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956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旋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涡旋式压縮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般而言,压縮机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压縮性流体的压縮能的装置。依据压縮
流体的方式,压縮机可以分为往返移动式;旋转式;叶片式;涡轮式等等。 涡轮式压縮机的特点是,在密闭的壳体的内部空间,一同设置产生动力的驱动电
机,以及利用从驱动电机传递的驱动力压縮作为压縮性流体的冷媒的压縮部。
压縮部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形成有固定板,并固定于壳体的固定涡巻;形
成有旋转板,并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涡巻。固定板和旋转板具有相同的基础圆半径,并且从
其开始角至末角为止,形成为一个渐开曲线形状,并间隔180度的位相差相互吻合结合。 在如上所述的涡旋式压縮机中,固定涡巻和旋转涡巻相互吻合,旋转涡巻相对于
固定涡巻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形成两个一对的压縮室,压縮室将在旋转涡巻进行旋转运动
时,向中心移动,并在体积逐渐变窄的过程中连续压縮并排出冷媒。 但是,如上所述的已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不足点 在如上所述的涡旋式压縮机中,压縮机的冷力是由固定板和旋转板的基础圆半 径、开始角、末角、高度等决定,为了变化压縮机的冷力,需要变化固定板和旋转板的基础圆 半径或高度。但是,一旦使板高度变高,其强度也会变弱,从而存在破损的可能性。相反,在 使板由高变低的情况下,则由于轴方向泄漏增加,从而存在性能下降的可能性。并且,在变 化板的基础圆半径的情况下,同样伴随着材料变更或顶部密封构件的变更,从而导致费用 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使不变化固定板和旋转板的高度或者基 础圆半径,也可以变更压縮机的冷力的涡旋式压縮机。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包括形成有固定板,并固定于壳体的固定涡巻;形成有
旋转板,并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涡巻,固定板和旋转板形成渐开曲线形状,固定涡巻和旋转
涡巻相互吻合,且旋转涡巻相对于固定涡巻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形成压縮室,压縮室在旋转
涡巻进行旋转运动时向中心移动,并在体积逐渐变窄的过程中连续压縮并排出冷媒,在涡
旋式压縮机的多个固定板和旋转板中,至少有一侧的板形成多个渐开曲线。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从上述板的开始角到任意的中间角为止,形成第l渐开曲线,从其中间角到末角
为止,形成具有比第1渐开曲线的基础圆半径大的基础圆半径的第2渐开曲线。
所述的第1渐开曲线和第2渐开曲线相遇的部位呈落差形成,并且在其临界部位
形成圆弧状导角。
在板的内外两侧面中,形成压縮室的那面的渐开曲线形成为多个。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将固定板和旋转板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形成为多个渐开曲 线形状,从而不会在固定板和旋转板的末角侧到任意侧中间角之间形成压縮室。由于结构 特点,不必变更固定板和旋转板的板高度或基础圆半径,也可以提供低容量的涡旋式压縮 机,并以此提高低容量涡旋式压縮机的信赖度,并且可以将费用上升防范于未然。


图1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的纵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中固定涡巻和旋转涡巻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中板的渐开曲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中固定涡巻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中旋转涡巻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中固定涡巻和旋转涡巻的驱动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的纵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中固定 涡巻和旋转涡巻结合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中板的渐开曲线的示意 图;图4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中固定涡巻的平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中 旋转涡巻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依据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吸入管SP和排 出管DP连通设置的壳体IO ;设置于壳体10的上侧,产生旋转力的驱动电机20 ;设置于壳体 的上侧,利用驱动电机20产生的旋转力压縮冷媒的压縮部30。 压縮部30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固定设置于壳体10的主框架11的上面的固 定涡巻110 ;为了能够与固定涡巻110的固定板111相吻合,形成多个压縮室P,而具备有旋 转板121,并可旋转的安置于主框架11的上面的旋转涡巻120 ;设置于旋转涡巻120和主框 架11之间,防止旋转涡巻120自转,并使其旋转的欧丹环(oldham' s ring) 130。
为了能够使固定涡巻110境板部的外周面紧贴于壳体10的内周面,固定涡巻110 形成为圆形。境板部的底面中央形成有固定板111,境板部的底面一侧形成有使压縮室P和 壳体10的吸入空间SI连通的吸入口 112。境板部的上侧中央形成有使压縮室P的排出侧 和壳体10的排出空间S2连通的排出口 113。 如图2及图3所示,固定板111形成为具有一定的基础圆半径的渐开曲线形状,并 且,其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是由具有多个基础圆半径al、a2的多个渐开曲线形成。例如,如 图4所示,固定板111的内侧面的结构特点是从板开始角a到任意的中间角A为止,形成 具有第l基础圆半径al的第l渐开曲线Cfl,从固定板lll的中间角A到末角为止,则偏移 量加工为具有比第1基础圆半径al大的第2基础圆半径a2的第2渐开曲线Cf2,从而形成 第1落差部llla。固定板111的外侧面的结构特点是从板开始角a到任意的中间角B为 止,形成为具有第1基础圆半径al的第1渐开曲线Cfl,从固定板111的中间角B到末角为止,偏移量加工为具有比第1基础圆半径al大的第2基础圆半径a2的第2渐开曲线Cf2, 从而形成第2落差部lllb。 在这里第1基础圆半径al和第2基础圆半径a2的临界部位落差形成,并且,为了 防止与旋转板121的磨损,其呈落差的边角面则导圆角形成。并且,中间角A和中间角B大 概具有180度的位相差形成,从而使两侧的压縮室P的体积和行径相同。
旋转板121形成为具有一定的基础圆半径的渐开曲线形状,并且,其内侧面和外 侧面可以形成为均具有一个基础圆半径的一个渐开曲线,或者是可以形成为具有多个基础 圆半径的多个渐开曲线,或者,在内侧面和外侧面中,任意一侧形成为具有多个基础圆半径 的多个渐开曲线,另一侧则形成为具有一个基础圆半径的一个渐开曲线。其中,如图5中所 示的情况为旋转板121的内侧面形成为多个渐开曲线,外侧面形成为一个渐开曲线。如图 5所示,旋转板121的内侧面形成为从板开始角a到任意的中间角C(与固定板的中间角B 大概对称的位置)为止,具有第l基础圆半径al的第l渐开曲线Col,从旋转板121的中间 角C到末角为止,则偏移量加工为具有大于第1基础圆半径al的第2基础圆半径a2的第2 渐开曲线Co2,从而形成第3落差部121a。在这里,第1基础圆半径al和第2基础圆半径 a2的临界部位呈落差形成,并且,为了防止与旋转板的磨损,其呈落差的边角面则导圆角形 成。 另外,虽然图面中没有提示,除了旋转板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形成为多个渐开曲线
的情况以外,在固定板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全部或者是外侧面和内侧面中的任意一侧面形成
为多个渐开曲线,或者是外侧面和内侧面均形成为一个渐开曲线也可。 图面中没有说明的符号12是辅框架,13是高低压分离板,21是定子,22是转子,23
是旋转轴,①是板角。 如上所述的依据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縮机具有如下作用效果。 即一旦驱动电机20中有电源供给,受到驱动电机20的旋转力的旋转涡巻120将 由于欧丹环130的作用,而在主框架11的上面作旋转运动直至偏心距离。并且,由于旋转 涡巻120做旋转运动,固定涡巻110的固定板111和旋转涡巻120的旋转板121之间将形 成连续移动的一对压縮室P。压縮室P的体积将随着旋转涡巻120的持续的旋转运动而向 中心移动的过程中变小,从而压縮通过吸入管SP吸入的冷媒。 在这里,将参照如图6,对向固定涡巻110和旋转涡巻120之间形成的压縮室P吸 入冷媒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例如,如图6的(a)所示,旋转涡巻120进行旋转运动时,旋转板121的末角侧内 侧面开始从固定板111的外侧面离隔,从而吸入冷媒。如图6的(b)所示,旋转涡巻120继 续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板121的末角侧内侧面更加远离固定板111的外侧面,则形成外廓侧 压縮室。如图6的(c)所示,旋转涡巻120进一步进行旋转运动,使其旋转板121的中间角 侧内侧面接近于固定涡巻110的外侧面,从而使外廓侧的压縮室逐渐向中央侧移动。如图 6的(d)所示,旋转涡巻120继续进行旋转运动,使其旋转板121的末角侧内侧面接触于固 定板111的末角侧外侧面,从而形成外廓侧压縮室,并且反复进行一连串的过程。
此时,从图6的(d)向图6的(a)进行时,固定板111和旋转板121形成为一个相 同的渐开曲线形状的情况下,旋转板121的末角侧内侧面将接触于固定板111的外侧面形 成密闭的压縮室。但是在本发明中,固定板lll的外侧面以中间角B为中心,使具有相互不同的基础圆半径al、 a2的第1渐开曲线Cfl和第2渐开曲线Cf2间隔第1落差部111a连 接的情况下,从旋转板121的中间角C,末角侧内侧面与固定板111的外侧面的间隔将相当 于落差的高度,其结果是,不能在旋转板121的中间角C到末角形成压縮室。并且,只有在 经过了旋转板121的中间角C和固定板111的中间角B以后,旋转板121的内侧面接触于 固定板111的外侧面,从而形成密闭的压縮室。 并且,与固定板111的末角侧内侧面相对应的旋转板121的外侧面,同样也是在经 过了固定板111的中间角A支点以后,才能形成密闭的压縮室。 如此一来,在维持固定板和旋转板的板高度和基础圆半径的状态下,也可以降低 压縮容量,即压縮机的冷力。因此,可以将降低压縮机的冷力时,降低板高度时所产生的压 縮机中的轴方向的泄露防范于未然。不但如此,还能将由于变更基础圆半径时产生的材料 变更或顶部密封构件的形状等而引起的费用上升防范于未然。
权利要求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形成有固定板,并固定于壳体的固定涡卷;形成有旋转板,并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涡卷,固定板和旋转板形成渐开曲线形状,固定涡卷和旋转涡卷相互吻合,且旋转涡卷相对于固定涡卷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形成压缩室,压缩室在旋转涡卷进行旋转运动时向中心移动,并在体积逐渐变窄的过程中连续压缩并排出冷媒,其特征在于在涡旋式压缩机的多个固定板和旋转板中,至少有侧的板形成多个渐开曲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縮机,其特征是从上述板的开始角到任意的中间角为止,形成第1渐开曲线,从其中间角到末角为止,形成具有比第1渐开曲线的基础圆半径大的基础圆半径的第2渐开曲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縮机,其特征是第1渐开曲线和第2渐开曲线相遇的部位呈落差形成,并且在其临界部位形成圆弧状导角。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縮机,其特征是在板的内外两侧面中,形成压縮室的那面的渐开曲线形成为多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将固定板和旋转板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形成为多个渐开曲线形状,从而不会在固定板和旋转板的末角侧到任意侧中间角之间形成压缩室。由于如上所述的结构特点,不必变更固定板和旋转板的板高度或基础圆半径,也可以提供低容量的涡旋式压缩机,并以此提高低容量涡旋式压缩机的信赖度,并且可以将降低使用的费用。
文档编号F04C18/02GK101725522SQ20081015239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1日
发明者朴基元, 金正薰, 金洙喆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