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加高系统以及包含此系统的衬砌台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77389阅读:来源:国知局
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2]实施例1:
[0033]一种顶升加高系统,包括至少2组沿其高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在衬砌台车门架系统外壁上的顶升加高单件(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所述衬砌台车门架系统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部门架部分以及下部门架部分,所述上部门架部分包括横梁桁架,所述下部门架部分包括立柱。
[0034]所述顶升加高单件的结构详见图1,具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桁架上的导柱支座11、设置在所述导柱支座11下方且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导套12、下端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导套12且其上端设置在所述导柱支座11上的导柱13、设置在所述导柱13上且位于所述导套12上方的顶推支座14以及上端设置在所述顶推支座14上且其下端设置在所述导套12上的顶升油缸15,所述顶升油缸15中活塞杆进行伸缩运动时能带动所述导柱13在所述导套12内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导柱13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顶升油缸15中活塞杆的中心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顶升加高系统沿竖直方向设置,顶升加高效果好。
[0035]所述导套12和所述导柱13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匹配的定位孔16以及与所述定位孔16相匹配的定位部件17,所述定位部件17采用销轴,部件容易获得,且安装和拆卸方便,且牢固性好,实用性强。定位孔16可以等间距设计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0036]所述导柱支座11焊接在所述横梁桁架的外壁上;所述导套12与所述立柱的外壁之间、所述导柱13的上端与所述导柱支座11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顶推支座14通过定位孔16和销轴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导柱13上;所述顶升油缸15中活塞杆的上端通过销轴18固定在所述顶推支座14上,其缸筒通过铰接座19固定在所述导套12的外壁上。各部件安装和拆卸方便,且整体稳定性好,进一步保证顶升加高效果。
[0037]应用本发明的顶升加高系统,具体原理如下:顶升加高系统安装后,其工作过程如下:
[0038]顶升加高时,将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由于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头部与顶推支座通过销轴连接,且顶推支座与导柱通过销轴锁住,使得顶升油缸推动导柱和包括横梁桁架的上部门架部分(包括托架系统和模板系统)同时升高,当顶升油缸达到最大行程时,将销轴插入,将导柱与导套锁死,然后将销轴拔出,将顶升油缸的活塞杆缩回,使顶推支座相对导柱下移,待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全部缩回后,将销轴插入,将顶推支座与导柱锁住,然后拔出销轴,将顶升油缸活塞杆伸出,如此反复,直到达到指定加高高度后,将销轴全部插入,将顶升加高系统锁死即可。
[0039]如需将衬砌台车降低,则按与顶升加高相反的操作即可。
[0040]如果将本实施例的顶升加高系统用于普通的衬砌台车时,安装好顶升加高系统后,将门架系统由横梁桁架和立柱之间分拆成上门架部分和下门架部分即可。
[0041]实施例2
[0042]一种衬砌台车,包含门架系统和如实施例1所述的和顶升加高系统,所述门架系统包括所述门架系统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部门架部分21以及下部门架部分,所述顶升加高系统设置在所述上部门架部分21和所述下部门架部分上,具体是:所述门架系统依次连接形成所衬砌的隧道壁面的形状(一般为拱形)的第一下部门架系统22、上部门架系统21以及第二下部门架系统,所述第一下部门架系统22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下部门架系统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之间均设有如实施例1所述的顶升加高单件。
[0043]所述顶升加高单件的数量可以是2组,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部门架系统22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下部门架系统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连接处的中间部位。
[0044]所述顶升加高单件的数量可以是4组,所述第一下部门架系统22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连接处对称设有2组顶升加高单件(详见图2),所述第二下部门架系统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连接处对称设有2组顶升加高单件。
[0045]所述第一下部门架系统22、上部门架部分21以及第二下部门架系统可以是分别装配好的3个部分,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将现有的门架系统进行分拆后所形成的3各部分,实用性强。
[0046]为了填补顶升加高后门架系统内的空缺部位以及均匀门架系统的受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体门架系统的稳定性的目的,所述衬砌台车的门架系统还包括附加门架部分23,所述附加门架部分23分别与所述第一下部门架系统22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下部门架系统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之间被顶升加高后所形成的空腔24相匹配(即通过所述顶升加高系统将所述第一下部门架系统22以及第二下部门架系统分别与所述上部门架部分21分开,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下部门架系统22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下部门架系统与所述上部门架系统21之间均形成一定的空腔24),详见图3。
[0047]应用本发明的衬砌台车,能够实现衬砌台车门架系统的顶升加高,能够适应较大变高隧道断面的边墙和拱顶的二次衬砌需求,实用性强。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顶升加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组沿其高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在衬砌台车门架系统上的顶升加高单件,所述衬砌台车门架系统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部门架部分以及下部门架部分,所述上部门架部分包括横梁桁架,所述下部门架部分包括立柱; 所述顶升加高单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桁架上的导柱支座(11)、设置在所述导柱支座(11)下方且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导套(12)、下端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导套(12)且其上端设置在所述导柱支座(11)上的导柱(13)、设置在所述导柱(13)上且位于所述导套(12)上方的顶推支座(14)以及上端设置在所述顶推支座(14)上且其下端设置在所述导套(12)上的顶升油缸(15),所述顶升油缸(15)中活塞杆进行伸缩运动时能带动所述导柱(13)在所述导套(12)内沿上下方向运动; 所述导套(12)和所述导柱(13)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匹配的定位孔(16)以及与所述定位孔(16)相匹配的定位部件(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加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加高单件设置在所述衬砌台车门架系统的外侧壁上;所述导柱(13)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顶升油缸(15)中活塞杆的中心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顶升加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支座(11)焊接在所述横梁桁架的外壁上;所述导套(12)与所述立柱的外壁之间、所述导柱(13)的上端与所述导柱支座(11)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顶推支座(14)通过定位孔(16)和定位部件(17)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导柱(13)上;所述顶升油缸(15)中活塞杆的上端通过销轴(18)固定在所述顶推支座(14)上,其缸筒通过铰接座(19)固定在所述导套(12)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加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17)为销轴。
5.一种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架系统和顶升加高系统,所述门架系统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部门架部分(21)以及下部门架部分,所述顶升加高系统为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顶升加高系统且其设置在所述上部门架部分(21)和所述下部门架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系统还包括附加门架部分(23),所述附加门架部分(23)与通过所述顶升加高系统将所述门架系统顶升加高后所形成的空腔(24)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制造容易、顶升加高效果好的顶升加高系统,具体为:一种顶升加高系统,包括至少2组对称设置在衬砌台车门架系统上的顶升加高单件,衬砌台车门架系统包括上部门架部分以及下部门架部分,上部门架部分包括横梁桁架,下部门架部分包括立柱;顶升加高单件包括导柱支座、导套、导柱、顶推支座以及顶升油缸;导套和导柱上分别设有定位孔以及定位部件。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衬砌台车,结构精简,便于顶升加高,能够适应较大变高隧道断面的边墙及拱顶的二次衬砌需求,实用性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衬砌台车,包括门架系统,门架系统包括上部门架部分和下部门架部分以及设置在两者上的顶升加高系统。
【IPC分类】E21D11-10
【公开号】CN104695981
【申请号】CN201510112895
【发明人】王祥军, 龚俊, 宋祖源, 王慧民, 曾勇
【申请人】湖南五新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