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

文档序号:34569271发布日期:2023-06-28 11:4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1、山区道路通常沿河傍山而行,该地段的地形、地质构造一般较复杂,河床狭窄、弯曲,经过常年的河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地势往往变得陡峻,布线较为困难,技术指标也较低,路基工程的稳定性难以保证。为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常需修建傍山隧道,又称河谷线隧道。这种隧道一般埋深较浅,地质条件复杂,常有山体崩塌、错落、滑坡、河岸冲刷等不良地质现象发生。因此,如何在设计施工中保证傍山隧道的稳定性,是隧道建设各方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对傍山隧道有效加固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包括混凝土层、锚杆、桩、冠梁、锚索、腰梁。所述的锚杆设置在隧道周边围岩内;所述的混凝土层设置在隧道内壁;所述的桩设置在傍山浅埋一侧;所述的桩的顶部设置冠梁;所述的锚索设置在桩与桩的中间;所述的腰梁设置在锚索的一端。

3、上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中,所述的混凝土层采用喷射方法在隧道内壁形成,喷射时采用湿喷工艺。

4、上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中,所述的锚杆采用hrb400强度钢筋,并按梅花型进行布设。

5、上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中,所述的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形式采用矩形或者圆形。

6、上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中,所述的锚索采用预应力锚索。

7、上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中,所述的腰梁采用槽钢。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结构加固,利用锚杆与混凝土对傍山隧道周边围岩进行加固,并利用桩与锚索对傍山的山体进行加固,冠梁使得桩形成整体,腰梁又使得锚索与桩形成整体受力,更有利于傍山隧道的稳定,能对傍山隧道进行有效治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混凝土层、锚杆、桩、冠梁、锚索、腰梁;所述的锚杆设置在隧道周边围岩内;所述的混凝土层设置在隧道内壁;所述的桩设置在傍山浅埋一侧;所述的桩的顶部设置冠梁;所述的锚索设置在桩与桩的中间;所述的腰梁设置在锚索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凝土层采用喷射方法在隧道内壁形成,喷射时采用湿喷工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锚杆采用hrb400强度钢筋,并按梅花型进行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形式采用矩形或者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锚索采用预应力锚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腰梁采用槽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傍山隧道组合加固装置,包括混凝土层、锚杆、桩、冠梁、锚索、腰梁。所述的锚杆设置在隧道周边围岩内;所述的混凝土层设置在隧道内壁;所述的桩设置在傍山浅埋一侧;所述的桩的顶部设置冠梁;所述的锚索设置在桩与桩的中间;所述的腰梁设置在锚索的一端。本技术结构利用锚杆与混凝土对傍山隧道周边围岩进行加固,并利用桩与锚索对傍山的山体进行加固,更有利于傍山隧道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娟,李生辉,安永林,王平拓,周鲁云,欧艳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