,使得蜡晶析出加速,蜡晶黏结在油管内壁上,减小了油管内径,降低了产油、输油量,并且因为腐蚀的原因大大缩短了油管等管柱主体的使用年限,增加了作业次数,提高了生产成本。防腐、防蜡、除砂等各种保护性装置,但都为单体式,其机管都为标准油管短节,在油井中加入这些装置不仅增加了单项产品提高(防腐装置、防蜡器、漩流除砂器三项成本达二万五千余元),并且增加了连接节点,这些管柱连接点漏失的风险也大大提高,同时增加了完井作业时长,也增加了作业成本。另外加入这些装置之后,增加了油井管柱的复杂性,对面作业施工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柱一体化防护装置,本产品实现了将防腐、防蜡、除砂三项功能结合为一体,不仅降低了功能实现的成本,对于完井作业施工的成本及难度更是实现了大副削减,同时由于减少了连接节点,也降低了漏失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柱一体化防护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接头和下接头;内管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旋流器和过滤网;内管端部设有丝堵;外管和内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下接头内侧设有凡尔罩;凡尔罩靠近下接头一端设有凡尔座;凡尔座内侧设有凡尔。

进一步地,外管和内管由比油管材料更活泼的锌镁金属为主体,配以辛二丸jn-103、醋酸镍、碱性缓蚀剂浇铸成的。

进一步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连接端为标准tbg油管扣,一端与抽油泵连接,另一端与井底筛管连接。

在油、水井管柱中,油管、套管和注入水(电解质)组成复杂,蜡析出速度加快,电化学腐蚀也变得日益严重,然而成份复杂的各种烃的混合物也是抗磁性物质。当原油通过达到足够大磁场强度及梯度的磁场时,由于洛仑兹力的作用,使得在结晶温度附近处于无序热运动中的蜡分子们,获得了能量,调整了彼此的磁撞方位,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在管避及抽油杆上析结出片状硬蜡,以及在原油中形成片状石蜡的网状络合物的可能性,也就同时降低了原油的流动阻力,本产品系列产品还以独特的磁场分布促进原油中的长链烃分子扭曲成对称紧密的形状,也减少了它们之间的链间缠绕,大大降低了其色散力,降低了原油粘度,这样可在一定流速条件下保持磁化效果。再配合采用比油管更活泼的还原性金属来替代油管,充当电化学腐蚀中宏观原电池的阳极,这样再由注水构成的电解质中,就是这种更活泼的金属来充当阳极被腐蚀,而油管和套管做为阴极免于腐蚀,这样便同时得到了油管防蜡防腐的效果,并且由于磁化效果增加了离子的分散度,使得油管与管液酸碱性离子接触更加均匀,增加活泼金属与还原性离子的电解程度从而促进了防腐效果。同时,装置设计了环形夹腔内置漩流式除砂器,用来沉沙、垢等,避免泵卡。该装置结构简单,增产效果明显,具有提高低渗油田、高气液比油井深抽有杆泵井单井产量和泵效、延长检泵周期的作用。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能降低产品单价,现在三种防护性产品,综合成本为二万五千余元,而合为一体总成本刚降为一万二千元;能降低作业成本,管柱在完井作业中,每增加一根管柱增加作业费用五百余元,并且增加作业时间,延误油井开工生产。该实用新型能减少油井管柱复杂性,从而降低可能存在的漏失风险,并降低后续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下接头;2、凡尔座;3、凡尔;4、凡尔罩;5、丝堵;6、内管;7、过滤网;8、旋流器;9、密封圈;10、外管;11、上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管柱一体化防护装置,包括外管10和内管6,外管10和内管6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接头11和下接头1;内管6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旋流器8和过滤网7;内管6端部设有丝堵5;外管10和内管6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9;下接头1内侧设有凡尔罩4;凡尔罩4靠近下接头1一端设有凡尔座2;凡尔座2内侧设有凡尔3。

该实用新型主要由上接头11、下接头1、内外合金层及筛管和钐钴强磁环密封圈等部件组成。其中内外合金层是由比油管材料更活泼的锌镁金属为主体,配以辛二丸jn-103、醋酸镍、碱性缓蚀剂浇铸成的。管柱中间内置漩流式除砂装置,连接端为标准tbg油管扣,使用是一端与抽油泵连接,另一端与井底筛管连接,安装方便,使用安全高效。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管柱一体化防护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和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内管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旋流器和过滤网;所述内管端部设有丝堵;所述外管和内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下接头内侧设有凡尔罩;所述凡尔罩靠近下接头一端设有凡尔座;所述凡尔座内侧设有凡尔;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连接端为标准tbg油管扣,一端与抽油泵连接,另一端与井底筛管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柱一体化防护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接头和下接头;内管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旋流器和过滤网;内管端部设有丝堵;外管和内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下接头内侧设有凡尔罩;凡尔罩靠近下接头一端设有凡尔座;凡尔座内侧设有凡尔。该实用新型能降低产品单价,现在三种防护性产品,综合成本为二万五千余元,而合为一体总成本刚降为一万二千元;能降低作业成本,管柱在完井作业中,每增加一根管柱增加作业费用五百余元,并且增加作业时间,延误油井开工生产。该实用新型能减少油井管柱复杂性,从而降低可能存在的漏失风险,并降低后续施工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胥磊昌;孔佳;赵军;胡鸿浩;李鹏;姜涛;王森;朱岸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营市华科石油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