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956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縮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縮机。
背景技术
—般来说,压縮机是一种用于压縮流体的机器。这种压縮机是由具有一定内部空 间的密闭容器、安装在密闭容器内且可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械部和可利用电动机械部的驱 动力而压縮流体的压縮机械部构成,通常分为旋转式、涡旋式和往复式几种类型,主要用于 诸如空调器、冰箱等制冷或制热循环系统中。图1为已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縮机纵向结构剖 视图。如图1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縮机10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和压縮机 械部30 ;其中密闭容器由圆筒形外壳3和上盖4及下盖5构成,外壳3的一侧设有冷媒进 口 1,而上盖4的中心部位则设有冷媒出口2 ;电动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上侧,主要 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3内壁上的定子11和位于定子11的中心且能够通过与定子11之间 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12组成;压縮机械部30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下侧,主要由 气缸35、上部轴承32、下部轴承33、曲轴31及滚环36组成;其中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 33分别安装在气缸35的上下端面上;曲轴31贯穿转子12及气缸35的中心,其能够与转 子12—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縮机械部30,并且下部形成有偏 心部31a ;滚环36套在偏心部31a的外部,其能够在气缸35的内部进行旋转,从而将冷媒 压縮成高压状态。另外,由于滚环36的重心与曲轴31的旋转中心不重合,所以当曲轴31 在压縮机内高速旋转时会出现动力不平衡现象,从而成为压縮机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转子12的上端部加装上平衡块6来平衡力矩。此外,这种旋转式压 縮机10还包括与其上的冷媒进口 1相连的储液罐13。储液罐13是利用支架15和绑带16 安装在旋转式压縮机10的一侧,其包括圆柱体形罐体14和分别安装在罐体14上端及下端 的冷媒流入口 17和冷媒流出口 18,其中冷媒流出口 18与旋转式压縮机10上的冷媒进口 1 直接相连,作用是将在制冷或制热循环系统中经过热交换的冷媒中的液态冷媒截留在其内 部,而只让气态冷媒流入旋转式压縮机10的内部,以防旋转式压縮机10因此而受到损坏, 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但是,这种已有技术的压縮机存在下列问题由于来自制冷或制热循 环系统的冷媒具有一定的温度,而储液罐13的罐体14上又没有设置有效的冷却装置,而只 能依靠周围的空气进行自然冷却,这样就会使进入旋转式压縮机10内部的冷媒温度相对 较高,因此会降低旋转式压縮机10的能效比。另外,电动机械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但旋转 式压縮机10的外壳3上却缺乏有效的冷却装置,这样就会影响电动机械部的性能,从而降 低压縮机的效率。此外,电动机械部的发热还会造成压縮机排出的冷媒温度过高,从而降低 制冷或制热循环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压縮机的能效 比,同时改善压縮机的压縮性能,并且冷却介质可以综合利用的旋转式压縮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压縮 机械部以及储液罐;其中密闭容器由圆筒形外壳和上盖及下盖构成,外壳的一侧设有冷媒 进口 ,而上盖的中心部位则设有冷媒出口 ;电动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上侧,主要由 固定在圆筒形外壳内壁上的定子和位于定子的中心且能够通过与定子之间的电磁作用而 进行旋转的转子组成;压縮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下侧,主要由气缸、上部轴承、下 部轴承、曲轴及滚环组成;其中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分别安装在气缸的上下端面上;曲轴 贯穿转子及气缸的中心,其能够与转子一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 压縮机械部,并且下部形成有偏心部;滚环套在偏心部的外部,其能够在气缸的内部进行旋 转,从而将冷媒压縮成高压状态;储液罐包括圆柱体形罐体和分别安装在罐体上端及下端 的冷媒流入口和冷媒流出口,其中冷媒流出口与旋转式压縮机上的冷媒进口直接相连;所 述的旋转式压縮机还包括多条相隔距离设置在外壳的外圆周面上且沿外壳高度方向延伸 而形成的薄肋板。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压縮机械部以及储液罐; 其中密闭容器由圆筒形外壳和上盖及下盖构成,外壳的一侧设有冷媒进口,而上盖的中心 部位则设有冷媒出口 ;电动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上侧,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 内壁上的定子和位于定子的中心且能够通过与定子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组 成;压縮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下侧,主要由气缸、上部轴承、下部轴承、曲轴及滚环 组成;其中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分别安装在气缸的上下端面上;曲轴贯穿转子及气缸的中 心,其能够与转子一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縮机械部,并且下部 形成有偏心部;滚环套在偏心部的外部,其能够在气缸的内部进行旋转,从而将冷媒压縮成 高压状态;储液罐包括圆柱体形罐体和分别安装在罐体上端及下端的冷媒流入口和冷媒流 出口,其中冷媒流出口与旋转式压縮机上的冷媒进口直接相连;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还包 括多条相隔距离设置在罐体的外圆周面上且沿罐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薄肋板。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压縮机械部以及储液罐; 其中密闭容器由圆筒形外壳和上盖及下盖构成,外壳的一侧设有冷媒进口,而上盖的中心 部位则设有冷媒出口 ;电动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上侧,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 内壁上的定子和位于定子的中心且能够通过与定子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组 成;压縮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下侧,主要由气缸、上部轴承、下部轴承、曲轴及滚环 组成;其中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分别安装在气缸的上下端面上;曲轴贯穿转子及气缸的中 心,其能够与转子一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縮机械部,并且下部 形成有偏心部;滚环套在偏心部的外部,其能够在气缸的内部进行旋转,从而将冷媒压縮成 高压状态;储液罐包括圆柱体形罐体和分别安装在罐体上端及下端的冷媒流入口和冷媒流 出口 ,其中冷媒流出口与旋转式压縮机上的冷媒进口直接相连;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还包 括多条相隔距离设置在外壳的外圆周面以及罐体的外圆周面上且分别沿外壳以及罐体高 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薄肋板。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是在其外壳和/或储液罐罐体的外圆周面上相隔距 离设置多条薄肋板,同时在薄肋板的内部形成能够通入循环冷却介质的通孔,这样可利用 增大换热面积及强制冷却的方法来有效降低进入旋转式压縮机内部的冷媒温度、电动机械 部的温度以及冷媒排出温度,以此来提高压縮机的能效比和改善压縮机的压縮性能。另外,与冷媒及电动机械部经过热交换而被加热的循环冷却介质还可以综合利用,因此不会过多 增大运行费用。


图1为已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縮机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外部主要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进行详细说明。与已有
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的说明。 如图2及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压縮 机械部30以及储液罐13 ;其中密闭容器由圆筒形外壳3和上盖4及下盖5构成,外壳3的 一侧设有冷媒进口 1,而上盖4的中心部位则设有冷媒出口 2 ;电动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 的内部上侧,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3内壁上的定子11和位于定子11的中心且能够通 过与定子11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12组成;压縮机械部30安装在密闭容器的 内部下侧,主要由气缸35、上部轴承32、下部轴承33、曲轴31及滚环36组成;其中上部轴承 32和下部轴承33分别安装在气缸35的上下端面上;曲轴31贯穿转子12及气缸35的中 心,其能够与转子12 —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縮机械部30,并 且下部形成有偏心部31a ;滚环36套在偏心部31a的外部,其能够在气缸35的内部进行旋 转,从而将冷媒压縮成高压状态;储液罐13包括圆柱体形罐体14和分别安装在罐体14上 端及下端的冷媒流入口 17和冷媒流出口 18,其中冷媒流出口 18与旋转式压縮机10上的冷 媒进口 1直接相连;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还包括多条相隔距离设置在外壳3的外圆周面和 /或罐体14的外圆周面上且分别沿外壳3以及罐体14高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薄肋板21。
所述的设置在外壳3外圆周面上的多条薄肋板21位于与电动机械部相对应的部 位。 所述的薄肋板21的内部沿垂直方向贯通形成有通孔22,用于通入循环冷却介质。
当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运行时,位于密闭容器上部中心部位的转子12将 通过与定子11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高速旋转,同时带动贯穿其中心的曲轴31及套在曲 轴31下部的滚环36也一同转动,从而将来自制冷或制热循环系统并经过储液罐13及冷媒 进口 1而进入气缸35内部的冷媒进行压縮,然后经过压縮的冷媒将通过安装在密闭容器内 部上侧的电动机械部从位于上盖4中心部位的冷媒出口 2而排回到制冷或制热循环系统 中。在此过程中,由于旋转式压縮机上外壳3的外圆周面和/或储液罐13的罐体14外圆 周面上设有多条薄肋板21,从而有效地增大了换热面积,这样就能够将经冷媒进口 1而进 入旋转式压縮机内部的冷媒温度、位于外壳3内部的电动机械部的温度以及经冷媒出口 2 而排出的冷媒温度有效降低,从而可以提高压縮机的能效比,同时改善压縮机的压縮性能。 另外,可将薄肋板21内部的通孔22两端与附设的冷却循环系统中的管路相连,并在通孔22 内通入循环冷却介质,比如水,利用该循环冷却介质来有效降低进入旋转式压縮机内部的 冷媒温度、位于外壳3内部的电动机械部的温度和冷媒排出温度,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压縮 机的能效比和压縮机的压縮性能。而上述由储液罐13内冷媒和电动机械部放热而被加热的循环冷却介质还可以综合利用,因此可谓一举两得。
权利要求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压缩机械部(30)以及储液罐(13);其中密闭容器由圆筒形外壳(3)和上盖(4)及下盖(5)构成,外壳(3)的一侧设有冷媒进口(1),而上盖(4)的中心部位则设有冷媒出口(2);电动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上侧,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3)内壁上的定子(11)和位于定子(11)的中心且能够通过与定子(11)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12)组成;压缩机械部(30)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下侧,主要由气缸(35)、上部轴承(32)、下部轴承(33)、曲轴(31)及滚环(36)组成;其中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33)分别安装在气缸(35)的上下端面上;曲轴(31)贯穿转子(12)及气缸(35)的中心,其能够与转子(12)一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缩机械部(30),并且下部形成有偏心部(31a);滚环(36)套在偏心部(31a)的外部,其能够在气缸(35)的内部进行旋转,从而将冷媒压缩成高压状态;储液罐(13)包括圆柱体形罐体(14)和分别安装在罐体(14)上端及下端的冷媒流入口(17)和冷媒流出口(18),其中冷媒流出口(18)与旋转式压缩机(10)上的冷媒进口(1)直接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多条相隔距离设置在外壳(3)的外圆周面上且沿外壳(3)高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薄肋板(2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外壳(3)外圆周面上的多条薄肋板(21)位于与电动机械部相对应的部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肋板(21)的内部沿垂直方向贯通形成有通孔(22),用于通入循环冷却介质。
4. 一种旋转式压縮机,其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压縮机械部(30)以及储液罐(13);其中密闭容器由圆筒形外壳(3)和上盖(4)及下盖(5)构成,外壳(3)的一侧设有冷媒进口 (l),而上盖(4)的中心部位则设有冷媒出口 (2);电动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上侧,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3)内壁上的定子(11)和位于定子(11)的中心且能够通过与定子(11)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12)组成;压縮机械部(30)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下侧,主要由气缸(35)、上部轴承(32)、下部轴承(33)、曲轴(31)及滚环(36)组成;其中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33)分别安装在气缸(35)的上下端面上;曲轴(31)贯穿转子(12)及气缸(35)的中心,其能够与转子(12) —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縮机械部(30),并且下部形成有偏心部(31a);滚环(36)套在偏心部(31a)的外部,其能够在气缸(35)的内部进行旋转,从而将冷媒压縮成高压状态;储液罐(13)包括圆柱体形罐体(14)和分别安装在罐体(14)上端及下端的冷媒流入口 (17)和冷媒流出口 (18),其中冷媒流出口 (18)与旋转式压縮机(10)上的冷媒进口 (1)直接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还包括多条相隔距离设置在罐体(14)的外圆周面上且沿罐体(14)的高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薄肋板(2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肋板(21)的内部沿垂直方向贯通形成有通孔(22),用于通入循环冷却介质。
6. —种旋转式压縮机,其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压縮机械部(30)以及储液罐(13);其中密闭容器由圆筒形外壳(3)和上盖(4)及下盖(5)构成,外壳(3)的一侧设有冷媒进口 (l),而上盖(4)的中心部位则设有冷媒出口 (2);电动机械部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上侧,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3)内壁上的定子(11)和位于定子(11)的中心且能够通过与定子(11)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12)组成;压縮机械部(30)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内部下侧,主要由气缸(35)、上部轴承(32)、下部轴承(33)、曲轴(31)及滚环(36)组成;其中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33)分别安装在气缸(35)的上下端面上;曲轴(31)贯穿转子(12)及气缸(35)的中心,其能够与转子(12) —同旋转,从而将电动机械部产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縮机械部(30),并且下部形成有偏心部(31a);滚环(36)套在偏心部(31a)的外部,其能够在气缸(35)的内部进行旋转,从而将冷媒压縮成高压状态;储液罐(13) 包括圆柱体形罐体(14)和分别安装在罐体(14)上端及下端的冷媒流入口 (17)和冷媒流出口 (18),其中冷媒流出口 (18)与旋转式压縮机(10)上的冷媒进口 (1)直接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还包括多条相隔距离设置在外壳(3)的外圆周面以及罐体(14) 的外圆周面上且分别沿外壳(3)以及罐体(14)高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薄肋板(21)。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外壳(3)外圆周面上的多条薄肋板(21)位于与电动机械部相对应的部位。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肋板(21)的内部沿垂直方向贯通形成有通孔(22),用于通入循环冷却介质。
全文摘要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密闭容器、电动机械部、压缩机械部、储液罐和多条相隔距离设置在压缩机外壳和/或罐体外圆周面上且沿高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薄肋板,并且薄肋板的内部沿垂直方向贯通形成有通孔,用于通入循环冷却介质。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是在其外壳和/或储液罐罐体的外圆周面上相隔距离设置多条薄肋板,同时在薄肋板的内部形成能够通入循环冷却介质的通孔,这样可利用增大换热面积及强制冷却的方法来有效降低进入旋转式压缩机内部的冷媒温度、电动机械部的温度以及冷媒排出温度,以此来提高压缩机的能效比和改善压缩机的压缩性能。另外,与冷媒及电动机械部经过热交换而被加热的循环冷却介质还可以综合利用,因此不会过多增大运行费用。
文档编号F04C29/00GK101725534SQ20081015272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0日
发明者冯晓光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