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0754发布日期:2021-03-19 11:1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防水板。



背景技术:

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建造,一方面为满足隧道使用功能的防水要求,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均铺设防水板;同时为排出二次衬砌背后的地下水,避免或减小水压对衬砌结构的不利作用,一般在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排水板。

普通防水板采用等厚、表面光滑的结构,在受防水板幅宽限制的搭接处易受水压影响发生破坏,从而造成漏水,使得防水效果失效,影响隧道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防水板,其目的在于解决隧道防水板漏水的问题。

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防水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的连接面为平面,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上与连接面对立的面为斜面,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侧面为垂直面,第一防水板在连接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防水板在连接面处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经螺钉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外端伸入第一凹槽内,第一防水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开孔,开孔内设有锁定块,锁定块与连接块配合使得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固定连接,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连接面设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方便,铺设防水板时使得防水板的搭接处受力更为均衡,不易被破坏造成漏水现象,提升隧道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块的主视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锁定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锁定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连接结构的爆炸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连接结构的爆炸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1可知,一种隧道防水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的连接面为平面,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上与连接面对立的面为斜面,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侧面为垂直面,第一防水板1在连接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3,第二防水板2在连接面处设有第二凹槽4,第二凹槽4内经螺钉固定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外端伸入第一凹槽3内,第一防水板1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3连通的开孔6,开孔6内设有锁定块7,锁定块7与连接块5配合使得第一防水板1与第二防水板2固定连接,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连接面设有橡胶垫8。

防水板包括组合而成的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防水板,组合形成的防水板两侧为垂直面,两端为斜面,在铺设时将防水板依次铺设,垂直面相互配合,斜面铺设时将防水板正反搭接,使得防水板的搭接处不高出防水板的外表面,铺设更为平整。

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的连接处,采用垂直平面的设计,这样在铺设时,可以将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拆开,将垂直面放到边缘,这样能够无需对防水板进行切割,保持防水板边缘的平齐,而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的连接,采用锁定块7和连接块5的配合,将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紧紧贴合在一起,连接处之间设有橡胶垫8,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

当第一防水板1的平面不与第二防水板2连接时,将锁定块7固定到第一防水板1上,封填第一凹槽3,使其不漏水,同理,在第二防水板2上固定螺钉,使得外部平面与第二凹槽4之间不会漏水。

第一防水板1外除连接面均设有第一橡胶条9,第二防水板2外除连接面均设有第二橡胶条10。第一橡胶条9和第二橡胶条10的存在,使得在铺设防水板时,相邻的防水板之间均由橡胶条的存在,防水板相互贴合后橡胶条将防水板之间的缝隙封堵,加强防水效果。

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外部斜面的倾角为45°,使得组合形成的防水板在相互搭接时更为容易,且搭接效果更好。

连接块5上设有楔形孔11和固定孔12,锁定块7下方设有插入楔形孔11内的楔形块13,螺钉穿入固定孔12内,将连接块5固定在第二防水板2上,楔形块13插入到楔形孔11内,楔形块13在使用螺钉固定在第一防水板1上时,由于楔形块13与楔形孔11上斜面的作用,使得连接块5向靠近第一防水板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相互贴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水板外形结构更容易进行搭接,且搭接后受力更为均衡,不易出现破坏漏水的现象,提升隧道防水效果;拼接式的防水板结构,使用更为简便,在边缘处无需切割防水板,防水板的边缘本身具有垂直平面,在边缘处更方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防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的连接面为平面,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上与连接面对立的面为斜面,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侧面为垂直面,第一防水板(1)在连接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3),第二防水板(2)在连接面处设有第二凹槽(4),第二凹槽(4)内经螺钉固定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外端伸入第一凹槽(3)内,第一防水板(1)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3)连通的开孔(6),开孔(6)内设有锁定块(7),锁定块(7)与连接块(5)配合使得第一防水板(1)与第二防水板(2)固定连接,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连接面设有橡胶垫(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水板(1)外除连接面均设有第一橡胶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水板(2)外除连接面均设有第二橡胶条(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水板(1)和第二防水板(2)外部斜面的倾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块(5)上设有楔形孔(11)和固定孔(12),锁定块(7)下方设有插入楔形孔(11)内的楔形块(13)。


技术总结
一种隧道防水板,其目的在于解决隧道防水板漏水的问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的连接面为平面,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上与连接面对立的面为斜面,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侧面为垂直面,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连接面设有橡胶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方便,铺设防水板时使得防水板的搭接处受力更为均衡,不易被破坏造成漏水现象,提升隧道防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波;李亮辉;于保华;古文奇;宋连亮;李俊忠;张志;马连友;田伟;张巍;葛喜瑞;王超;李国勇;白志阳;张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立高立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5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