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辊双丝计量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747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辊双丝计量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R535粘胶化纤长丝机上计量泵的技术改进。
背景技术
粘胶化纤长丝是一种高档植物化纤丝,在纺织行业里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现有的R535粘胶化纤长丝机在不增加厂房,不改变设备的基础上是无法扩大长丝产量的;中国专利已公开多层泵,其结构形式是在原单层泵的基础上把两组泵板重叠在一起,泵体改为1个进口,出胶口设在每组泵的外盖板侧面,作业时,胶液从泵体的进胶口进入第一工作腔,经过第一组泵的齿轮挤压后一部分胶液从第一组泵的外盖板侧面出口流出,剩余的胶液经过第二组泵的齿轮挤压后从外盖板侧面出口流出形成双泵双丝,但是胶液进泵体时压力为0.2Mpa,在经过第一组齿轮挤压泄胶后,胶液流到第二组齿轮时压力已不足0.2MPa,所以两组泵的进口压力不一致,导致了出口压力也不一致和两组泵出口流量的不稳定,纺出的丝条杆不均匀,该泵两组泵板在共用螺丝紧固下无法单独调整,在调整其中一套泵的流量时,另外一组泵的流量也在变化所以在修泵时和调整流量时有很大的难度,不能满足CR535长丝机改制后一辊双丝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长丝机产量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基本不改变原有设备结构而可提高产量的一辊双丝计量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辊双丝计量泵,包括有泵体、泵板、齿轮和泵轴,其特征是泵体的两侧分别装有两组计量泵,泵体上设有一个三通进胶口和两个对称出胶口,两组计量泵的主动齿轮分别装在泵轴上。本实用新型采用该结构实现了一辊双丝,产量增加了一倍。
本实用新型的两套计量泵分别独立固定在泵体的两侧,可单独调整流量,互不影响,便于维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通进胶口的两双向进胶通道的孔径、距离相等。实现了两个计量泵的进口液压力相等、出口压力也相等,流量稳定,使丝的条杆均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盖用螺丝固定在外盖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方便,在纺丝机一辊双丝改造中,占用空间小,排列整齐,便于拆装和维修;解决了纺丝机扩产改造的技术难题,化纤厂可用少量的资金投入得到翻倍的生产效益。


图1为计量泵的结构图图2为图的左视图图3为泵体1的主视图图4为图的剖视图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图6为密封盖板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外盖板4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泵轴10的剖视图图中1-泵体,2-内盖板,3-中间盖板,4-外盖板,5-主动齿轮,6-被动齿轮,7-销键,8-调整轴,9-调整螺栓,10-泵轴,11-密封垫;12-密封盖板,13、14-螺丝,15-出胶口,16-三通进胶口,17-双向进胶通道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描述,一辊双丝计量泵是一种用于R535粘胶化纤长丝机,由泵体1、内盖板2,中间盖板3,外盖板4、齿轮5、6和泵轴10组成,泵体1的两侧分别装有两组计量泵,泵体1上设有一个三通进胶口16和两个对称出胶口15,调整轴8用调整螺栓9把被动齿轮固定在外盖板上,销键7安装在泵轴10上,两组计量泵的主动齿轮5分别装在泵轴10上,三通进胶口16的两双向进胶通道17的孔径、距离相等,密封垫11和密封盖12用螺丝13固定在外盖板4上。泵板用螺丝14单独紧固在泵体两侧。工作时,纺丝机传动主轴带动泵轴10转动,胶液被吸入三通进胶口16,经过双向进胶通道17,以相同的压力均匀进入泵体两侧的两个工作腔,胶液经过各自的主动齿轮5和被动齿轮6的挤压分别从泵体的对称出胶口15流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单丝计量泵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一辊双丝计量泵,包括有泵体、泵板、齿轮和泵轴,其特征是泵体(1)的两侧分别装有两组计量泵,泵体(1)上设有一个三通进胶口(16)和两个对称出胶口(15),两组计量泵的主动齿轮(5)分别装在泵轴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进胶口(16)的两双向进胶通道(17)的孔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12)用螺丝(13)固定在外盖板(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R535粘胶化纤长丝机上计量泵的技术改进,包括有泵体、泵板、齿轮和泵轴,其特征是泵体的两侧分别装有两组计量泵,泵体上设有一个三通进胶口和两个对称出胶口,两组计量泵的主动齿轮分别装在泵轴上,三通进胶口的两双向进胶通道的孔径、距离相等。实现了两个计量泵的进口液压力相等、出口压力也相等,流量稳定,使丝的条杆均匀,两套计量泵分别独立固定在泵体的两侧,可单独调整流量,互不影响,便于维修,实现了一辊双丝,使化纤厂可用少量的资金投入,得到翻倍的生产效益。
文档编号F04C2/00GK2599282SQ0320477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6日
发明者乔天德, 李长青 申请人:乔天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