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防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780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油杆防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井下工具领域,属于抽油杆防脱器。
目前,随着油田综合含水日益增多,井下液柱比重增加,抽油杆在抽油过程中,由于上、下冲程所造成的交变载荷增大,泵柱塞在运动中产生轴向、径向阻力,如果在井下发生泵柱塞的卡阻,则径向阻力更大,从而导致抽油杆连接螺纹松动,直至脱落,迫使油井停产而影响产量。虽有抽油杆防脱器,但现用的防脱器载荷小,一般最大为19.7KN,润滑效果较差;也有的防脱器载荷大一些,但径向转动效果较差。基于上述原因,提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载荷大、径向转动效果好的抽油杆防脱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连接泵柱塞的轴依次通过有阳螺纹的锁帽、轴承及螺母使轴前端的阳螺纹与螺母配合固定后置于连接套内,通过锁帽与连接套固定,连接套呈“H”型,轴承的圆柱状中圈两端开有凹槽与圆锥状滚珠配合。
上述滚珠相触的上、中、下圈端也可为斜面与滚珠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轴承的上、中、下圈由原来的扁状改为圆柱状,滚珠由原有球状改为圆锥状,使得点接触变为线接触,承受载荷能力(52KN)是原有载荷能力(19.7KN)的2.64倍,也使得防脱器的径向转动效果好;而且连接套呈“H”型,使得加入连接套内的润滑油始终保持不宜漏失,润滑效果好;防脱器的外径(48mm)比原有外径(62mm)小14mm,抽油杆环形空间增大,油流阻力小,扩大了油流面积,使得产油量增加,防脱器的推广使用范围也增大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图;图2是
图1中轴承3的结构示意图(中圈两端开有为凹槽);图3是
图1中轴承3的结构示意图(中圈两端为斜面)。
以下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2、3示,轴承的中圈9两端开有凹槽与上、下圈(7,10)间滚珠8,,配合,也可在滚珠8相接触的上、中、下圈(7,9,10)端开有斜面与滚珠8配合,滚珠8为圆锥状,上、中、下圈(7,9,10)为圆柱状。由
图1示,连接套1呈“H”型,把润滑油加入连接套1后,连接泵柱塞的轴6依次通过有阳螺纹的锁帽4、轴承3及螺母2使轴6前端的阳螺纹与螺母2配合固定后置于连接套1内,通过锁帽4固定在连接套1内;螺母2为负荷螺母,主要承受载荷,锁帽4上有2道O型凹槽通过密封圈5与轴6相密封,以使连接套1内的油不致渗漏。
实际使用时,轴6露出端连接泵柱塞,连接套1另一端连接抽油杆,然后直接下入油井内按常规使用,由于轴承3的上、中、下圈(7,9,10)为圆柱状,滚珠8为圆锥状,加之本实用新型的外径比原有的防脱器外径小14mm,使得抽油杆环形空间增大,油流阻力小,扩大了油流面积,同时载荷提高了2.64倍,润滑油加入套1内,使得油始终保持不漏失,使用前景可观。
权利要求1.一种涉及油田井下工具的抽油杆防脱器,连接泵柱塞的轴(6)依次通过有阳螺纹的锁帽(4)、轴承(3)及螺母(2)使轴(6)前端的阳螺纹与螺母(2)配合固定后置于连接套(1)内,通过锁帽(4)与连接套(1)固定,其特征在于连接套(1)呈″H″型,轴承(3)的圆柱状中圈(9)两端开凹槽与圆锥状滚珠(8)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杆防脱器,其特征在于滚珠(8)相触的上、中、下圈(7,9,10)端也可为斜面与滚珠(8)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下工具,主要解决抽油杆防脱器载荷小及径向转动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连接套呈“H”型,轴承的圆柱状中圈两端开有凹槽与圆锥状滚珠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载荷能力大,径向转动效果好,而且润滑效果好,其外径小,可在大多数油井上使用。
文档编号E21B17/00GK2279438SQ9621745
公开日1998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8日
发明者周治贤 申请人:周治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