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810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式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电子产品的发展,其对散热的需求也相对的增加,所以散热 技术也成为电脑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由于风扇具有低成本、技术成熟等优 点,因此被用来作为产品中的散热装置。
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1包括一扇叶本体11及一壳体12。 该壳体12具有一容置部121,而该扇叶本体11则设置在该容置部121中。 另外,该壳体12更具有一出风口 hl及一喉部Tl,其中该喉部Tl邻设于该 出风口 hl。该喉部T1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原本应该由该出风口 hl排出的气 流被该扇叶本体11带回该容置部121内,因而减少了排出空气量。
然而,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2B所示,图2A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1的 凸出比频谱图,而图2B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1的噪音频谱图。由图2B可 发现,现有的离心式风扇l在某一扇叶转速时该噪音频谱图中会产生较高的 一扇叶频率峰值P2,其中该扇叶频率峰值P2约为25分贝(dB )。又如图2A 可发现,对应在图2B中该扇叶频率峰值P2处,现有的离心式风扇会产生一 凸出比峰值P1 (约为5.24分贝)。因此,通过该喉部T1的设置虽可避免该 容置部121空气回流的产生,却也因为气流不断冲击该喉部Tl而产生压力 的快速变化,进而造成现有的离心式风扇1产生较高的该扇叶频率峰值P2 及该凸出比峰值Pl的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避免扇叶频率噪音过大,并减少凸出比的离心式 风扇,实属目前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扇叶频率噪音过 大,并减少凸出比的离心式风扇。
缘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一扇叶本体及 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喉部及一凹部,其中该扇叶本体容置在该壳体内,且 以该壳体的中心点而互相垂直的一第一轴线及一第二轴线将该壳体区分为 四个区域,该喉部位于一第一区域,该凹部设置于该第一区域。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风扇在靠近该壳体的该喉部的该底部上 设置一凹部,由此可以增加气流在该喉部附近区域的流通空间并导引气流流 动方向,以降^^气流不断冲击该喉部附近区域所产生的压力,并改善该喉部 附近区域的流场及压力的梯度变化,进而避免离心式风扇产生较高的扇叶频 峰值,进而减少凸出比峰值。


图1为显示现有离心式风扇的示意图2A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的凸出比频谱图,图2B为现有的离心式风 扇的噪音频谱图3A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示意图3B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图的俯视
图4A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 一子壳体的示意图, 图4B为如图4A的第一子壳体的俯;f见图5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的示意
图6A为具有如图5的第一子壳体的离心式风扇的凸出比频谱图,图6B 为具有如图5的第一子壳体的离心式风扇的噪音频谱图7A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的示意
图7B及图7C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 体不同变化状态示意图8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整示意
图9A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示意图; 图9B所示为图9A的组合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2、 3:离心式风扇 111、 211、 411:轴心 121、 221、 4211:容置部 223a:壁部
223、 323、 323A、 323B、 323C、
224、 422:第二子壳体 4212:透孔
23、 33、 33A、 33B、 33C、 33D、
C:子凹部
LI:第一轴线
L3:第三轴线
H2、 H3、 H5、 H6:入风口
P2:扇叶频率峰值
Tl、 T2、 T3、 T4:喉部
Z2:第二区域
Z2b:第二子区域
11、 21、 41:扇叶本体
12、 22、 42:壳体 222、 4231:轴心定点 223b、 323b:底部
323D、 421:第一子壳体 423:第三子壳体
43:凹部 F:气流 L2:第二轴线 hl、 Hl、 H4:出风口 PI:凸出比峰值 S、 SI:斜面 Zl:第一区域 Z2a:第一子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 请参照图3A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2包括一扇叶本体 21及一壳体22。
该扇叶本体21具有一轴心211。该壳体22具有一容置部221、 一轴心 定点222、 一喉部T2及一凹部23。另外,该壳体22更具有一第一子壳体 223、 一第二子壳体224及一出风口 Hl。其中该第一子壳体223具有一壁部 223a、 一底部223b及一入风口 H2,该壁部223a沿该底部223b周围设置, 而该第二子壳体224具有一入风口 H3。
该扇叶本体21以该轴心211对应该轴心定点222而设置在该容置部221 内。又,请参照图3B所示,其为该第一壳体223的俯视图,若以该轴心定 点222为中心点的互相垂直的一第一轴线LI及一第二轴线L2将该第一子壳 体223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T2位于一第一区域Zl。而该凹部23则设
置于该第一区域Z1的该底部223b,且邻接于该出风口 Hl。
因此,当该扇叶本体21开始旋转后,气流F的方向会由该二入风口 H2、 H3纟皮吸入,并随着该扇叶本体21的转动方向(例如为逆时钟方向)自该出 风口 Hl ^皮排出。
然则,部分气流F由于惯性作用,仍会随着该扇叶本体21的转动方向 流动,因而沖击到为避免干扰空气回流产生所设置的该喉部T2,并使该喉 部T2的气压产生快速变化。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该凹部23的设置,来增加 该喉部T2附近区域气流F的流通空间,1吏部分气流F可以随着该凹部23 的延伸方向流动,因而得以减少气流冲击该喉部T2。
因此,通过该凹部23的设置可以增加该等气流F在该喉部T2附近区域 的流通空间,并降低气流F不断冲击该喉部T2附近区域所产生的压力,以 改善该喉部T2附近区域的流场及压力的梯度变化。
请同时参照图4A及图4B所示,图4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离心式风 扇的一第一子壳体323的示意图,图4B为该第一子壳体323的俯视图。本 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3的该第一子壳体 323更包括与该第一轴线Ll呈45度的一第三轴线L3,并因此将该第一区域 Zl邻接的一第二区域Z2分为 一第 一子区域Z2a及一第二子区域Z2b。且该 凹部33更延伸设计至该第一子区域Z2a的该底部323b的至少一部分,在本 实施例中,是以该第 一子区域Z2a的该底部323b也为为该凹部33为例作说 明。
通过该凹部33范围的延伸,也使得气流在该喉部T3附近区域的流通空 间向内延伸增加,也可达成降低该喉部T3区域气压的效果。
请参照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一第一子壳体 323A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凹部33A为流线型, 由此可提升该凹部33A引导气流流动方向的效果。
因此,若以本实施例作凸出比频谱图及噪音频谱图的测试,请参照图6A 及图6B所示,其中图6A为本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凸出比频谱图,而图 6B为本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噪音频镨图。由此可发现,本实施例的离心 式风扇的凸出比峰值仅约为2.15分贝,且其扇叶频率的噪音频谱也都维持在 20分贝以下。
请参照图7A所示,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一第一子壳
体323B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凹部33B除了为流 线型外,更具有一斜面S。由此除可提升该凹部33B引导气流流动方向的效 果,且因为此实施例当中该凹部33B未与入风口 (请对照图3A)连结,而 使得该容置部(请对照图3A)内的压力分布不同,减少凹部33B对风扇原 有特性的影响。
另外,请参照图7B及图7C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 的一第一子壳体323C的不同变化态样示意图。该凹部33C皆具有该斜面Sl, 且该凹部33C的形状则可做不同的设计。
请参照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一第一子壳体 323D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凹部33D更具有多个 子凹部C,本实施例以二个子凹部C为例作说明。通过不同的该等子凹部C 可增加气体流动空间。
在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该些凹部皆设置于如图3A所示的该第 一子壳体223的该底部223b,然该些凹部也可设置于例如图3A所示的该第 二子壳体224靠近该喉部T2的区域,而达成相同的功效,在此即不另以附 图再作说明。
请再参照图9A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示意图。 其中该离心式风扇4包括一扇叶本体41及一壳体42。
该扇叶本体41具有一轴心411。该壳体42具有一容置部4211、 一轴心 定点4231、 一喉部T4及一凹部4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42更具 有一第一子壳体421、 一第二子壳体422、 一第三子壳体423及一出风口 H4。 请同时配合图9B所示,为图9A的组合图,其中该第一子壳体421与该第 二子壳体422形成该容置部4211,该喉部T4形成于该第一子壳体421上, 且该第一子壳体421更具有一透孔4212以供该第三子壳体423结合。
该第二子壳体422及该第三子壳体423分别具有一入风口 H5及另一入 风口 H6,且该轴心定点4231及该凹部43皆形成于该第三子壳体423上, 该第三子壳体423可供该扇叶本体41组设,且再结合至该第一子壳体421 上,并^f吏得该凹部43及该喉部T4的位置座落在如第一实施例当中所定义的 该第一区域中(请参考图3B)。
因此,当该扇叶本体41开始4t转后,气流F的方向会由该二入风口 H5、 H6被吸入,并随着该扇叶本体41的转动方向自该出风口 H4被排出,且因为该凹部43的设置,可降低气流不断冲击该喉部附近区域所产生的压力, 惟此功效已揭露于前述各实施例,故在此即不另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风扇在靠近该壳体的喉部的该底部上设 置一 凹部,由此可以增加气流在该喉部附近区域的流通空间并导? 1气流流动 方向,以降低气流不断冲击该喉部附近区域所产生的压力,并改善该喉部附 近区域的流场及压力的梯度变化,进而避免离心式风扇产生较大扇叶频率噪 音以及较高的凸出比峰值。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 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扇叶本体;以及壳体,具有喉部及凹部,其中该扇叶本体容置在该壳体内,且以该壳体的中心点而互相垂直的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将该壳体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位于第一区域,且该凹部设置于该第一区域。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壳体更具有第一子壳体及 第二子壳体,两者彼此连接以形成该壳体。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第一子壳体更具有底部及 壁部,该壁部沿该底部周围设置,且该凹部位于该底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设置在该第二子壳体 靠近该喉部之处。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壳体更具有第三子壳体以 供该扇叶本体组设,且该第一子壳体更具有透孔以供该第三子壳体组设。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形成于该第三子壳体 上,且与该喉部皆设置于该第一区域。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与该第一轴线呈45度的第三 轴线将该第 一 区域邻接的第二区域分为第 一子区域及第二子区域。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更延设至该第一子区 域的至少一部分。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具有多个子凹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出风口及 至少一入风口,且该出风口的风向与该入风口的风向垂直。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邻接于该喉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与该入风口相连通。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该凹部为流线型。
14、 如权利要求1或13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具有斜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一扇叶本体及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置部、一喉部及一凹部,其中扇叶本体设置于容置部,且以该壳体中心点而互相垂直的一第一轴线及一第二轴线将该壳体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位于一第一区域,而该凹部设置于该第一区域。
文档编号F04D17/00GK101377201SQ20071014838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林星晨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