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斜井避险硐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0646发布日期:2020-12-29 10:0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副斜井避险硐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开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副斜井避险硐室。



背景技术:

井下有轨运输存在运行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为提高矿井全员效率,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可采用无轨辅助运输代替有轨运输。

通常,采用副斜井进行无轨辅助运输,使得井下辅助运输系统连续安全高效,副斜井角度一般控制在6°以内,井筒的长度一般在4000m以内。采用无轨胶轮车从地面到井下工作面一条龙连续运输,地面到井下为连续下坡运输,矿井最大件重量一般30~50t,在这么长距离下坡重载荷运输情况下,无轨胶轮车制动系统容易发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制动可能失效,从而产生危险。

因此,需要一种副斜井避险硐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斜井避险硐室,来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斜井避险硐室,包括:

至少一个硐室本体,至少一个所述硐室本体设置在副斜井下坡运输一侧,且向远离所述副斜井一侧倾斜延伸,每个所述硐室本体与所述副斜井来车一侧侧壁圆滑过渡,且两者延伸方向形成的夹角不小于150°,每个所述硐室本体内至少局部铺设有减速带。

优选地,所述硐室本体内壁上覆盖有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硐室本体内设置有从所述副斜井延伸至所述减速带的引道。

优选地,所述硐室本体的开口处预设范围内设置有警示牌。

优选地,所述硐室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每个所述通风孔内穿设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延伸到所述硐室本体外一端与供风设备连通。

优选地,所述硐室本体内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矿井监测系统联网。

优选地,所述硐室本体内设置有通讯设备。

优选地,所述硐室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盏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与供电设备连接。

优选地,所述硐室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急救用品的急救箱。

另外,优选地,所述硐室本体内设置有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钢筋网、锚杆、喷砼和钢筋混凝土砌砼。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斜井避险硐室,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副斜井避险硐室,制动失效的无轨胶轮车脱离副斜井进入硐室本体内,经过减速带减速后,在硐室本体内截停。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副斜井避险硐室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副斜井避险硐室的i-i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副斜井避险硐室的1-1断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副斜井避险硐室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硐室本体;2:警示牌;3:照明设备;4:急救箱;

5:通讯设备;6:通风孔;7:引道;8:减速带;

9:缓冲垫;10:锚固钉;11:钢筋网;12:锚杆;

13:喷砼;14:钢筋混凝土砌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副斜井避险硐室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副斜井避险硐室的i-i剖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副斜井避险硐室包括:至少一个硐室本体1。

至少一个硐室本体1设置在副斜井下坡运输一侧,且向远离副斜井一侧倾斜延伸,每个硐室本体1与副斜井来车一侧侧壁圆滑过渡,且两者延伸方向形成的夹角不小于150°,每个硐室本体1内至少局部铺设有减速带8。

通过在副斜井下坡运输一侧设置硐室本体,可将无轨胶轮车引入硐室本体1内,通过圆滑过渡和设置夹角,可降低无轨胶轮车进入硐室本体1的难度,通过设置减速带8,可降低车速和伤害,减小井下无轨胶轮车长距离下坡重载荷运输制动失效的事故损失。采用上述副斜井避险硐室,制动失效的无轨胶轮车脱离副斜井进入硐室本体内,经过减速带减速后,在硐室本体内截停。

硐室本体1的数量可根据副斜井的下坡运输长度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副斜井长4m,则设置一个硐室本体1,如副斜井远大于4m,则设置两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硐室本体1,

在本实施例中,减速带8采用松散碎石平铺,减速带8的长度为10~30m。

在本实施例中,减速带8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参数进行计算,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利用力学公式推导,可以得出以下公式来计算碎石减速带长度:

公式中:l——碎石减速带长度(m);

254——为公路工程中重复试验系数;

v——为失控车辆进入碎石减速带入口速度(km/h);

r——滚动阻力系数,松散碎石可取0.1;

g——避险车道坡度(%),一般倾角取值小于8。

硐室本体1的尺寸根据井下无轨胶轮车的尺寸设定,在提供无轨胶轮车的容置空间外,还应该提供人员活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硐室本体1内部的宽度不小于5m,高度不小于3.5m,长度不小于15~40m。

优选地,硐室本体1内壁上覆盖有缓冲垫9。通过设置缓冲垫9,可避免无轨胶轮车直接撞击在硐室本体1上,缓冲垫9提供缓冲作用,降低车速和伤害,减小井下无轨胶轮车长距离下坡重载荷运输制动失效的事故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将缓冲垫9设置在硐室本体1与开口相对的一侧侧壁上,通常为硐室本体1尽头的侧壁上,缓冲垫9可通过锚固钉10固定在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9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缓冲垫9的高度不低于硐室本体1高度的一半,缓冲垫9的宽度可覆盖硐室本体1尽头的整面侧壁,缓冲垫9的厚度不低于0.5m。

优选地,硐室本体1内设置有从副斜井延伸至减速带的引道7。通过设置引道7,可降低无轨胶轮车进入硐室本体1的难度,同时降低车速。

在本实施例中,引道7底板路面与副斜井底板路面参数相同,副斜井进入引道7变坡处设置竖曲线,曲线半径不小于15m。

优选地,硐室本体1的开口处预设范围内设置有警示牌2。通过设置警示牌2,可提供示警作用,为操作人员提供反应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警示牌2采用回归反光膜制作,回归反光材料产生的极强的回归光反射效应,可明显地提高安全可靠性。警示牌2可设置在副斜井上,且自来车方向,距离硐室本体1开口处50m为宜,为操作人员提供充分的反应时间。

优选地,硐室本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6,每个通风孔6内穿设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延伸到硐室本体1外一端与供风设备连通。通过设置通风孔6,可促进硐室本体1内的空气流通。通过设置通风管道,可避免通风孔存在坍塌等风险,供风设备可保证通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孔6可设置在硐室本体1尽头上部,通风孔6的直径不小于500mm,通风管道为d=500mm钢管,如果副斜井的空气流通好,可不安装供风设备,令通风管道连通硐室本体1至副斜井。

优选地,硐室本体1内设置有报警器,报警器与矿井监测系统联网。通过设置报警器,可通过矿井监测系统自动报警。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器包括但不限于红外线报警器,当探头探测到有车辆或人员闯入时,自动报警。

优选地,硐室本体1内设置有通讯设备5。通讯设备5方便与外界沟通,进行信息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设备5包括但不限于壁挂式电话机。

优选地,硐室本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盏照明设备3,照明设备3与供电设备连接。照明设备3为硐室本体1提供照明。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设备3包括但不限于照明灯,照明灯可为声控控制开启,如声控电子照明灯设置在硐室本体1的顶部。

优选地,硐室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急救用品的急救箱4。急救箱4可为作业人员提供急救用品,对伤员进行初步护理。

在本实施例中,急救箱4包括但不限于悬挂式急救箱,悬挂在硐室本体1内。

图3为图1所示的副斜井避险硐室的1-1断面图。图4为图1所示的副斜井避险硐室的a处局部放大图。如图3和图4,硐室本体1内设置有支护结构。

另外,优选地,硐室本体1内设置有支护结构,支护结构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钢筋网11、锚杆12、喷砼13和钢筋混凝土砌砼14。通过设置支护结构,可提高硐室本体1的结构强度,保证整体坚固。

在本实施例中,喷砼13厚度不小于100mm,钢筋混凝土砌砼14厚度不小于300mm。

下面进一步介绍副斜井避险硐室的使用过程。

支护结构可保证硐室本体1的坚固性,进入硐室本体1之前,通过设置的警示牌2提醒司机,给予充分的反应时间,以便驾驶无轨胶轮车进入硐室本体1内。照明设备3用来提供照明,急救箱4内应急物品可以用来处理受伤人员,通讯设备5方便与外界沟通,通风孔6保证硐室本体1内空气流通,硐室本体1内引道7、减速带8、缓冲垫9可有效降低车速,减小井下无轨胶轮车长距离下坡重载荷运输制动失效的事故损失。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斜井避险硐室,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副斜井避险硐室,制动失效的无轨胶轮车脱离副斜井进入硐室本体内,经过减速带减速后,在硐室本体内截停。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