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859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涡轮式压缩机技术领域的发明,更详细说明的是关于把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和旋转涡轮之间的摩擦及磨损减小到最小化,使之提高信赖性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的发明。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压缩机是压缩冷酶气体等油体的机器,压缩机可根据压缩油体的方式可分为旋转式压缩机,往返式压缩机,涡轮式压缩机等。
涡轮式压缩机是与利用活塞的直线运动的往返式所不同,而是利用圆心式或者叶轮式旋转体把冷酶气体吸收压缩并吐出的压缩机。
以下,根据原涡轮式压缩机的附图来说明如下。
附图1是原涡轮式压缩机的结构图。图2是原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的结构图,图3是图2的A-A线截面图。
如图所示,作为整体外观形象的密闭容器(1)的内侧上部固定上部机架(2),下部固定下部机架(3)的。还有,上部机架(2)和下部机架(3)之间设置有定子(4)和与其定子(4)内侧可旋转结合的转子(5)构成的电动驱动部(6),转子(5)的上/下部装有转子(5)在旋转时起到调整旋转不均衡作用的平衡块(BW)。在转子(5)的中心部垂直方向形成的轴孔(5a)上压入可与转子(5)同步旋转的旋转轴(7),如同结合在转子(5)上的旋转轴(7)的上端部压入在上部机架(2)的支持孔(图中未表示)里使之同步旋转,下端部则压入在下部机架(3)的支持孔(图中未表示)里使之同步旋转。上部机架(2)的上侧设置有固定于此上部机架(2)的固定涡轮(8)和,固定涡轮(8)和上部机架(2)之间可旋转结合的旋转涡轮(9)所构成的压缩驱动部,在旋转涡轮(9)的下端部所形成的凸台部(11)的结合孔(11a)上插入有旋转轴(7)的上端部使之偏心的偏心部(7a),偏心部(7a)上连接有压缩部发生过压时使旋转涡轮(9)水平移动让压缩气体从低压部排出设计的滑动套(图中未表示)。在旋转轴(7)的下端部则结合有把在密闭容器(1)底部的油(12)吸上来通过旋转轴(7)上已形成的油路(7b)供应给压缩驱动部(10)的磨擦部位作用的油供应器(13)。还有,密闭容器(1)的侧面则间隔一定高度差设置有吸入冷酶气体的吸入管(14)和吐出被压缩的冷酶气体作用的吐出管(15),固定涡轮(8)的上部则固定有区分通过吸入管(14)吸到密闭容器(1)内的存在冷酶气体的低压部和冷酶气体在压缩驱动部(10)压缩后通过吐出管(15)吐出之前存在的高压部作用的高低压分离板(16)。固定涡轮(8)的上侧面则结合有不让形成于固定涡轮(8)并通过吐出孔(8a)吐出的冷酶气体逆流的开/关阀板(17)和起不让阀板脱离作用的阀导向所构成的控制阀组合体(19)。一方面,上部机架(2)的内部一侧则有让储存在油袋(OP)中的油顺利排出而形成的排油孔(21)。图面符号8b表示固定涡轮的机壳,8c表示冷酶进入孔,9a表示旋转涡轮的机壳,18a表示高压气体进入孔,16a表示排出孔,20表示十字导向环,T表示止推面。
如同上述所构成的涡轮式压缩机,施加电源后电动驱动部(6)的转子(5)会旋转,转子(5)的旋转带动旋转轴(7)的旋转,结合在上述旋转轴(7)上端部的旋转涡轮(9)也会旋转。旋转涡轮(9)的旋转是以从旋转轴(7)中心到偏心部(7a)中心的距离即偏心距离为旋转半径旋转运动,如此旋转的旋转涡轮(9)由十字导向环(20)来防止其自转。如同上述,旋转涡轮(9)旋转时外壳(9a)与固定涡轮(8)的外壳(8b)结合进行旋转运动的,此时通过吸入管(14)冷酶气体进入密闭容器(1)的低压部,如此进入的冷酶气体通过固定涡轮(8)上的冷酶进入孔(8c)进入到固定涡轮(8)的外壳(8b)和旋转涡轮(9)的外壳(9a)之间形成的压缩袋(P)内,随着旋转涡轮(9)的连续性旋转使压缩袋(P)体积变小,致使形成冷酶气体的压缩并移动到中央部分并压缩后的冷酶气体通过固定涡轮(8)上的吐出孔(8a)向外吐出。
还有,如同形成压缩期间被储藏在密闭容器(1)内侧底部的油(12)同旋转轴(7)的旋转一起被油供应器(13)吸上来,这个被吸上来的油通过油路(7b)喷出偏心部(7a)上侧,沿着偏心部(7a)和滑动套之间缝隙流入并实现润滑,此后上部机架(2)内的油袋(OP)会慢慢充满并由于旋转涡轮(9)的旋转油会被供应到上部机架(2)上侧面的油供应槽(22)内,通过此种方法油流入到上述机架(2)的止推面(T)和旋转涡轮(9)的下侧面之间的磨擦部位上实现轮滑目的。如同上述储藏在油袋(OP)内的油部分有效利用于供应磨擦部以外剩余部分则通过上部机架(2)内的排油孔(21)排出。
如同上述原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2)和旋转涡轮(9)的磨擦面是通过油供应来实现戒线润滑的,高荷重/高速的过负荷运行条件下驱动时上部机架(2)和旋转涡轮(9)的磨擦面上瞬间会出现分子大小厚度的油膜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出现磨擦损失相对增加的问题点。
即,原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2)和旋转涡轮(9)的磨擦只能通过油供应润滑来削减的,由于旋转涡轮(9)的不稳定举动而破坏润滑层时会加大上部机架(2)和旋转涡轮(9)之间的磨擦损失即会出现压缩机信赖性下降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同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供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提供目的在于把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和旋转涡轮之间的磨擦及磨损减少到最小化来提高信赖性为目的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内侧底部注满油的密闭容器,固定在密闭容器内侧上/下部的上/下部机架,设置在上部机架和底部机架之间通以电源后能产生动力的定子和转子组成的电动驱动部,压入结合在转子上的旋转轴,由固定涡轮和旋转涡轮组成的结合在旋转轴顶部压缩冷酶气体作用的压缩驱动部。保持供应给旋转涡轮和上部机架之间的油压的同时为了把供应的油能从密闭容器底部排出在上部机架上侧沿着其厚度方向贯通形成排油孔,此种构成为其特点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
排油孔是为了给跟旋转涡轮有磨擦作用的上部机架的止推面供应油而与上部机架上侧面上的油供应槽是相联通的,此种构成为其特点。
又,排油孔是开在跟上述旋转涡轮有磨擦作用的上部机架的止推面上的,此种构成为其特点。
又,排油孔是沿着圆周方向间隔一定距离灵活开设复数个的,此种构成为其特点。
又,跟旋转涡轮有磨擦作用的上部机架的止推面上形成润滑皮膜层后,喷射固体润滑剂来粘连的,此种构成为其特点。同时,固体润滑剂是二硫磺钼(MoS2)组成的,此种构成为其特点。
发明的效果如上述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不仅以维持供应到上部机架的止推面和旋转涡轮之间的油压来防止润滑层的破坏,而且使金属之间的直接磨擦及磨损最小化并得到了提高压缩机信赖性的效果。


图1是原涡轮式压缩机的结构2是原涡轮式压缩机中上部机架的结构3是图2的A-A线截面4是根据本发明具备润滑结构的涡轮式压缩机的结构5是根据本发明具备润滑结构的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结构6是图5的B-B线截面7是根据本发明具备润滑结构的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上止推面的表面处理状态图对图面中重要部分符号说明1密闭容器2上部机架3下部机架4定子5转子7旋转轴8固定涡轮9旋转涡轮22油供应槽 30排油孔31皮膜层 32固体润滑剂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4是根据本发明具备润滑结构的涡轮式压缩机的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具备润滑结构的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结构图,图6是图5的B-B线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具备润滑结构的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上止推面的表面处理状态图。
但是,在解释本发明时对空白的性能或结构未详细说明是为了明了本发明的宗旨而省略的。对所讲述的构成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给以相同或相似相当的参照符号,省略对它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具备润滑结构的涡轮式压缩机是,包括内侧底部注满油的密闭容器(1),固定在密闭容器(1)内侧上/下部的上/下部机架(2,3),设置在上部机架(2)和底部机架(3)之间通以电源后能产生动力的定子(4)和转子(5)组成的电动驱动部,压入结合在转子(5)上的旋转轴(7),由固定涡轮(8)和旋转涡轮(9)组成的结合在旋转轴(7)顶部压缩冷酶气体作用的压缩驱动部。保持供应给上述旋转涡轮(9)和上部机架(2)之间油压的同时为了把供应的油能从上述密闭容器(1)底部排出而形成了本发明的排油孔(30)。
即,排油孔(30)是从上部机架(2)上侧面沿着其厚度方向贯通形成的,为了给跟旋转涡轮(9)有磨擦作用的上部机架(2)的止推面(T)供应油因此与上部机架(2)上侧面上的油供应槽(22)是相联通的。又,排油孔(30)是沿着圆周方向间隔一定距离灵活开设复数个的。此时,排油孔(30)的个数多时供应到上部机架(2)止推面(T)上的油就不能持有适当压力,如果排油孔(30)的个数少时会出现油不循环而停止的问题点,所以排油孔(30)的个数控制在2个至4个为最佳,又根据油的特性及压缩机的使用用途等可调整其直径及开孔个数也是可以的。
一方面,虽然本发明所解释的排油孔(30)跟上部机架(2)上侧面的油供应槽(22)连通的,但是排油孔也可以开在与旋转涡轮(9)有磨擦作用的上部机架(2)的止推面上,这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如同上述构成的本发明涡轮式压缩机的基本启动方式与原先相同。即,施加电源后由电动驱动部产生的动力来旋转旋转轴(7),同时被压缩的冷酶气体是通过由固定涡轮(8)和旋转涡轮(9)构成的压缩驱动部来压缩的。还有,如同形成压缩期间被储藏在密闭容器(1)内侧底部的油是通过油供应器(13)及油路(7b)灌入油袋(OP)中的,由于旋转涡轮(9)的旋转油会被供应到机架(2)上侧面的油供应槽(22)内,通过此种方法油流入到机架(2)的止推面(T)和旋转涡轮(9)的下侧面之间的磨擦部位上实现轮滑目的。此时,根据本发明上部机架(2)的止推面(T)和旋转涡轮(9)下侧面之间供应的油是通过从上部机架(2)上侧面开始沿厚度方向贯通形成的排油孔(30)排油的,此种润滑结构可确保供应到机架(2)止推面(T)的油的油压一定。
因此,如同上述润滑结构可减少在高荷重/高速的过负荷运行条件下驱动压缩机时上部机架(2)和旋转涡轮(9)的磨擦面上形成的润滑层的破坏。
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由于旋转涡轮(9)的不稳定举动引起的上部机架(2)和旋转涡轮(9)之间的润滑层被破坏时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金属之间直接磨擦及磨损在上部机架(2)的止推面(T)上进行表面处理(固体润滑皮膜处理)。
即,附图7所示,上部机架(2)的止推面是先形成润滑皮膜层(31)后,喷射固体润滑剂(32)来粘住的,此时使用的上述固体润滑剂(32)是二硫磺钼(MoS2)。二硫磺钼(MoS2)具有出色耐磨擦磨损特性的润滑剂现广为使用,对此不再详细说明就省略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润滑结构,不仅以维持供应到上部机架(2)的止推面(T)和旋转涡轮(9)之间的油压来防止润滑层的破坏,而且即使压缩机在过负荷运行时破坏到了润滑层,也可通过上部机架(2)的止推面(T)上形成的固体润滑剂使金属之间的直接磨擦及磨损最小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对于包括内侧底部注满油的密闭容器,固定在密闭容器内侧上/下部的上/下部机架,设置在上部机架和底部机架之间通以电源后能产生动力的定子和转子组成的电动驱动部,压入结合在转子上的旋转轴,由固定涡轮和旋转涡轮组成的结合在旋转轴顶部压缩冷酶气体作用的压缩驱动部的涡轮式压缩机来说,其特征是保持供应给旋转涡轮和上部机架之间油压的同时为了把供应的油能从密闭容器底部排出而贯通形成的从上部机架上侧面沿其厚度方向的排油孔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排油孔是为了给跟旋转涡轮有磨擦作用的上部机架的止推面供应油而与上部机架上侧面上的油供应槽是相联通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排油孔是开在跟旋转涡轮有磨擦作用的上部机架的止推面上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是上述排油孔是沿着圆周方向间隔一定距离灵活开设复数个的,此种构成为其特点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是跟旋转涡轮有磨擦作用的上部机架的止推面上形成润滑皮膜层后,喷射固体润滑剂来粘连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是固体润滑剂是二硫磺钼(MoS2)组成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涡轮式压缩机润滑结构的发明,把涡轮式压缩机的上部机架和旋转涡轮之间的摩擦及磨损减小到最小化,使之提高信赖性。本发明提供,包括内侧底部注满油的密闭容器,固定在密闭容器内侧上/下部的上/下部机架,设置在上部机架和底部机架之间通以电源后能产生动力的定子和转子组成的电动驱动部,压入结合在转子上的旋转轴,由固定涡轮和旋转涡轮组成的结合在旋转轴顶部压缩冷酶气体作用的压缩驱动部。保持供应给旋转涡轮和上部机架之间的油压的同时为了把供应的油能从密闭容器底部排出在上部机架上侧沿着其厚度方向贯通形成排油孔,此种构成为其特点的涡轮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
文档编号F04C29/02GK1712723SQ20041001971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1日
发明者赵镛壹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