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660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泵。特别是电热油取暖循环系统用的电动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泵由电机与泵连接组成。电机为封闭状结构,电机的电磁铁芯部件通电后产生热量不能迅速释放,也不能得到利用。这种电动泵的使用寿命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充分利用电磁铁芯部件产生的热量,节省能源,使用寿命长的电动泵。
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泵,它包括由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电动室10,在电动室10内设有电磁铁芯组件13,电磁铁芯组件13置于内壳体17上,在内壳体17内设置转轴6,转轴6装于内壳体17内置的轴承14和单向轴承11内,壳体1与端盖16连接组成的电机,由泵体2,在泵体2内设有内齿4,内齿4与转轴6上的齿轮5啮合,泵体2内设有进油口7,泵体2与泵盖3连接,在泵盖3上设有出油口8组成的齿轮泵,齿轮泵的泵体2与电机的壳体1连接,其特点在于在电机的端盖16上设有进油口15,进油口15与电机的电动室10、齿轮泵的进油口7连通组成的过油通道。在端盖16上的进油口15连接有过滤器9,。或在泵盖3上的出油口8连接有过滤器9。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由于端盖的进油口与电机内的电动室、泵的进油口连通组成过油通道,循环油浸于电磁铁芯组件中,循环油流经过油通道时能够吸收电磁铁芯组件的热量,充分利用热能,节省能源,同时,提高了电动泵的使用寿命。


图1为电动泵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电动泵由电机和齿轮泵组成。电机由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电动室10,在电动室10内设有电磁铁芯组件13,电磁铁芯组件13置于内壳体17上,在内壳体17内设置转轴6,转轴6装于内壳体17内置的轴承14和单向轴承11内,壳体1与端盖16通过螺栓连接,在端盖16上设有进油口15组成。电磁铁芯组件13由铁芯13和线圈12组成。齿轮泵由泵体2,在泵体2内设有内齿4,内齿4与转轴6上的齿轮5啮合,泵体2内设有进油口7,泵盖3上设有出油口8,泵体2与泵盖3通过螺钉连接组成。齿轮泵的泵体2与电机的壳体1通过螺栓连接。过油通道由端盖16的进油口15与电机的电动室10、泵盖16的进油口15连通组成。在端盖16上的进油口15连接有过滤器9。或在泵盖3上的出油口8连接有过滤器9。电机的壳体1和内壳体17可以一体制作。转轴6置于铁芯13的一段为永磁材料制成。
电动泵的出油口8可以通过外接管路与电热油取暖装置连接,电热油取暖装置再与电动泵端盖16的进油口15连接组成循环系统。电动泵工作时,电机的电磁铁芯组件13与交流电连接而产生交变旋转磁场,在交变旋转磁场力的作用下,转轴6正、反向旋转,但由于单向轴承11的作用,转轴6只能单向旋转,转轴6带动齿轮5转动,齿轮5与泵体2的内齿4相啮合,使泵体2形成进油口7吸油,出油口8压油,油液在流经电动室10吸收电磁铁芯组件13所产生的热量。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泵,它包括由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电动室(10),在电动室(10)内设有电磁铁芯组件(13),电磁铁芯组件(13)置于内壳体(17)上,在内壳体(17)内设置转轴(6),转轴(6)装于内壳体(17)内置的轴承(14)和单向轴承(11)内,壳体(1)与端盖(16)连接组成的电机,由泵体(2),在泵体(2)内设有内齿(4),内齿(4)与转轴(6)上的齿轮(5)啮合,泵体(2)内设有进油口(7),泵体(2)与泵盖(3)连接,在泵盖(3)上设有出油口(8)组成的齿轮泵,齿轮泵的泵体(2)与电机的壳体(1)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电机的端盖(16)上设有进油口(15),由端盖(16)的进油口(15)与电机的电动室(10)、齿轮泵的进油口(7)连通组成的过油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在端盖(16)上的进油口(15)连接有过滤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或在泵盖(3)上的出油口(8)连接有过滤器(9)。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泵,它包括由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电动室,在电动室内设有电磁铁芯组件,电磁铁芯组件置于内壳体上,在内壳体内设置转轴,转轴装于内壳体内置的轴承和单向轴承内,壳体与端盖连接组成的电机,由泵体,在泵体内设有内齿,内齿与转轴上的齿轮啮合,泵体内设有进油口,泵体与泵盖连接,在泵盖上设有出油口组成的齿轮泵,齿轮泵的泵体与电机的壳体连接,其特点在于在电机的端盖上设有进油口,由端盖的进油口与电机的电动室、齿轮泵的进油口连通组成的过油通道。在端盖上的进油口连接有过滤器。这种电动泵特别适于电热油取暖循环系统中使用,能够充分利用电磁铁芯组件产生的热量,节省能源,延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C2/10GK2547910SQ0127993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李万浩 申请人:李万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